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名校精英猝死公交站!拼命工作的代价,谁能承受?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5 00:36 3

摘要:“他才32岁啊!”近两日,吉林大学校友群被一则噩耗刷屏:2011级交通学院毕业生刘志远,于深圳候车时突发心脏骤停,抢救两日之后与世长辞。留下5岁儿子、年迈父母和崩溃的妻子,这一悲剧迅速引发全网唏嘘:“拿命换钱”的年轻人,究竟何时才能停下?

“他才32岁啊!”近两日,吉林大学校友群被一则噩耗刷屏:2011级交通学院毕业生刘志远,于深圳候车时突发心脏骤停,抢救两日之后与世长辞。留下5岁儿子、年迈父母和崩溃的妻子,这一悲剧迅速引发全网唏嘘:“拿命换钱”的年轻人,究竟何时才能停下?

3月20日薄暮时分,刘志远

像平日一样下班。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竟在公交站台猝然倒地。虽然有热心路人紧急呼叫救护车,但由于错过“黄金4分钟”的抢救时机,他最终因器官衰竭而溘然长逝。据好友透露,刘志远是湖北随州农村走出的“奋斗典型”:从吉林大学毕业后扎根深圳电商行业,白天写书(《电商产品经理宝典》)、晚上直播授课,甚至跨界研究AI和区块链,被同行称为“时间管理狂人”。

超负荷运转:朋友圈动态显示,他去世前2天仍在推广AI课程,凌晨2点还在回复工作消息;健康代偿缺失:长期熬夜、日均睡眠不足5小时,体检空白期超3年;家庭压力:作为独子兼家庭经济支柱,他不敢停下——妻子全职带娃,父母务农无退休金。

刘志远并非个例。2024年,34岁的山东大学教授李海增心梗于实验室猝然离世;此前,39岁的网文作家“格子里的夜晚”独居猝死,10日后才被发觉……《中国职场人健康报告》显示,86%的80/90后存在过劳风险,而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不足1%。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张伟强指出:“猝死年轻化与‘自我健康剥削’直接相关。

强制休息机制:连续工作1.5小时需活动10分钟;高危信号识别:胸闷、晕眩、长期疲劳需立即就医;企业责任:推行弹性工作制,禁用“加班文化”绑架员工。

事件评论区的最高赞评论如是写道:“他以命为家人换得一套房,到头来自己却沦为全家最为昂贵的‘消耗品’。””亦有电商从业者坦言:“行业迭代太快,不拼就被淘汰,但我们真的别无选择吗?”


刘志远的悲剧撕开了当代奋斗者的生存困境:当“拼命”成为美德,谁来为健康兜底?或许正如他生前好友的悼文所言:“真正的成功,是活着看到自己种下的树开花。”

来源:味蕾冒险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