摘要:近期,陕西大部地区气温持续攀升,且无明显降水过程。同时,郊游踏青活动日益频繁,加之群众烧秸秆、烧地边等农事用火和明火祭祀等野外用火行为急剧增多,全省火警火情呈爆发式增长,野外火源管控面临严峻挑战。
近期,陕西大部地区气温持续攀升,且无明显降水过程。同时,郊游踏青活动日益频繁,加之群众烧秸秆、烧地边等农事用火和明火祭祀等野外用火行为急剧增多,全省火警火情呈爆发式增长,野外火源管控面临严峻挑战。
经综合气象数据、林区物候状况以及林火监测信息分析研判,全省大部区域未来两周内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将持续维持在高度危险级别。省森防指决定发布高森林草原火险红色预警(3月24日-4月7日)。
省森防指要求,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面从严野外火源管理,未来两周内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开展森林草原防火检查,加大预警信息播报频次,做好物资调拨准备,当地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对力量部署进行必要调整,视情靠前驻防,各设区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应及时和各成员单位及应急增援力量进行协调沟通,做好应急准备。
文明祭祀倡议书
清明节是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营造文明祭祀、绿色低碳的良好氛围,特向广大市民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01倡导节俭祭扫
崇尚孝老敬老传统美德,提倡厚养薄葬,倡导老人在世尽孝心、勤孝敬、厚赡养,过世后简朴节约理性办丧事,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操大办,以节俭方式进行祭扫,缅怀亲人。
02倡导绿色祭扫
提倡采用鲜花祭祀、网络祭祀、家庭追思、植树缅怀、踏青遥寄等方式缅怀故人,自觉做到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共同营造优美整洁的生活环境。
03倡导安全祭扫
自觉维护公共秩序,严格遵守森林防火和禁燃禁放有关规定,服从殡葬服务场所安全引导,增强安全意识,在指定地点进行祭奠活动,严防火灾事故发生。
04倡导错峰祭扫
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错峰出行、主动礼让,不乱停乱放,遵守交通法规,服从交警指挥,少停留、少聚集,避免造成交通拥堵,确保祭祀活动文明有序。
05倡导文明祭扫
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以身作则,自觉响应和参与移风易俗,提倡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讲一段往事等方式怀念先辈,不搞封建迷信,告别祭扫陋习。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小节做起,争做文明祭扫的践行者,用文明理念传承优良传统,用文明行为守护平安健康。
当前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如何?
数据显示,1950年至1989年,我国每年森林火灾平均起数约为1.6万起;1990至2020年,已经降至6000起左右;2021年至今,进一步降至千起以内。
当前正处于春季防火期,气候干燥,大风天气频发。据国家森防指办公室会商研判,今年春季我国气温总体偏高,降水总体偏少,部分地区旱情可能持续并发展,高火险区域将不断扩大,呈现“南北并重”态势,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严峻复杂。
春季防火期,有哪些注意事项?
引起森林草原火灾的原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杨旭东介绍,总体来看,祭祀用火、农事用火等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占起火原因的比重超过90%。 清明节将至,野外祭祀活动通常要点烛、燃香、烧纸以及燃放烟花爆竹,这些活动都极易引发森林草原火灾。历史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造成森林草原火灾的原因当中,祭祀用火排在第一位。
专家建议政府和主管部门应设立便民集中的祭祀地点,配备必要的防火设施,安排专人进行服务和管理,减少失火的风险。民众去森林草原地带祭祀时,倡导用献花、除草、种花、植树等方式来祭奠亲人,做到祭祀时少用火、不用火。 此外,春游踏青、进山入林的人逐渐多起来。
12119是全国统一的森林防火报警电话。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申展利提醒,报警时注意做到“三个讲清楚”,即尽可能讲清楚具体地名、山名;讲清楚火势大小和植被情况;讲清楚报警人的姓名、身份和联系方式,以便精准调度救援力量。
来源:二三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