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投资指南:多看天气预报!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5 11:30 3

摘要:当纽约的咖啡期货交易员紧盯天气软件时,加勒比海的一股热带低气压可能让蓝山咖啡豆减产,慕尼黑的再保险公司正在重算牙买加种植园的保费,一朵积雨云的移动轨迹,可能直接牵动着东南亚万千橡胶厂主的神经……以上景象都在提示我们:金融市场里,气候波动越来越像那个凶猛的操盘手

当纽约的咖啡期货交易员紧盯天气软件时,加勒比海的一股热带低气压可能让蓝山咖啡豆减产,慕尼黑的再保险公司正在重算牙买加种植园的保费,一朵积雨云的移动轨迹,可能直接牵动着东南亚万千橡胶厂主的神经……以上景象都在提示我们:金融市场里,气候波动越来越像那个凶猛的操盘手。

这种气象上的影响,本质上源于气候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深度共振。当厄尔尼诺带来的暖流改变季风路径时,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区的暴雨可能使生物柴油期货溢价15%;而当拉尼娜事件引发太平洋冷水上涌,美国中西部玉米带的异常高温将直接反映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波动率曲线中。正是这种气候系统与全球大宗商品供应链的精密咬合,使得看似遥远的热带海温波动,最终演变为跨国资本竞逐的量化信号。厄尔尼诺与拉尼娜这对“气候双生子”,已然成为撬动万亿级资金的物理杠杆。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气候系统的“跷跷板”

厄尔尼诺(西班牙语El Niño),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并造成大气环流异常的一种气候现象,通常持续数个月到一年左右。

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不稳定状态下的结果。它带来的后果简单来说就是:太平洋西岸干旱,东岸暴雨,由此导致全球气候异常。

正常情况下,西太平洋海水温度较高,大气的上升运动强,降水丰沛;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较低,大气为下沉运动,降水很少。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赤道西太平洋海域的大量暖海水流向赤道东太平洋,致使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下降,大气上升运动减弱,降水也随之减少,造成那里严重干旱。而在赤道中、东太平洋,由于海温升高,上升运动加强,造成降水明显增多,暴雨成灾。热带地区大范围大气环流的变化,又必然影响和改变了南北方向的经圈大气环流,从而导致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

据统计,每次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都会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异常,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比如,1997年是强厄尔尼诺年,其强大的影响力一直持续至1998年上半年,我国在1998年遭遇的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

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后,全球天气与经济都会受到重大影响。比如非洲、澳大利亚、亚洲会发生持久性干旱;卡奇地区的恒河、印度河、达河等河流的水位往往将低过警戒水位;北极海冰会加速融化;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北部和南美内陆的玻利维亚可能发生干旱,对食品供应和水源供应产生影响,甚至导致全球的农产品供求关系趋于紧张;巴西、泰国的暴雨将使得咖啡价格暴增;印尼的干旱导致橡胶行业受挫,汽车制造业受到影响等等。

拉尼娜(西班牙语La Niña),是“小女孩”的意思。同样出生在热带太平洋,它跟厄尔尼诺的“性格特点”截然不同。与厄尔尼诺相反,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气象上称之为“冷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

拉尼娜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与厄尔尼诺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影响程度也不如厄尔尼诺强。在拉尼娜发生时,南美沿岸附近地区(如阿根廷)降水稀少,而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则多雨;当拉尼娜长时间持续时,非洲中部、美国东南部等地常发生干旱,巴西东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容易出现洪涝。

通常,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二人转”——轮流出现。拉尼娜事件结束后,海洋会伴随一段时间的“中性”状态(既非厄尔尼诺也非拉尼娜),再慢慢过渡到下一个阶段。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图片来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下面,我们从大家生活中常见的两个商品产业入手,了解上述气候异常事件对全球经济以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因为气候变化,你可能戒掉咖啡

咖啡提神醒脑,是不少打工人的“续命神器”。但最近的咖啡豆价格,可是越来越贵了。自2023年9月以来,咖啡豆价格已经上涨了123%,2023年4月,秘鲁沿岸海水温度异常升高0.5℃(划考点,厄尔尼诺现象来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阿拉比卡咖啡豆期货一周飙升了12.5%。2024年11月28日,阿拉比卡咖啡期货价格暴涨至3.26美元/磅,突破了1977年3月创下的历史高点。

2023-2024年大涨的咖啡豆期货价格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这看似夸张的波动背后,其实隐藏着精密的气象-经济传导链。

2024年,全球最大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生产国巴西遭遇了7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巴西国家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中心当年9月初发布报告称,国内超过3900座城市出现中度到重度旱情。全国范围的严重旱灾已导致巴西国内多条主要河流水位下降、多地山火频发、环境污染严重、农作物减产,被誉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雨林和全球最大湿地潘塔纳尔湿地都受到波及。在亚马孙雨林,旱情导致的火灾使得大量原始森林被烧毁。当年8月,巴西亚马孙州共发生10328起火灾,是该机构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数据。

在这一切的背后,是厄尔尼诺现象在背后“推波助澜”。2023年7月开始的厄尔尼诺现象,加上北大西洋位于热带的海域变暖,在2024年上半年持续影响巴西的气候。这些变化改变了大气循环路径,甚至阻止了某些区域降雨云团的形成,因而在亚马孙雨林等地的降雨量明显下降。这种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极端天气对咖啡的产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导致了前文所说的价格暴涨。

与此同时,2024年5月,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东南亚多国正遭受持续高温侵袭,其中越南遭遇的极端热浪尤为严重。这场气候危机让咖啡种植业雪上加霜,导致咖啡豆产量再度下滑。作为全球最大的罗布斯塔咖啡豆生产国,越南连续数月的干旱天气已引发连锁反应——国际市场将史无前例面临罗布斯塔咖啡豆连续四年供应短缺的窘境。

咖啡豆期货价格暴涨获央视报道(图片来源:央视天下财经)

可以看出,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对咖啡豆的生产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球 60% 的咖啡由200 多万农民生产,咖啡豆市场库存锐减影响后,这些咖农普遍采取两种应对策略:或延缓销售待价而沽,或直接提价转嫁减产损失,大多数人选择后者。

但是,整个咖啡种植行业的困境(咖农的减产,加工运输的成本)反映到购买者面前的就是日益上涨的咖啡价格。想象一下,顾客如果发现咖啡价格变成原本的两倍,大概会一怒之下戒除咖啡,而不会去关心涨价的原因是否是某场暴雨或一次极端干旱事件——这就是气候变化导致咖啡行业面临的潜在压力。

干旱与暴雨,改写全球橡胶供应

东南亚赤道雨林这片横跨泰国、印尼与越南的“黄金种植带”,以接近60%的全球产量垄断天然橡胶供应——其中泰国占比32%,印尼17%,越南8%。这里不仅是逾200万泰国胶农的生计所系,更支撑着印尼5.2%的出口总值。然而,这片主产区正好位于气候敏感地带,马来半岛的季风、苏门答腊的海雾与中南半岛的地形,让这里逐渐成为全球供应链最脆弱的“气候命门”。

胶农割胶(图片来源:veer图库)

橡胶确实太过娇贵。橡胶树要长得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每年下雨2000-4000毫米、温度保持在25到30度、空气湿度80%左右。但现在极端天气把这些条件全打乱了。

受2023年上半年开始的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印尼苏门答腊开始发生频繁的干旱,该地的橡胶树产胶急剧减少。在这令人焦躁的少雨时节,印尼橡胶园基本上都面临这样的困境:干旱发生的第一个月,橡胶树流出的"眼泪"(胶乳)明显变少,比如原来割一刀能流30毫升树汁,现在只剩18毫升,加工厂得开足机器才能凑够原料,轮胎生产厂家开始动用库存救急;同时发生的高温往往还会将橡胶树的经济寿命从30年压缩至18年,使成熟期的投资回报率大幅下降;第三个月,树叶蔫黄掉落,产胶能力进一步萎缩;到第六个月,产出的橡胶杂质太多直接影响到下游工厂,做出的轮胎强度暴跌容易开裂。

2023年,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印尼多地更加干燥和炎热,甚至频发森林和泥炭地火灾。(图片来源:新华社)

为求生存,当地种植者被逼出了三招自救:开始大规模改种耐旱品系、在林间见缝插针种咖啡与可可赚外快、以昂贵的成本部署智能滴灌系统(这玩意虽费钱但能救命)。种种这些无奈之举,正在从底层结构开始重塑东南亚橡胶产业。

而在泰国,橡胶的供应也会被拉尼娜现象影响。

拉尼娜现象通常会导致降雨量增多和气温下降。2024年12月,新一轮拉尼娜现象正式开始,泰国南部连续暴雨产生巨大洪水,导致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至少30万吨橡胶收不上来。洪水甚至淹没泰国南部超过50%的橡胶种植带,这场灾难的破坏力沿着产业链条层层传导:在水里泡了几天后,橡胶树的根开始腐烂。堆积在港口的生胶表面长满灰毛,胶工们收入腰斩。洪水刚退,新麻烦又来了。空气湿度飙升至90%,橡胶树开始长白斑病,病菌扩散速度比平时快好几倍。更糟的是,大雨把表层土壤里的部分氮磷钾养分冲走了,相当于每亩地又损失了价值不菲的肥料。

由新一轮拉尼娜导致的这一连串问题,直接导致了橡胶价格的飙升,在24年12月创下近两年来的新高。由于轮胎原材料的成本上涨,大品牌厂家因品牌效应,利润还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一些生产低价产品的轮胎企业不得不考虑涨价,以期在本就艰难的市场环境中寻求一线生机。

暴雨导致泰国南部遭受洪水侵袭(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些“雨与火”的拉锯战,正在重构价值千亿美元的全球橡胶产业,雨林中的每一场降水与每一度升温,都在悄然改写着世界经济的地图,气候变量已渐渐成为比地缘政治更不可控的定价因子。

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根据新的研究,厄尔尼诺现象到来时,它可能会给全球经济带来3万亿美元的损失。强厄尔尼诺事件可能会直接打乱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非燃料商品价格在厄尔尼诺现象开始后的一年内全球平均上涨约5.3%。当太平洋东部的表面温度升高,厄尔尼诺现象取代拉尼娜现象时,除了橡胶和咖啡产业,干旱还会对农业产生各方面影响——可能削减印度糖、马来西亚棕榈油和澳大利亚小麦的生产。在南美,虽然湿度更大的天气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农场的产量,但如若引发洪水,将可能导致种植者们血本无归。

厄尔尼诺对主要经济体的影响 (图片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资本市场的气象预测竞赛将会更加激烈。彭博终端上的"厄尔尼诺指数"或许会成为对冲基金的量化武器。在未来,我们或许可以经常看到诸如“某某金融组织气象团队通过AI模型提前92天预判西非可可主产区的干旱,在纽约商品交易所通过跨式期权策略获利9.17亿美元”等新闻报道,当气候系统与金融衍生品深度耦合,0.5℃的海温变化也会最终演变成资本市场的飓风眼。

天气预报早已不仅是出门带伞的提醒,更是全球经济系统的隐形操纵杆。当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开始将"气候应力测试"纳入资产配置模型,当上海金融界酝酿推出”天气指数期货”等天气衍生品,人类与天气的经济博弈早已超越简单的灾害应对。这场战争没有硝烟,却处处是算力与自然力的巅峰对决——或许,21世纪最精明的投资者,必须同时读懂K线图与气象云图。

即使你不是金融业人士,笔者也想告诉你这样一个事实:目前,随着全球变暖加剧,温室气体增加,厄尔尼诺现象中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很可能会上升。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可能造成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引发事件异常性的增加,放大它们在某些方面的表现,而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也会反过来会加剧气候变化带来的某些影响,比如加剧正在发生的干旱、暴雨、风暴等。在自然不确定性事件与人为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下,二者都将表现得越来越极端。气候变化逐渐渗透进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涨价的是咖啡豆和橡胶,明天可能就会是大米、茶叶、饮用水.....

全球气候变化是全球社会的共同责任,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同时,我们个人也应该采取行动,如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等,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这些“老生常谈”的呼吁在今天也许有了新的意义:未来某天,孩子们在超市看到的标签价格,可能正是今天你我设定的空调温度所产生的蝴蝶效应。

作者:渠畅

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参考资料:

[1]Callahan, C. W., & Mankin, J. S. (2023). Persistent effect of El Niño on global economic growth. Science, 380(6649), 1064-1069.

[2]Jun Ying, Matthew Collins, Wenju Cai, Axel Timmermann, Ping Huang, Dake Chen & Karl Stein,Emergence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tropical Pacific,Nature Climate Change, 1-9 - March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58-022-01301-z

[3]https://www.hstong.com/news/hk/detail/24112814200073264

[4]https://cn.investing.com/news/stock-market-news/article-2581805

[5]https://www.nytimes.com/2025/02/22/business/coffee-prices-climate-change.html

[6]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business/2025/02/26/coffee-price-inflation-tariffs/

[7]https://gjmy.sdwm.edu.cn/info/1145/12180.htm

[8]http://jhmch.jinhua.gov.cn/art/2023/7/14/art_1229197176_58896233.html

[9]https://www.rubbertech-gba.com/Detail/index/id/1010/aid/1420.html

[10]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39461133-500004444898

[11]https://www.cma.gov.cn/2011xzt/2016zt/20160428/2016042809/202111/t20211104_4170368.html

[12]https://www.cma.gov.cn/2011xzt/2012zhuant/20120302/2012030205/201203020502/201103/t20110314_3096350.html

[13]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cience-64249767

[14]https://cn.wsj.com/articles/%E5%8E%84%E5%B0%94%E5%B0%BC%E8%AF%BA%E7%8E%B0%E8%B1%A1%E4%BC%9A%E5%AF%B9%E5%85%A8%E7%90%83%E5%A4%A7%E5%AE%97%E5%95%86%E5%93%81%E5%B8%82%E5%9C%BA%E9%80%A0%E6%88%90%E4%BD%95%E7%A7%8D%E5%B9%B2%E6%89%B0-95dccccb

[15]https://www.bbtnews.com.cn/2023/0531/477834.shtml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