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将法治和文明理念讲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去?在郫都区,有一位身着警服的中年民警,竟用一口地道的郫都方言为大家讲评书段子。上前一听,一段段诙谐幽默的评书段子,将法律知识、防范常识等娓娓道来,引得大家笑声连连,掌声不断。
如何将法治和文明理念讲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去?在郫都区,有一位身着警服的中年民警,竟用一口地道的郫都方言为大家讲评书段子。上前一听,一段段诙谐幽默的评书段子,将法律知识、防范常识等娓娓道来,引得大家笑声连连,掌声不断。
这样独特的宣传方式,正是出自“四川省警察散打评书第一人”耿琦之手。作为郫都区公安分局政工科宣传民警,耿琦不仅在公安宣传战线上默默耕耘了23年,更用他所创新的艺术形式架起警民连心桥,让法治与文明在笑声中生根发芽。
评书讲普法
市民笑着笑着就记住了
“话说这电动车抢道,好比孙猴子大闹天宫——闹得凶,栽得快!”诙谐的比喻引得台下观众捧腹大笑。这是耿琦最近一次“警察评书”的现场,主题是文明交通。他用“老司机闯红灯被扣分”“外卖小哥逆行险酿祸”等真实案例改编的段子,让村民们在笑声中记住了交通法规。活动结束后,一位大爷拉着他的手说,“耿警官,你这评书比罚单管用!”
评书普法,老百姓喜欢听,听得进去,十余年来耿琦也坚持讲。他先后创作了《天下无骗》《红绿灯的警示》等20多个经典段子,走遍学校、企业、景区,受众无数。评书里既有惊心动魄的缉毒故事,也有调解邻里纠纷的温情瞬间。
耿琦将文明普法宣传和评书相结合的灵感,源自他非常喜欢的艺术家李伯清老师。他介绍说,传统展板、传单式宣传效果有限,而李伯清老师的评书既接地气,又笑点频频,让观众印象深刻,因此萌生了何不将评书与公安宣传结合的大胆想法。
一次耿琦创作了《消防评书》,把“油锅起火怎么办”“孔明灯隐患”等知识编成段子,在社区首演便一炮而红。一位大妈感叹,“听耿警官讲防火,比看火灾新闻还揪心,但笑着笑着就记住了!”
一场文明创建的双向奔赴
让文明新风在笑声中传递
微笑是警察评书的“隐藏台词”,台上台下笑脸相映,才是最美的文明画卷。而耿琦为了让“微笑”在更多人中传播开来,除了现场说书,还利用自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
在快手上,他的“琦警耿叔”警务自媒体账号已经拥有了130余万粉丝,发布的400余个作品中,公安宣传类作品占比超过九成,播放量过亿。耿琦深知自媒体的力量,他用心制作每一条视频,用轻松诙谐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倡导文明行为。其中,他和巴蜀笑星王宝器、田菜农等合作的“文明交通”系列短视频更是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爱。短视频《宁停三分,勿争一秒》播放量达到了14万多次,评论也有近200条,还获得了成都市第二届公益短视频大赛的三等奖。
耿琦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宣传方式上,更体现在内容的创作上。他自筹资金拍摄了多部警察主题的微电影、微视频,用镜头讲述着蓉警的故事,传递着正义与温暖。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民警们的英勇事迹,更传递了正能量,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公安事业中来。
耿琦认为,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在讲台上、舞台上,他用诙谐幽默的警察评书,倡导文明交通、文明养犬,宣传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同时给大家带去了欢笑和快乐。
如今,他还手把手地教新民警打快板、说评书,组织成立“琦警评书”宣讲小分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宣讲,将文明理念悄然植入每个人心田。
记者 蔡延
来源:天府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