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银龄教师退休后参与支教意愿和情况如何?近日,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公布了教育强国战略下高校教师参与“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的意向与实践调查情况。结果显示:“组团支教”成“银龄教师”退休后生活打开新方式。
高校银龄教师退休后参与支教意愿和情况如何?近日,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公布了教育强国战略下高校教师参与“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的意向与实践调查情况。结果显示:“组团支教”成“银龄教师”退休后生活打开新方式。
调查覆盖34所高校509名高校教师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应运而生。为了更好地挖掘银龄教师资源,探究高校教师群体对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的认知、态度及行动意愿,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师生面向南京、扬州、苏州、盐城、泰州、常州、上海、嘉兴、兰州等12个城市34所高校教师群体进行了调查。据参与该项目的指导老师、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钱洁介绍:“我们团队共3名老师和8名学生,调查自2023年10月起至今共持续了17个月,前后发放了509份问卷,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回收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对高校退休教师参加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的原因、参与方式、面临的困境和突破等有了深刻的认识。这让我们对教育家精神有了新的理解和启发。”
过半高校教师愿意参与银龄教师行动计划
为了描摹高校退休教师参与银龄行动的过程图景,调查团队还邀请9名具有支援不同层次教育经历的老师进行深度访谈并对22篇通讯报道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组团支教是高校银龄教师的主要模式;热爱教育事业是高校银龄教师的共同内在动力;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是高校银龄教师的主要行动方式;高校银龄教师面临身体、生活、工作、资源等多重压力;高校银龄教师的宣传力度不够;高校银龄教师从行动中找到充实生活和生命的意义;高校银龄教师作用发挥亟须制度化。
退而不休的银龄教师诠释教育家精神
南京晓庄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的段继业老师就是其中之一。他退休后重返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诞生地——青海省海北州金银滩,每年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进行培训和爱国主义教育高达5万人次。退休后前往新疆政法学院支援的徐凤君在接受团队访谈时说:“人这一辈子总是要做一些实事,为生命因个人的价值,社会的价值得到实现,感觉还是蛮精彩的。”即使置身地震危险环境,徐老师仍坚持留在学校,她说,“到了新疆政法学院那一刻,我就把自己当成学校的一员。”受徐老师影响,她的爱人及同事退休后也纷纷前往西部进行支教。参与访谈的师生无不为这些退而不休的银龄教师们身上诠释的教育家精神所感动。
钱洁和团队在研究过程中也意外地发现:退休后怕被别人说闲话、专业不对口、信息渠道相对较窄等情况是降低银龄教师行动匹配度的重要因素。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党委书记陈维维将和团队师生进一步努力,将银龄教师们的行动故事通过学院公众号进行传播。其次,团队将继续收集和传播银龄教师招聘信息,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了解。此外,还将通过扩大银龄教师朋友圈、建立在校大学生和银龄教师的情感连接和精神传承平台等方式,持续推动高校银龄教师行动计划走深走实。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戴明夷
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