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问,印度军事工业有什么出口。立刻回答,似乎不太好回答。最大亮点应该是北极星直升机(HAL Dhruv),厄瓜多尔的七架军用有四架坠机,最后导致余下三架退货。其他亮点似乎不太好寻找,如果细琢磨,可能会有“布拉莫斯”,还有“光辉”。其他可能还有部分地面装备,还有
要问,印度军事工业有什么出口。立刻回答,似乎不太好回答。最大亮点应该是北极星直升机(HAL Dhruv),厄瓜多尔的七架军用有四架坠机,最后导致余下三架退货。其他亮点似乎不太好寻找,如果细琢磨,可能会有“布拉莫斯”,还有“光辉”。其他可能还有部分地面装备,还有什么真的是想不出来了。本人总是愿意拿土耳其与印度相比较,不过有人提醒我。这样比较并不恰当。因为,第一个排名第八,而印度排名是全球第4,怎么比都不恰当。可能所有方面,土耳其都要弱于印度,但是武器出口方面则不同。
土耳其:2020-2024年全球武器出口份额为1.7%,较2015-2019年增长103%,跃居全球第11大武器出口国。2024年防务出口额达25.3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印度:2023年武器出口额为25或26亿美元,未进入全球前十大出口国行列。为什么要用23年的数据与土耳其的24数据相比,因为好看。
印度军火出口规模仍较小,且主要集中于轻型武器和零部件。虽然两国都受到很多技术制约与限制,但是,印度整件与整体系统出口比较少。土耳其,可以出口非常完整的整机与武器系统。这就拉开了两国在武器出口方面的差距。
印度的军事出口
几十年来,印度在全球武器和军事装备市场上一直是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出口范围主要局限于亚太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在2000年至2015年期间,印度国防工业产品的最大海外买家是缅甸,占出口总额的约30%,其次是斯里兰卡(约20%),然后是越南、毛里求斯、尼泊尔和马尔代夫。印度出口的主要产品是弹药和轻武器,几乎没有其他国家购买其成品武器。
然而,截至2024年年中,印度在武器和军事装备出口总额(按货币价值计算)方面跻身全球前十。印度国防工业产品现已出口到80多个国家,包括美国和北约成员国。这里你们会问,前文不是说没有进前十,怎么此刻又进前十了?第几名并不重要,可能是印度算法。或是获得数据不同,会有很大差距。
前十位国家与出口额
美:423.29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市场主导地位。俄:137.5亿美元,位列第二,但受国际制裁影响,出口额较往年下降。法:76.98亿美元,首次超越韩国进入前三,主要依赖欧洲市场及高端装备出口。韩:56.91亿美元,以高性价比的装甲车、火炮和舰艇为主力产品。意:56.9亿美元,凭借轻型武器和直升机出口增长显著。德:54.24亿美元,主攻潜艇和电子战系统,客户集中于中东和东南亚。瑞:42.54亿美元,主打“鹰狮”战斗机和防空系统,欧洲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以:41.63亿美元,无人机和导弹防御系统是其核心出口产品。挪:32.93亿美元,以反舰导弹和雷达技术占据北欧市场。中:32.16亿美元,出口以中低端装备为主,如轻型护卫舰和单兵武器。其他重点国家
西班牙:31.52亿美元,排名第11位,海军装备出口占比超60%。土耳其:25.36亿美元,位列第13位,无人机和装甲车占出口总额的75%。印度:4.3亿美元,排名第19位,主要出口轻型武器和弹药。HAL Dhruv 在「维克兰特」号航母海试期间。
在2013-2014财年,印度的国防出口额为1.1亿美元,而到2023-2024财年,这一数字已增至26.3亿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的增长率较2023年同期增长了78%。十年间,印度国防出口规模增长了20多倍,即便考虑通货膨胀,这一增长仍堪称惊人。印度政府计划到2025年底将国防出口额提升至50亿美元。
这一成就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完全理解不了这种数据的增长。现在一直没找到,这些数据是印度谁提供?似乎成了一人说一个故事,不在乎事实只看中结果。那么你会问,有没有一个准确的参照?当然有,我们可以找更权威的机构。
主观因素 之一是全球对各种口径弹药、个人防护装备(头盔、防弹衣)以及轻武器配件(瞄准器、热成像仪)的需求激增。这一需求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对乌克兰和中东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分析。许多工业化国家曾减少炮弹生产,转而重点发展精确制导武器,并假定未来的作战环境主要是针对山区和沙漠中的小规模武装力量(如反恐作战)。但印度的军备建设始终以与巴/中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为导向,而这两个国家的军队无论如何都算不上“小规模”。因此,印度国防工业一直专注于大规模战争的准备,并未削减炮弹等传统武器的生产,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的军工企业在这一领域的生产能力有所下降。(此观点可以印度或是原文作者的自认为)
此外,印度国防工业的生产能力使其成为全球少数几个能够部分满足市场对基础军事装备(如炮弹和个人防护装备)需求的国家之一。
客观因素 则与印度在2010年代初推出的“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计划密切相关。最初,这一口号曾受到印度国内的嘲讽。例如,在2013年举行的“印度航空展”(Aero India)上,主办方向参观者分发印有“Make in India”字样的徽章、手提袋等纪念品。然而,尴尬的是,这些商品的制造地竟然是东大——“Make in India”竟然是“Made in China”!
班加罗尔,2013年:印度的“阵风”战机生产计划未能实现,实在遗憾。
然而,政府依然以铁腕推进本土化政策。如今,要想在印度签订大型军事装备进口合同,必须在印度企业内建立零部件生产或整机组装线。虽然也有例外情况,但这些个别案例并不能改变大局。
“印度制造”政策(Make in India) 更倾向于支持本土企业,而非吸引外国公司。印度国防部已列出近5000项需要本土化生产的装备和零部件清单。
“本土化”(Indigenization,直译为“本地化”或“本土化”)是理论人类学中的术语,指的是一种趋向于文化独立和文明自主的地方性发展趋势。它与同化、全球化、西方化、宗教传播等一系列一体化进程相对立。
从本质上看,本土化相当于俄罗斯典型的 “进口替代”(Import Substitution)。截至2024年底,本土化已覆盖了印度国防部清单中超过一半的项目。
在本土化领域取得成功的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并获得更宽松的军工产品出口许可。因此,本土化不仅仅是进口替代,还刺激了印度国防工业的对外经济活动。印度国防企业每年可获得40-50份出口许可证。近年来,印度成功出口了一些标志性武器系统,例如:
• “布拉莫斯”(BrahMos)系列导弹
• “阿卡什”(Akash)防空导弹系统
• 155毫米火炮
• “皮纳卡”(Pinaka)多管火箭炮
此外,印度还在研发一些具备国际市场潜力的高端军事装备,例如 8×8轮式战车 和 “佐拉瓦”(Zorawar)轻型坦克。
印度国防产品的出口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几乎所有军工产品的 知识产权 都归属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 Def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rganisation)。
• DRDO 的目标是:通过打造世界级的科学技术体系,奠定印度在关键军事技术领域的自给自足能力,为印度武装部队提供技术优势,从而促进印度的繁荣发展。
所有私营公司,不论是自愿还是被迫,最终都要向DRDO提交相关文件,并转让知识产权。
印度国防工业的龙头企业
印度军工领域的领头羊是 塔塔集团(Tata Group),总部位于孟买,产品涵盖从子弹到导弹的整个军工产业链。
2021年,印度政府整合了多家中型军工企业,组建了 兵工厂委员会(Ordnance Factory Board, OFB)。仅Badmal工厂 一家就具备 每月生产10,000枚155毫米炮弹 的能力。
Badmal工厂的产品
此外,获得军工出口许可的大型私营企业包括:
• HAL(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班加罗尔)——飞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
• Larsen & Toubro(孟买)——航空航天系统
• Bharat Forge(浦那)——装甲战车、火炮、防护装甲、航空航天系统
• Mahindra(孟买)——军用车辆
• MKU(坎普尔)——光电系统、防护装甲
• SSS Defence(班加罗尔)——轻武器
• Tonbo Imaging(班加罗尔)——瞄准设备、热成像仪
目前,获得军工出口许可证的大型企业不超过50家。然而,印度政府 大力扶持小型军工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
目前,印度已有4000多家军工初创公司获得出口许可证。其中,不少企业专注于 软件开发,这并不令人意外——“印度程序员”这个词汇的知名度不亚于“英国科学家”。
印度的无人机产业
浦那的 Sagar Defence Engineering 公司专注于 小型巡逻无人机 的研发与生产。
班加罗尔的 Zulu Defence 公司则提供 一次性攻击型无人机(自杀式无人机)。该公司生产的无人机射程在10-20公里之间,战斗部重量约3公斤。
印度无人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高实用升限(可达6000米),因为其设计初衷是满足印度武装部队的作战需求,尤其是在喜马拉雅山区及锡亚琴冰川(海拔5000米以上)执行任务的要求。
印度制造商自豪地宣称:
“我们的无人机比俄罗斯的简单十倍!”
这种比较倒是挺有趣的——毕竟,俄罗斯自己对本国无人机的态度向来是 “一笑而过”,而印度通常将东大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对欧洲国家则充满敬畏。
与本文无关
印度国防工业出口的成品数量非常庞大,但如果以飞机、直升机、坦克、舰船和导弹等产品作为“高端”武器的标准,那么印度的出口产品大多并不属于此类。然而,印度出口的大量产品虽然不够“高端”,却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各种口径的弹药、轻武器、瞄具、士兵个人防护装备、小型无人机等。此外,印度出口的IT产品和电子设备比例也在逐年上升,涵盖从享誉全球的印度软件工程师开发的软件到防空炮火控雷达,以及用于各类导弹的X波段雷达导引头。
印度国防产品的最大进口国是美国,美国约占印度国防出口总额的一半,不过成品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印度深度融入美国军工巨头的供应链,尤其是波音(Boeing)和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
在海得拉巴(Hyderabad),波音与塔塔(Tata)合资成立的企业——塔塔波音航空有限公司(Tata Boeing Aerospace Ltd,TBAL)主要生产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的机身。自2009年以来,美国陆军一直在推进AH-64D升级至AH-64E的现代化改造计划。然而,这一“升级”本质上更接近于制造全新的直升机,因为原机仅剩下起落架——当然,这个说法尚无定论。AH-64E的机身部分在美国梅萨(Mesa)和印度生产。截至2024年底,海得拉巴工厂已生产了200多架直升机机身,包括印度空军采购的全部22架AH-64E机身。
“阿帕奇”的机身是印度制造的,产自海得拉巴。
塔塔与印度Dynamatic Technologies公司合作,为波音P-8巡逻机制造零部件。Dynamatic Technologies还与波音签署单独合同,生产CH-47F“支奴干”直升机的发动机挂架和尾部舱门。Maini公司和TAL Manufacturing Solutions公司则生产C-17运输机的地勤设备。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与波音合作,承接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的机炮舱门和电缆束订单,以及P-8巡逻机的武器舱门订单。此外,印度BEL公司也参与了F/A-18战斗机的生产供应链,负责制造仪表盘面板。
塔塔与洛克希德·马丁的合资企业主要生产C-130J军用运输机的尾翼组件(已生产200多套)和S-92直升机的驾驶舱(已生产约160套)。
印度国防出口的第二大买家是法国。尽管印法两国的军事技术合作宣传力度很大,但具体合作细节鲜少公开。与美国的情况类似,印度对法国的出口并不包括成品,而是提供航空航天工业零部件、电池以及装甲防护材料。
印度企业能够融入美国和法国的军工供应链,很大程度上是“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倡议的直接成果,同时也是印度采购AH-64直升机、P-8I巡逻机、C-17运输机、C-130J运输机和“阵风”(Rafale)战斗机等武器装备的附带效应。
“哨位交接”:图-142退役,P-8I接替。
令人意外的是,印度国防出口的第三大买家竟然是亚美尼亚。亚美尼亚的案例标志着印度军售历史的重大突破,因为其采购合同总金额约为20亿美元,涵盖155毫米榴弹炮、“阿卡什”(Akash-1S)防空导弹系统、“皮纳卡”(Pinaka)多管火箭炮系统,以及“Swathi”炮兵侦察雷达。2024年秋季,印度与亚美尼亚开始就升级亚美尼亚空军的4架苏-30SM战斗机(2019年由俄罗斯交付)进行谈判,探讨为其整合印度国产的“阿斯特拉”(Astra)中程空对空导弹。这款导弹已装备印度空军的苏-30MKI战斗机。未来,亚美尼亚的苏-30战斗机或将按照苏-30MKI的标准进行升级。
苏-30MKI可挂载以色列制造的光电瞄准吊舱,同时可兼容俄罗斯、印度及西方制造的精确制导武器。此外,2024年10月,亚美尼亚国防部长爆出重磅消息,宣布计划采购8至12架印度组装的苏-30MKI战斗机。这些战机将配备印度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并具备搭载“布拉莫斯”(BrahMos)空对地导弹的能力。
亚美尼亚空军的苏-30SM。
飞越喜马拉雅山的苏-30MKI。
亚美尼亚成为首个订购“阿卡什”防空导弹系统(ZRK Akash)和“皮纳卡”多管火箭炮系统(РСЗО Pinaka)的国家,随后其他潜在买家也对这些系统表现出兴趣。向亚美尼亚出口防空导弹系统是印度历史上第二笔导弹出口合同。据推测,继亚美尼亚之后,巴西可能成为下一个购买“阿卡什”防空导弹系统的国家。
“阿卡什”防空导弹系统的研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印度武装部队在2009年首次接收该系统。该系统能够在最高25公里的距离上打击低空和中空目标。其组成包括火控指挥站、“Rajendra”雷达、三台配备三枚导弹的机动发射装置,以及通信和指挥车辆。“阿卡什”防空导弹系统被定位为纯国产产品,但其设计中可以明显看到苏联的影响,印度工程师的灵感来源于苏联的“立方”防空导弹系统(ZRK Kub)。
“阿卡什”系统模型在库宾卡“军队”论坛上展出。
印度“立方”防空导弹系统的后继者“阿卡什”的出口前景相对有限,而“皮纳卡”多管火箭炮系统(РСЗО Pinaka)则截然不同。从性能上看,“皮纳卡”完全不逊色于大肆宣传的美国HIMARS多管火箭炮系统,且价格大幅低于后者。HIMARS系统的一枚火箭弹价格约为10万美元,而“皮纳卡”系统的火箭弹价格仅为5万至6万美元。
“皮纳卡”多管火箭炮系统的Mk I型射程可达40公里,Mk II型射程可达60公里。目前正在研发射程90公里的ER型和射程120公里的LR型。其火箭弹在飞行过程中可加速至4.7倍音速。标准的12管发射装置通常安装在塔塔(Tata)8×8轮式底盘上,但可根据客户需求更换底盘。
“皮纳卡”多管火箭炮系统
法国(于2024年秋季启动谈判)、希腊、印度尼西亚以及南美洲的两个未公开国家对“皮纳卡”系统表现出采购兴趣。
至于印度国防工业的骄傲——“布拉莫斯”(BrahMos)导弹系统,其潜在买家名单自2010年以来不断扩展,包括埃及、文莱、巴西、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阿曼、智利、南非等国家。
超音速巡航导弹“布拉莫斯”(BrahMos)是印度与俄罗斯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НП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合作研制的武器系统,其设计基于俄制“缟玛瑙”(Oniks)导弹。“布拉莫斯”这一名称取自“布拉马普特拉”(Brahmaputra)与“莫斯科”(Moscow)两条河流的首字母组合。该导弹系统分为三种版本:海基(用于水面舰艇和潜艇)、陆基(作为岸基防御导弹系统)和空基(用于战机挂载)。
海基和陆基“布拉莫斯”导弹自2010年代中期起便已列装印度军队。首枚空射型“布拉莫斯”导弹于2015年由苏-30MKI战斗机进行试射,但截至目前,印度空军尚未正式装备该导弹。除苏-30MKI/SM战斗机外,印度还在考虑将米格-29K和“光辉”(Tejas)战机作为其空射平台。
“布拉莫斯”导弹的升级
该导弹的改进方向主要集中在提升射程和飞行速度。最初,其射程受到国际导弹技术控制制度(MTCR)的限制,被限定在300公里以内。随着该限制失去约束力,“布拉莫斯”导弹的射程已扩展至800至900公里。导弹的生产主要在印度进行,并采用部分俄罗斯提供的组件。印度方面成功地将俄制组件的占比从35%降低至15%。
尽管俄罗斯军方曾多次宣布即将采购“布拉莫斯”导弹,但至今仍未有实际采购行动。该导弹最受潜在海外买家关注的版本是岸基防御系统,因为它能够有效控制沿海海域及海峡。2022年1月,印度与菲律宾签订了首份出口合同——印度首次向国外出口导弹武器。根据合同,印度将向菲律宾供应三套岸基“布拉莫斯”导弹系统,总价值3.75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此前并未被视为“布拉莫斯”导弹的潜在买家。2024年1月,印度向菲律宾交付了首批“布拉莫斯”导弹,预计未来还将有更多订单跟进。
印度陆军的“布拉莫斯”导弹
“布拉莫斯”导弹的海基和空基版本出口前景较难预测,原因在于其依赖相应的载具平台。如果印度能够进入国际水面舰艇和潜艇市场,这些舰艇与潜艇便可能会配备“布拉莫斯”导弹;若印度无法打开这一市场,则“布拉莫斯”海基版的出口机会也将受限。空基版本目前仅适配苏-30MKI战斗机,这一事实本身便将潜在买家限定在装备苏-30系列战斗机的国家范围内。亚美尼亚可能成为首个采购空射“布拉莫斯”导弹的外国客户,这无疑会引起阿塞拜疆和土耳其的不满。
需要强调的是,任何关于“布拉莫斯”导弹的出口合同不仅能为印度带来经济利益,同时也将惠及俄罗斯。
印度军事出口的新方向:火炮与装甲车辆
印度在军事出口方面的新突破体现在火炮与装甲车辆领域。2024年10月,印度塔塔集团(Tata)与摩洛哥签订合同,计划在摩洛哥建立一家装配厂,生产“WhAB”轮式装甲平台(Wheeled Armoured Platform)。该工厂预计年产量可达100辆“WhAB”装甲车。
自2019年起,“WhAB”装甲车已列装印度陆军。其8×8轮式版本被视为4×4轮式BTR-2侦察车(БРДМ-2)的替代品。目前已知“WhAB”装甲车有三种型号:装甲运兵车(APC)以及两款轮式步兵战车(IFV),其中一款配备BMP-2步兵战车炮塔,另一款则配备以色列制造的炮塔。
WhAB安装BMP-2炮塔进行测试,2018年。
印度军队在克什米尔的WhAB装甲输送车,2024年。
为摩洛哥生产的WhAB装甲输送车,左舵版。
2024年春季,印度开始测试新型水陆两栖空运坦克“佐拉瓦”(Zorawar)。该坦克是印度武装部队为应对15式轻型坦克而研发的,主要用于拉达克等偏远地区,这些地方“只能通过飞机到达”。近年来,全球对轻型装甲车辆的需求不断增长,相应的竞争也在加剧。印度将不得不与中、俄(如BMP-3)、土、美、阿和以展开竞争。
与WhAB装甲车相比,“佐拉瓦”坦克的进口零部件比例较高,其中包括比利时制造的105毫米火炮、Cummins VTA903E-T760发动机(量产版本可能改用德国MTU发动机)、德国Renk或英国Allison变速箱。如果该坦克未来有海外订单,订购国不仅要与印度保持友好关系,还需要与西方国家保持良好外交关系。
2024年夏季,拉达克的“佐拉瓦”轻型坦克原型车。
印度对火炮一直怀有敬意。在1999年印巴克什米尔边境冲突(卡吉尔战争)中,印度军队凭借瑞典制造的FH-77型155毫米榴弹炮取得了胜利。为了替换FH-77,印度研制了155毫米牵引式火炮ATAGS(先进牵引式火炮系统)。印度陆军自2022年开始接收该型火炮。
2023年,印度与亚美尼亚签订了首批6门ATAGS火炮的出口合同,并在同年完成交付。亚美尼亚对该火炮的性能表示满意,2024年又追加订购84门ATAGS。此外,印度还向菲律宾交付了一定数量的ATAGS火炮。
FH-77火炮
牵引式火炮的时代尚未结束,但与自行火炮相比,它们仍然存在一定劣势。2024年夏季,印度开始测试安装在“BEML”(巴拉特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HMV 8×8高机动越野卡车上的ATAGS火炮。尽管面临来自德国、塞尔维亚、斯洛伐克、俄罗斯和法国同类火炮系统的激烈竞争,这款新型自行火炮仍有望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产品。
安装在HMV 8×8高机动越野卡车上的ATAGS火炮
数十年来,印度一直试图跻身全球顶级航空制造国。然而,这个故事总是循环往复。印度通常通过购买外国飞机的生产许可证,逐步实现本地化组装,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将积累的经验转化为本国自主研发的航空项目。
不同时期,推动印度航空工业发展的飞机包括“堪培拉”(Canberra)、“吸血鬼”(Vampire)、“纳特”(Gnat)、米格-21(MiG-21)和苏-30MKI(Su-30MKI)。此外,印度航空工业也有自主研发的机型,其中一些甚至实现了量产。例如,由德国著名设计师库尔特·谭克(Kurt Tank,Fw-190战斗机的设计者)领导研制的HF-24“暴风之神”(Marut)战斗轰炸机。
班加罗尔。
HF-24“暴风之神”战斗机
然而,印度始终未能成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航空瑰宝”(真正成熟的自主战斗机),因此在航空装备出口方面也一直未能取得突破。
印度国内对“光辉”(Tejas)轻型战斗机的出口前景有不少乐观讨论。该机性能良好,技术较为先进。然而,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一位法国工程师就在图纸上用铅笔勾勒出了未来“光辉”战斗机的第一条轴线,而印度官方的轻型战斗机(LCA,Light Combat Aircraft)研发项目则始于1983年,目标是替换米格-21战斗机。该机型的研发和服役历程极为曲折,简直无法用文字描述——只能像印度电影那样用一支舞蹈来表达。尽管“光辉”战斗机已列装印度空军,但仍处于持续升级改进阶段,距离大规模出口仍有不小的距离。
尽管如此,印度仍在积极寻找“光辉”战斗机的潜在买家,以扩大国防出口,并确立自己在全球国防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光辉”
印度航空工业终于迎来了好运。2023年,印度与圭亚那武装部队航空兵签订了两架HAL-228飞机的供应合同,并于2024年春季将飞机交付给客户。这款飞机的“娘家”名称是Do-228NG,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根据德国“多尼尔”(Dornier)公司的许可证生产该机型,以满足印度空军、海军和海岸警卫队的需求。2025年,印度开始与马来西亚海岸警卫队就HAL-228的供应合同进行谈判。
印度空军的HAL-228
圭亚那武装部队的两架HAL-228
然而,印度航空工业最成功的出口产品仍然是“北极星”(Dhruv)直升机。这款直升机于20世纪80年代与德国“MVV”公司联合设计,原型机于1992年首飞,印度武装部队于2002年开始接收装备。“北极星”拥有多种型号,采用不同的发动机、航空电子设备和任务设备。该机型曾零散出口至以色列、马尔代夫、毛里塔尼亚、尼泊尔、苏里南、秘鲁、土耳其和厄瓜多尔。然而,由于技术缺陷和维护不善,该机型在服役期间多次发生飞行事故和坠毁事件。2015年1月27日,一架“北极星”在厄瓜多尔坠毁,再次引发了关于该机型设计和生产质量的质疑。最终,厄瓜多尔将仅存的三架“北极星”直升机退还给印度。
尽管“北极星”直升机饱受争议,但仍然具备一定的出口潜力。潜在客户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委内瑞拉、埃及和菲律宾。
在“北极星”的基础上,印度还研制了轻型武装直升机“凶猛”(Prachand),该机型已列装印度空军和陆军航空兵。2024年9月,尼日利亚成为“凶猛”的首个海外客户,签订了四架采购合同。此外,阿根廷、埃及和菲律宾也对该机表现出了兴趣。
“凶猛”与“阿帕奇”同框
印度的造船工业具备建造从快艇到航母、核潜艇的能力,但其军用船舶的出口成绩甚至比航空工业还要逊色。
印度在出口复杂武器系统方面确实具有很高的潜力,但潜力毕竟只是潜力,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实现。印度武装部队几乎每次都会采购外国同类或类似产品,这种情况让潜在的海外买家感到疑惑。
近年来,印度军工出口的增速虽不大,但在百分比上增长显著,这比单纯的出口总额增长更值得关注。
传统上,印度在全球军火市场的主要业务领域包括各种组件、瞄准设备和观测仪器、轻武器、弹药以及各类装甲产品。目前,印度的整机产品主要销售给技术水平较低的国家,而其传统产品的客户则包括世界主要军事工业强国。
印度向亚美尼亚、德、以、西、意、缅、阿、沙、捷等国供应弹药(名单远未列全)。此外,印度生产的155毫米炮弹曾出现在乌克兰军队手中,而印度官方则坚称从未直接向乌克兰提供过火炮或炮弹。印度向西班牙、意大利和捷克出口的155毫米炮弹很可能被转运至乌克兰,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印度直接向乌克兰供货的可能性。
印度生产的个人防护装备——头盔、防弹衣、护膝——在英、德、以、荷、阿等国家受到欢迎。此外,印度还生产多用途直升机的外挂装甲,几乎涵盖了所有知名机型,从“山猫”(Lynx)到米-17,这些装备在国际市场上需求旺盛。
印度制造的瞄准设备和光电系统已出口至希腊、越南、以色列、约旦和西班牙等国。
加沙冲突也反映出印度军工对以色列国防工业的深度参与。以色列在加沙使用的导弹和无人机中,大量零部件均标有“印度制造”(Made in India),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印度的合作,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IAI)是否还能独立生产这些武器?
事实上,印度的某些组件在以色列武器系统中占据关键地位。例如,印度为“巴拉克”防空导弹系统提供发动机及其零部件,还为地对地、空对地导弹提供关键部件,同时制造用于“赫尔墨斯 450”(Hermes 450)和“赫尔墨斯 900”(Hermes 900)无人机的复合材料机体结构。2024年5月,西班牙卡塔赫纳发生了一起由阿拉伯裔西班牙公民组织的抗议示威,他们反对印度军火运输船“Borkum”停靠该港口。该船向以色列运送了大量印度制造的军火,包括20吨导弹发动机、12.5吨导弹及战斗部、1.5吨炸药,以及740公斤的火炮弹药装药。这表明印度的军工产业并不仅仅限于生产头盔和防弹衣。
印度生产的轻武器出口情况较难统计。尽管印度出口枪械,但印度军队本身的装备可谓“古今混搭”,例如二战时期的“布伦”轻机枪(Bren)仍在与最新型的AK-203突击步枪并列服役。
АК-203
一款看不出是什么但看起来很吓人的武器
印度还量产了一款“转角射击”装置
尽管印度军工出口总量大幅增长,但这并未使印度成为全球军火市场的主要玩家。目前,印度军工出口的60%-70%仍然是面向美国和法国的零部件,而这一领域的订单几乎不受印度企业的自主决定影响。例如,印度为AH-64E“阿帕奇”直升机生产机身的项目即将面临挑战。美国陆军的“阿帕奇”现代化计划已接近尾声,未来的大型出口订单可能性不大。再加上美国新任总统提出“制造业回归美国”的政策,印度的“阿帕奇”机身生产业务很可能被削减甚至终止。
总体而言,印度仍然是全球军火市场的“新手”,主要在零部件、弹药、防护装备等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而在整机武器系统的出口方面,印度目前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区域性参与者。这一地位的形成,更多是由于全球局势的推动——地区冲突导致全球军备需求激增,以及国际社会对未来可能引发军事行动的预期。
来源:胡侃kaow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