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4日下午,大荔县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法治副校长帖妮在大荔许庄职业教育中心以互动的方式开始了一场沉浸式法治教育课,与学生互动后,帖妮用有关校园霸凌题材的影视剧引出活动主题“拒绝黑暗荣耀,打破校园霸凌的循环”,600余名学生屏息凝神、静心聆听。
提到校园霸凌,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如果看到同学被欺负,你会怎么办?有哪位同学可以回答下……”学生纷纷举手示意。
3月24日下午,大荔县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法治副校长帖妮在大荔许庄职业教育中心以互动的方式开始了一场沉浸式法治教育课,与学生互动后,帖妮用有关校园霸凌题材的影视剧引出活动主题“拒绝黑暗荣耀,打破校园霸凌的循环”,600余名学生屏息凝神、静心聆听。
以案释法:让法律条文“活起来”
“初中生遭多人殴打并拍视频威胁,因肋骨骨折事件曝光,后警方对霸凌者进行行政拘留;职校生遭“强迫饮酒”致重伤,施暴者被刑事拘留……”帖妮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抽象的法条转化为具象的警示。当PPT上展示出真实案例,会场响起低沉的惊呼。“原来强迫同学饮酒也可能构成犯罪”,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法律责任”四个字。
光影叩问:当伤害穿透屏幕
课程中播放的微电影《韶华叹》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以高中生鲍文泽遭受同学袁振等人的肢体暴力后走向犯罪的悲剧,撕开了校园霸凌的残酷真相。镜头定格在法庭上鲍文泽母亲痛哭时,有老师叹息,有学生惊讶。影片结束后,帖妮强调:“以暴制暴看似是对霸凌的回应,实则是一把双刃剑。用拳头对抗拳头,忽视了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法律不是束缚弱者的枷锁,而是保护每个人的铠甲。”
互动交流:不做沉默的旁观者
“看了微电影,我对“以暴制暴”有了重新的认识,如果遇到校园霸凌我会先保护自己、留存证据,然后寻求帮助;影片中的同学在看到同学被霸凌时冷漠旁观,要是我肯定不会不管……”6名同学谈了自己的切身感悟。随后600余名师生共同签署“善意公约”将现场氛围再次推向高潮,全体学生肃立宣誓:“不做残忍的施暴者,不做冷漠的旁观者,不做盲从的附和者!”誓言铿锵在教室回响。
课程尾声,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祁书康感慨:“曾经觉得法律遥不可及,今天才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职业教育中心党支部副书记苏程表示,这场法治课或许不能立刻终结所有暴力,但会有更多的孩子挺身而出,学校也会进一步细化完善监督制度,构建防治长效机制。
“打破暴力循环,不仅需要法律兜底,更需要每个人内心亮起法治的灯。每盏法治心灯的点燃,都能照亮一片青春的阴霾。”法治副校长的结语,为这堂“带着法理温度”的课程写下注脚。此刻,法治的种子正在年轻心田破土生长。(通讯员:王瑞格)
编辑:侯宜均
责编:严江珂
审核:姚启明
来源:陕西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