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年轻人在“空中茶馆”闯出一片天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5 11:42 2

摘要:宋一20岁,一脸少年气,他开口一唱,嗓音像是四五十岁,反差感十足。宋二19岁,是个伶牙俐齿的女孩。他们一个弹三弦一个弹琵琶,一个捧哏一个逗哏,配合默契,直播间粉丝也越来越多。

解放日报记者 吴桐

每晚21时30分,“宋一宋二”的抖音直播间准时开播,唱起弹词开篇《梅竹》。

宋一20岁,一脸少年气,他开口一唱,嗓音像是四五十岁,反差感十足。宋二19岁,是个伶牙俐齿的女孩。他们一个弹三弦一个弹琵琶,一个捧哏一个逗哏,配合默契,直播间粉丝也越来越多。

随着演艺直播的兴盛,越来越多“宋一宋二”这样的评弹演员拥入直播间,寻找新舞台。一条“线上平江路”,正在直播间里不断延伸,重塑评弹行业。

“00后”在“养成”

知弦社是平江路上有名的评弹茶馆,由评弹票友沈游创办,旗下有十余位评弹主播,孵化出大大小小的评弹账号。

沈游的女儿圆子负责打理这些账号,只用了三个月,就在抖音上积累了50万粉丝。在她孵化的主播中,有不少“00后”:“紫薇同学”是常州市曲艺团的评弹演员,唱功好、表演好。“宋一宋二”是一对年龄、个性都相仿的组合,在直播间里自由生长。两个不完美的“00后”评弹新人,却意外收获了粉丝的喜爱。粉丝大都是“70后”“80后”,用“养成系”的眼光看待两个年轻人。

宋二记得,有一次唱《声声慢》,学了好几天,还是有点跑调,自己觉得沮丧,却得到粉丝的鼓励。“一位粉丝说,隔着屏幕看我很认真很努力想要唱好这首歌时,被我感染了,给我刷了一个大礼物。”

在圆子看来,现在是评弹的好时代,“直播间为学习评弹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舞台、一份职业,可以闯出一片他们自己的天地。”

让演员吃得上饭

“要让这门艺术存活下去,就要让演员吃得上饭。”圆子说,刚开始做直播时,知弦社曾连月亏损,直播间里没有“水花”,演员也动力不足。坚持半年后终于扭亏为盈,如今,有的演员每月最高打赏收入可达3万元。

圆子还记得,有一回,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打来电话,开门见山问:“一位国外的朋友转发了《暴落难》给我,这个短视频为什么能火?”“演员不仅要唱得好,‘网感’也要好,表情、情绪非常重要,这样才能跟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圆子说。

如今,在上海评弹团,不少演员都活跃在直播间。青年评弹演员郑鸣秋的直播间最高观看人数曾达114万人。在她看来,“评弹艺术是古老的,也是时尚的,希望这门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的代表性曲艺能在新时代绽放更多光彩。”

“参与直播的演员越来越多、表演越来越专业。”华年传媒的直播公会负责人说。评弹直播日益红火,一些已经转行的评弹演员也回来了,华年传媒主播“戈伊”戈梽臣就是其一。2022年,他曾短暂告别评弹,到上海一家培训机构做老师谋生。

戈梽臣还清楚地记得,2022年11月第一次单独直播的场景:“整个人都懵,弹幕上如果没人和你说话,很尴尬。我记得我唱了《战长沙》,收到了一架‘飞机’,那是我收到的第一个打赏。”

此后,戈伊每场直播前都会做功课,看似在跟粉丝闲聊,但他都会写像剧本一样的大纲,每个时间段演什么,如何把握节奏,如何跟观众互动,这让他在直播间里的状态越来越松弛。

带动线下演出转变

借助直播间,评弹正走向越来越广阔的舞台。开播半年来,经常有游客来到平江路上的知弦社,希望能碰上“宋一宋二”。沈游说,评弹直播间像是一个大型的“空中茶馆”。

在平江路上另一头的聆韵社老板凌吉看来,今天,观众已经不满足于看台前的表演。直播间里,观众可以跟喜欢的评弹演员互动,听他们讲幕后的生活,像朋友一样聊天。线上线下、台前幕后彼此联动,近几年,聆韵社评弹茶馆客流增加了三倍多。

除了为线下演出引流,直播的经验也重塑着线下评弹演出的模式。平江路上的慎德堂评弹茶馆,就推出了时长40分钟的“评弹剧场”,浓缩了说学逗唱演,演员用苏州话唱,用普通话跟观众对话、互动。

“这是抖音直播间给我的启发。”58岁的评弹演员、蒋调第四代传承人戈正平说,“直播间观众给了我许多反馈,让我渐渐摸索出现在的演出模式。把评弹和脱口秀、相声的元素融合在一起,让更多观众能听得明白,为评弹吸引更多外地观众、年轻观众。”

来源:中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