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未来1999】2.6版本考据:1999高能回!监狱废墟中献给文学的一封情书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2 11:52 3

摘要:好久不见,司辰小姐。这里是虹影,正在护航驱逐舰DE-173号上向您发起通讯。在离开乌斯怀亚前往南极追寻兀尔德女士的踪迹之前,对于您在科马拉监狱的经历以及您所遇到的两位新朋友,我们有一些情报想要与您分享。

Since that long forgotten past,

the love of the distrustful hand.

You belong to another time. You are lord of a place bounded like a dream

——博尔赫斯

好久不见,司辰小姐。这里是虹影,正在护航驱逐舰DE-173号上向您发起通讯。在离开乌斯怀亚前往南极追寻兀尔德女士的踪迹之前,对于您在科马拉监狱的经历以及您所遇到的两位新朋友,我们有一些情报想要与您分享。

关于这份报告的标题......呃,T.A.R.O.T有些情报官最近迷上了日本少女乐队。就这样。

首先是在本次事件开始之前您收到的海报,现在来看,这张海报中核心位置的D20即代表着监狱核心,同时也是构建出监狱中的规则的“巴比伦之骰”,而层层包裹着它的三层人形从外到内呈现出逐步倾向于自我保护的姿势。四周由凌乱的笔迹写着的是首尾相接的”our mind is a prison of our mind”的回文字样,构成一座布满囚房窗户的全景监狱。在这层层构筑的监狱中的红线则类似于路线图,在抵达核心的巴比伦之骰后从枕骨处的孔洞离开——枕骨是颅骨中较为危险的弱点,这个位置的洞口代表着自毁倾向,正如科马拉监狱的结局一般。如今我们知道,这条红线代表的正是您与虚构集小姐一路在科马拉监狱中寻找阿莱夫先生的冒险,而它也终结于科马拉监狱的毁灭。

在故事的开头,虚构集小姐为我们引出了海报上《疯癫与文明》这个名字所指向的著作与科马拉监狱的关系。在这座监狱尚且叫做疗养院的时候,神秘学家们被作为疯癫的存在关押在此,然后这座疗养院由“国家福柯学会”的人进行了改造,成为了真正的监狱中的囚犯。虚构集小姐说,“没有人在意疯癫的本质是什么”,这与福柯的《疯癫与文明》的主题不谋而合。当然,您应该注意到了,在整段冒险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在用隐晦的方式为您介绍相关知识,不过我们决定把这些内容再解释一遍。《疯癫与文明》是福柯出版于1961年的著作,借精神病人在各个时代的处境引出了对文明社会和启蒙的批评。

他认为,理性与疯癫的对立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文艺复兴之前的漫长时间里,疯子被认为是神秘的,疯癫可以是一种弱点,但也是使人顿悟的灵光,不具有危险性,正如著名的油画《愚人船》所描绘的那样,那些麻风病人们被驱逐,过着荒诞的生活,但并不危险。

《愚人船》丨耶罗尼米斯·博斯(荷)

但文艺复兴之后,社会总是将疯癫定义为一种非理性的,具有危害性的,需要控制与教化的疾病,因此精神病院出现了,通过体力劳动等方式试图改造精神病人。再之后,现代医学试图用科学的手段将疯癫定义为精神疾病,并对其进行治疗,进一步使得精神病人成为了理性社会中被剥夺话语权的群体。福柯在此批评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只有艺术家与诗人能够向理性做出反击。或许这段学说使您想起了神秘学家在我们的世界上的处境,以及几位您曾遇到过的朋友。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疯癫是文明的产物,理性是最大的疯狂,艺术是文明世界里最能容纳疯癫的地方”。

显然,这个“国家福柯学会”对于实践福柯先生的学说十分热衷,看看他们所改造的监狱,那便是参考了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解释过的“全景监狱”的概念所建造的。

这个概念并非是福柯率先提出,而是由英国的边沁提出的。这位哲学家从一所巴黎的军事学校获得灵感,以低成本和易管理为核心设计了一所圆形的监狱。这种管理者处在中央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管理成本,您可以在远东的另一个寒冷之地找到虽不是圆形,却也反映了这种思路的网走监狱。据传说,那个国家的越狱之王就曾被关押在那座放射形的监狱。从结构上可以看出,将监视处设置在辐条的中央可以用一个监视点观测所有通道。而福柯的著作则对于这样的监狱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他将这个概念扩展为由两面开窗,光照来自外部,单人囚房排列成环形,中间有着高大瞭望塔的“全景监狱”。设想,在这样一个对于瞭望塔中的监视者单向透明的囚房内,囚犯无法确定监视者是否有在盯着自己,只能时刻警惕,达到让囚犯自我规训的目的。这样的结构适用于医院,学校,监狱和社会,是一个完美的社会实验场。阿莱夫先生也是看中了这样的性质才选择接手这座监狱,观察在他的其中一个人格狱医梅林似有似无的监视下,囚犯们自行组织的议会结构能否维持。他希望找到社会结构的答案,而理想家与梅林正是能从囚犯与监视者双方参与到这场实验中的载体。这位“梅林”总是出现在瞭望塔中,借由狱卒小姐的话我们可以得知,监狱正是围绕着他建立起来的,或许阿莱夫的这个人格的名字来源就是因为对于他而言,这所监狱是实验完美社会的理想乡,也是他自我关押的那座瞭望塔。

或许在故事的终幕之前,无人能预料到这样一位拥有无限追求答案的心的阿莱夫并不是神秘学家,而是一位人类。他仿佛回答着一切问题,知道所有的答案,即使为了虚构集的小说要用到监狱里所有人囚犯进行实验也在所不惜。这些特性来源于他的原型,作家博尔赫斯——我们在之后会反复提到这位作家——的作品,《阿莱夫》

阿莱夫本身是希伯来文中的第一个字母(א),代表着无穷数和无限的集合——您或许可以向37小姐询问这个符号在数学中的含义——但在这本小说中,阿莱夫是主角在地下室所窥视到的包含着宇宙一切的点。

或者您可能更熟悉这个Aleph?

对于这部小说,文学评论家们做出了许多猜想,我们在此无意用复杂的理论彻底解释这部如迷宫般点缀着各种典故的小说,但可以指出的是,博尔赫斯在其中强调了阿莱夫的全知性和镜像性,以及其对于诗歌创作的贡献。那位诗人从阿莱夫处获得了诗歌的灵感,促使着主角找到了它。在阿莱夫中,主角看见了世界,又在世界中看见了阿莱夫,仿佛最大的宇宙被容纳在最小的点中,或许您也会想起博尔赫斯在这部小说开头所引的说法,“果壳中的宇宙”。我们的阿莱夫先生显然并不是全知的,但出于他的超忆症——即大脑会不由自主地记忆所有的细节并且无法被动遗忘来减轻负担——他已然知道许多,并以一种无私的姿态照出所有的知识,将其毫无保留的向外倾泻,正如一面镜子。镜子是在博尔赫斯的作品中出现的另一个重要元素,这位作家曾自述,镜子是他童年时最讨厌的东西之一,他总是面对着大镜子中三四个自己的影像,这甚至成了他的梦魇。若您也曾经将两面镜子面对面摆放,您或许也能理解到他害怕镜子的原因之一:镜子中的影像是如此真实,无限,让人难以分辨曲折的光线,仿佛处在那无限循环的阿莱夫当中。这种虚实的结合是我们的阿莱夫先生精神分裂的来源,在他的形象中,我们可以看见破碎的镜面中映照出梅林,理想家与阿莱夫的形象。他是一位最理性的学者,在他的话语中,我们能读到关于之前所介绍的福柯著作的思想。但他同时也是福柯笔下的文明的受害者,无尽的求知欲和知识将他逼上了疯狂的道路,是理性塑造了文明,也是文明塑造了疯狂。他是一位接近神秘学家激情本质的人类,我们衷心希望他能够在此次事件后得到妥善的安置。

同阿莱夫先生一样,您的新朋友虚构集小姐身上也具备一些疯狂的特质。她是一位狂热的诗人,一位忠于自我的作家,属于本能现实主义流派,或者叫做下现实主义流派——如她的至终的仪式所言。该流派起源于智利的一位诗人波拉尼奥,他是一位流浪诗人,曾为了谋生在欧洲辗转当过服务生和装卸工,在空闲时间写诗。

罗贝托.波拉尼奥(1953-2003)

他在《本能现实主义宣言》中宣扬抛弃现在压制着文学的一切, 如开头所言“give it all up again“,随后用直觉和真实,在社会的底层去面对现实。这意味着作家的作品必须忠于现实,也忠于自己的内心。虚构集小姐说“初稿是最忠于作者的”,或许也表达了对作家直觉的推崇。她真是一位典型的神秘学家,不是么?在那些普通的诗人看来,随她短期过那种流浪诗人的生活固然美好,但他们终究不能理解对诗人生活的狂热。像这样的文学青年现象被波拉尼奥记录在他的作品《荒野侦探》中,虚构集小姐被称为是迷失在虚构中的虚构者,正如《荒野侦探》的第一部中迷失在墨西哥的墨西哥人,此外,《荒野侦探》与《荣耀废墟与隐喻指南》一样是关于两位年轻人的三部曲著作。她是如此全身心的体会虚构,以至于连自身是虚构的一部分都没有意识到。和波拉尼奥一样同属南美文学家的还有刚才《阿莱夫》的作者博尔赫斯,他也正是短篇集《虚构集》的作者。博尔赫斯自述自己的创作受到西语文坛中的经典之作《堂吉诃德》的影响,那位荒诞骑士的形象促使着他日后创作了许多有关的作品。

《山间的堂吉诃德》丨奥诺雷·杜米埃(法)

在虚构集小姐的尤提姆上,我们能清晰地看出她身上骑士的元素。(说到这个,您的一位骑士朋友的传说同样是一首长诗)。她的写作很纯粹,仅仅是为了写出杰作而写作,博尔赫斯访谈中的那句话对她而言再适合不过了——她生来就是作家。另外,她提到了瓜达拉哈拉的国际书展,墨西哥的瓜达拉哈拉是全世界西语文坛最有名的书展举办地,上述的几位著名西语作家的作品在那边很受欢迎。

虚构集的神秘术之一是基于她使用的文学手法将文字化为剑的形态,在博尔赫斯的诗中,他将“我”形容为剑的记忆,散落为金光,对于虚构集而言,这也是捍卫诗与美的武器。她所使用的两个文学名词,“隐喻”与“意象”对于诗歌而言都十分重要。简言之,隐喻是不用指示性词语点明本体和喻体的比喻,譬如“虚构集小姐简直是文学的幽灵”是一句最简单的隐喻。意象则是写作中包含的一种基础元素,诗人庞德形容意象是漩涡,思想与情感的漩涡,是链接内部思想与外部形象的载体,一个有解释空间和象征意义的词汇。请容许我用接下来的内容作为例子来解释这个概念:在描写虚构集小姐揭穿巴比伦之骰的真相时,我写道“她的靴子踏进议会组织的光荣仪式,这位目光烁烁的年轻诗人腰上,挂着一枚用于投掷骰子的折叠骰盘”。骰盘是一个意象,外部形象而言,它是用来在进行桌面角色扮演游戏时用来盛放骰子的便携容器。

同时,从内部思想来说,它是用来投骰子的,骰子可以是随机性与命运的象征,因此可以说这个意象代表着虚构集小姐的故事中有关她的故事被阿莱夫先生用于监狱实践中时她身处的独特位置——她此时知晓了命运。当然,意象个很复杂的概念,所谓寓意之象,或是含有感情的物体都无法很清楚的解释其本质。

哦,说到骰盘,它和二十面骰是一个著名的桌面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以及以之为首的一系列游戏的重要道具。

DND5e玩家手册(PHB),限于篇幅原因,我们无法在这里介绍这款伟大的TRPG。若您对此感兴趣,可以自行检索相关信息。

在“铁窗文学会”中,虚构集会向您发出加入这个游戏的邀请,教授您如何参加这样的游戏,以及如何扮演一位角色。监狱中的犯人们游玩这类危害性低,适合消磨时间的游戏看起来是个传统,据说在美国,曾有囚犯和囚友们用纸笔玩了几十年的“龙与地下城”。因为这样的游戏只需要骰子,纸笔与朋友们便能游玩。在这样的游戏里,骰子的点数服务于“检定”机制,一切重大行为的执行与否部分取决于玩家的共同叙述,另一部分则取决于用骰子掷出的点数大小。在《理性家族的崛起和衰弱》中,虚构集小姐便描写了一枚不随机,却决定着人们命运的“巴比伦之骰”。这些居民看起来与博尔赫斯的《巴比伦彩票》中的巴比伦人一样,相信理性却享受投机,那些彩票则逐步构建起了一个充满可能性和随机性的世界。对于监狱内的囚犯而言,巴比伦之骰就像是不可知的命运本身,但对虚构集而言,她是那个无心的造物主,并未预料到自己的小说会被应用进科马拉监狱。巴比伦的乌托邦在这无限的可能性与随机流动的身份,财富和社会待遇下建立,但虚构集对监狱中囚犯的待遇提出了怀疑,因她知道他们的命运在第一次掷骰之前就已决定。阿莱夫对乌托邦的追求与虚构集对巴比伦之骰的设想,共同构成了本次行动中科马拉监狱的基础。

现在,让我们再次审视在科马拉监狱中您的经历,剥去故事的细碎内容,这座科马拉监狱与这次行动本身是否使您想起了克里特岛上的迷宫呢?

一座充满了诡异秩序的环形监狱,一场深入文学的迷茫探索,这正是博尔赫斯的叙事迷宫,首尾相连的句子是最简单的例子,无论如何诵读,读者都被困在同样的词语当中——形成一个环形的叙事,而博尔赫斯的《环形废墟》显然是对此最好的解答。这本小说的内容围绕着梦境与现实展开,一位外乡人为了将梦中人带入现实,在神庙的废墟中做了一个梦,他的身体被人供奉,精神却在梦中不断寻找着塑造梦中人的方法。他建立了学院,又看见了学院的毁灭,在一系列仪式后,这位外乡人——现在是魔法师了,在梦中想象出一颗心脏,之后塑造出了他的儿子,在“火”的神明的帮助下赋予其灵魂,并教导他忘记自己是虚构的,派他去另一个下游的神庙,形成了循环。最后,魔法师意识到世界上能识破虚构的唯有火,而自己何尝不是另一个人梦中塑造的幻影,他踏入火中,故事就此结束。这篇小说首尾相连,形成了结局即是新开始的叙事结构。正如虚构集小姐的洞悉介绍,这是“题写在卷首的结局”。科马拉监狱亦是这样一个环形的废墟,它是有着独特结构的环形建筑,由阿莱夫们在这个神庙中将虚构集的梦中故事带入现实,最后这个幻象在火中被戳破。魔法师提及了诺斯替教派,并将自己一开始创造的儿子称为是站不起来的亚当,隐含着这位不完美的造物需要不断获得真知以飞升的含义,而他也这样做了。他教导自己的造物,最后让造物与自己走上同一条路。另一个角度来说,《环形废墟》的故事或许可以被解释为对创作的隐喻,作者在无数个夜晚创造书中人,先通过学院所代表的学习与阅读寻找到素材,随后经由一系列努力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那作品虽然不在作者眼前,却时时刻刻消耗着作者的灵魂来改善自身,最后作者发现自己也不过是别人书中的人物——这便是虚构集小姐最终发掘的真相,她是真正的文学幽灵。

在苏醒前,虚构集梦见了一座大图书馆,这来自于博尔赫斯的《巴别图书馆》,这座永恒的图书馆用无穷的书籍构筑出无限,而藏书室门口的镜子则反映出无限中存在着的反射与重复。

在这篇小说中,主角最终生活在了这样一个由有限的符号和无限循环的书籍构成的大图书馆中,生活在这个包含了宇宙的空间里。然而虚构集最终醒来了,她毕竟属于本能现实主义,是需要以现实的生活来滋养自己的创作的。她从那无限的图书馆中走出,不再用理性为准绳寻找图书馆的总目录,而是用感受和直觉来进行现实中的写作。从这个角度来看,她的确是一位疯狂的作家。疯癫与文明,她与阿莱夫身上都以复合的方式同时展现了这两种特质。

感到有点头昏脑胀?看来我们今天关于拉美文学的探讨已经够多了。

那么,以上就是T.A.R.O.T针对本次事件给出的分析报告。愿您在接下来的旅程中也能被命运的骰子眷顾,哦,我的意思是,祝您一路顺风。

T.A.R.O.T期待与您的下一次会面。我们将与您同行,直至暴雨的尽头。

来源:风暴之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