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行思:六祖慧能的法脉传承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5 04:24 3

摘要:行思,俗姓刘,吉州安城(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严田镇龙云下村)人,幼年聪慧,对佛法有着深厚的感悟。他听闻广东韶关曹溪的慧能大师法度盛化,心中涌起无限向往,毅然踏上了求法之路。24岁那年,行思历经千辛万苦,翻山越岭来到了南华寺,向六祖慧能参礼。

行思,俗姓刘,吉州安城(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严田镇龙云下村)人,幼年聪慧,对佛法有着深厚的感悟。他听闻广东韶关曹溪的慧能大师法度盛化,心中涌起无限向往,毅然踏上了求法之路。24岁那年,行思历经千辛万苦,翻山越岭来到了南华寺,向六祖慧能参礼。

一日,行思满怀虔诚地向慧能请教:“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一般人也能成佛?”慧能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你作什么来?”行思坚定地回答:“求学佛教真理。”慧能接着又问:“有阶位之分吗?”行思不假思索地说:“只求佛教真理,哪里有什么尊卑上下。”这一问一答,展现出了行思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他的慧根聪颖和佛心虔诚,让慧能深感欣慰,从此行思成为了慧能的首席弟子,在南华寺一待就是15年,期间他协助慧能推展法务,解答师弟们的各种问题,不断深化自己对佛法的领悟。

时光荏苒,唐玄宗开元元年,慧能年事已高,他深知禅宗传承的重任需要托付给可靠之人。一天,慧能把行思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自古以来,佛教都是衣法双行,以衣钵为传授法嗣凭信。我自接受五祖衣钵以来,遭到了很多磨难,我的身后,为法嗣衣钵,争竞必多。现在我有了你,何患天下不信?传世的衣钵就放在我这里留镇山门,你当分化一方,使禅宗延续,勿令断绝。”行思深知师父的嘱托重如泰山,他谨记在心,不敢有丝毫懈怠。

开元二年,41岁的行思谨遵师命,回到故乡吉州,在青原山净居寺开堂说法授众。他大倡禅学,恪守不立文字的祖训,弘扬顿悟学派,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道理来解释佛法,教育弟子。他的禅风独特,常常以看似简单的问题启发弟子思考,让人在日常生活中领悟佛法的真谛。例如,一天,一和尚跑来问行思禅师:“什么是佛法大意?”行思反问道:“庐陵米作何价?”这看似叫人摸不着头脑的回答,实则反映了禅学的思辩特质,其意在于,佛法不在玄妙的神秘境界里,就在米价之类的日常生活中 。行思的这种教学方式,深得广大民众的欢迎,使得禅宗佛法在唐宋时期盛行,广为流传并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行思在青原山净居寺弘法28年,为禅宗顿悟学派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传下的曹洞、云门、法眼三派,成为禅宗“一花开五叶”中的三叶,不仅在中国东南沿海广为传播,后又传入朝鲜、日本,影响深远,他也因此被佛教弟子尊为禅宗七祖。

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12月13日,行思升座告众,跏趺圆寂,终年68岁。他的一生,是为禅宗传承和发展不懈努力的一生,他与六祖慧能之间的传法故事,成为了禅宗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激励着后世无数修行者追求佛法真理,探寻内心的宁静与解脱。​​​#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佛教的意义##佛教说的无,空,是什么##佛教史上的今天#​​​​​

来源:城外渔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