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把东兴商厦比作是纵横桐乡零售商海的巨无霸航母,那么兴业家电就是征战桐乡商海的两栖作战之王——两栖攻击舰。
1
老底子,即便是鸟不拉屎的地方,村头简陋的小卖部,就是全村人的“万象汇”。
一个小县城,哪怕只有“碗大”,一个时期里总会有一两个醒目的商业地标。
说起桐乡的商海往事,绝对绕不开东兴商厦和兴业家电这两家曾经的“龙头老大”。
如果把东兴商厦比作是纵横桐乡零售商海的巨无霸航母,那么兴业家电就是征战桐乡商海的两栖作战之王——两栖攻击舰。
当年引领桐乡“商海风骚”的,是站在桐乡商海金字塔尖上的两个男人,一个是东兴的沈金荣,另一个就是兴业的于天华。两人都是个性鲜明、决断果敢、说一不二的硬汉。
商海如战场,如果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甚至像个娘们似的,最后怎么死都不知道,可能被别人吃得连渣都不剩。
从辉煌到低谷,在桐乡商业史上,于天华,这个杭州知青,桐乡商海的最早弄潮儿之一,无疑是一个不容回避更无法忽视的名字。
他的家电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
今天的桐乡往事,说说于天华和兴业家电的瓜。
2
于天华是杭州人,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生人,家住美丽的西子湖畔。
1965年,在那个“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特殊年代,十六七岁的于天华告别家人,落户乌镇人民公社联民大队(后改称南高田),当了一名知青,每天“面向黄土背朝天”。
结束知青生涯,于天华放弃了回杭城的机会,进了乌镇镇搬运站,当了一名装卸工。
1983年,改革的春风吹到了这个千年古镇,头脑活络的于天华,正苦恼于每天跟货物装卸打交道的枯燥日子,这个时候,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悄然而至。
搬运站在乌镇的闹市区开设了一家家电门市部,于天华毛遂自荐,当起了这个门市部的负责人。
不懂家电生意,虚心好学的于天华就向同行请教,常常去大城市的家电商场取经。
十几年间,从一开始的小打小闹,于天华的家电生意越做越大,从乌镇做到了桐乡市区。1996年,于天华斥巨资在桐乡最繁华的商业街——鱼行街转弯处,建了一幢6层楼的“兴业商厦”。
一层和二层,是桐乡当时最大的、也是唯一一家家电专业大卖场,近1000平方米的营业厅,汇集了西湖、孔雀、长虹、康佳、创维、TCL等当时的网红彩电。三楼以上则是于老板应运而生的副业——兴业夜总会。
白天买彩电,晚上蹦哧哧。
兴业家电的成功,有人归结于于天华的定位。确实,于天华刚一出道,就把客户对象瞄准了占桐乡绝大多数的农民朋友。
但于天华的崛起,其实还得益于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
3
很多人对“东兴,我永远的朋友”这句广告词耳熟能详,不仅东兴人沾沾自喜,旁人更是推崇备至。
其实在我看来,东兴的这句广告词一点不出彩,枯燥乏味太抽象,入不了心。
你再来看看兴业家电的广告词,它家多实惠,多接地气啊。
买彩电,到兴业,买得称心,用得放心!
不玩转高深套路,不堆砌华丽辞藻,不故弄高级噱头,兴业就主打一个大白话,大实话。
那家伙,那时候于天华舍得花钱啊,桐乡电视台、电台简直不要命地天天播,滚动播,轮番轰炸下,不怕你记不住,关键是这广告不仅入耳,而且入脑,更是入心啊。
土到掉渣的14个字,通过电视、广播,一下子传遍桐乡727平方公里的角角落落,连在田间地头劳作的老农民都知道“买彩电到兴业”。
特别是逢年过节,先来一句买彩电,到兴业,买得称心,用得放心,然后紧跟着一句“董事长于天华率全体员工祝全市人民节日快乐”,立即让全市人民破防。
如果再顺带特约点播上一部港台热剧,这个夜晚,绝对是星光灿烂的“兴业之夜”。
就像鱼行街转角处的“兴业夜总会”,明明灭灭的灯光里,那盏霓虹灯亮了个通宵。
但于天华的家电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也有风浪和暗礁。
4
2006年6月中旬,一个爆炸性的传言,像瘟疫一样在桐乡传开。
“卖彩电的老板于天华在澳门赌博自杀了!”
一传十,十传百,挡也挡不住。
传言有多个版本。首先是自杀方式有三个:
一是于天华在澳门宾馆悬梁自尽;
二是于天华在澳门跨海大桥投海自尽;
三是于天华从澳门回来,在家里喝农药自尽。
其次,于天华输掉的钱财也有若干个版本,最少的说他输掉了三千万,最多的说他输掉了上亿元赌资。
那段时间,他和他家人的手机都被打爆,都是来证实这个传言的真假,
他每天都要接到数十个电话,有亲朋好友的,也有合作商户的。
“我最初的感觉是完全傻掉了。是谁这么恶毒,出这样的损招来触我的霉头啊。”
什么仇什么怨,要拿人家的死活来造谣,是同行嫉妒,还是商业死对头,于天华打破脑袋,也百思不得其解。
如今信息时代,微博、微信的谣言有迹可循,很容易查清谣言源头,但那时,对于口口相传的谣言,报警没用,公安也没招。
“我要证明给他们看,我于天华没死,我还活着。”
于是,每天的清晨、中午和傍晚时分,桐乡市区的马路上以及热闹的商场里,出现了于天华的身影。他用“真人秀”的方式,来证明自己依然活得好好的。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于天华总算是领教了谣言的可怕,也深谙了这句话的精髓。
但这样天天去街上亮相也不是个办法,效果虽然不错,但效率太低,毕竟知道你活着的仅仅局限于认识你的人,大多数不认识于天华的人,还是活在“于天华自杀”这个信息茧房里。
实在无招了,于天华联系了一个在当地很有名气的电视访谈节目,用电视出镜的方式,告诉大家他还活着。
最终,这个热传了一个多月的谣言,才慢慢平息下去了。
来源:桐城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