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导航者:叶霉病发病原因及叶霉病防治用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5 17:59 3

摘要:叶霉病是由多种真菌(如 Fulvia fulva、Cladosporium spp. 等)引起的常见叶部病害,主要危害茄科(番茄、茄子)、葫芦科(黄瓜、西瓜)及十字花科(白菜、甘蓝)等作物。其特点是叶片背面形成霉层,导致光合作用受阻,严重时叶片枯死,影响产量和

#叶霉病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呢?#

叶霉病是由多种真菌(如 Fulvia fulva、Cladosporium spp. 等)引起的常见叶部病害,主要危害茄科(番茄、茄子)、葫芦科(黄瓜、西瓜)及十字花科(白菜、甘蓝)等作物。其特点是叶片背面形成霉层,导致光合作用受阻,严重时叶片枯死,影响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农资导航者整理的针对叶霉病的综合防治指南:

叶片表现:

初期: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黄绿色褪绿斑,边缘不明显。

中期:病斑扩大,叶片背面产生灰白色、灰紫色或褐色霉层(病原菌分生孢子)。

后期:病斑连片,叶片卷曲、干枯脱落。

茎与果实:

茎部偶见褐色条斑,果实受害时表面出现黑色霉斑(如番茄果实)。

病原菌来源: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通过种子带菌传播。

传播途径:

风雨、灌溉水、农事操作(修剪、移栽)传播。

适发条件:

温度:20-25℃(最适)。

湿度:相对湿度>85%或叶片持续结露6小时以上。

高发期:

温室大棚:春秋季通风不良时易发。

露地栽培:雨季或连阴天后爆发。

选用抗病品种、轮作与土壤处理:

与非寄主作物(如玉米、豆类)轮作2-3年。

播种前深翻土壤

环境调控:

温室大棚:上午升温后通风1-2小时,降低湿度;采用膜下滴灌,避免叶面结露。

露地栽培:高垄种植,雨后及时排水,避免积水。

清除病残体:

发现病叶立即摘除,收获后彻底清理田间残株并焚烧。

2. 叶霉病化学防治(关键时期用药)

抗性叶霉病、煤霉病、灰叶斑病解决方案——15093417172

(30%戊唑嘧菌酯悬浮剂+25%异菌脲悬浮剂+2%春雷霉素水剂)

治疗+铲除+保护三位一体。

渗透速效性好,内吸持效长,杀菌更彻底

通过以上的综合策略,可有效遏制叶霉病危害。注重生态平衡,结合生物防治与化学手段,实现病害可持续控制。番茄叶霉病不可怕,抗性叶霉病防治方案番茄豆角叶霉病防治_植保技术_191农资人 - 农技社区服务平台

来源:农资导航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