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张婶患癌花光积蓄 全村筹了3万医药费 如今她开了家爆满的面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6 05:17 3

摘要:我家对面的空地原来是个破旧的猪圈,村里没几户养猪了,就一直荒着。可今年春天,那里突然立起了木架子,拉上了彩条布,没几天工夫,就变成了一间面馆。

我家对面的空地原来是个破旧的猪圈,村里没几户养猪了,就一直荒着。可今年春天,那里突然立起了木架子,拉上了彩条布,没几天工夫,就变成了一间面馆。

开面馆的是我们村的张婶。这会儿才四点多,门口已经立了块”今日售罄”的木牌。张婶站在门口,挥着毛巾赶一只不识趣的苍蝇,脸上的汗水和油烟熏出的红晕混在一起,看上去挺有精神。她穿着花格子围裙,围裙下摆有块补丁,新旧不一。看见我,她冲我招手:“建强啊,来喝碗汤不?面卖完了,但汤还热乎着呢。”

我摆摆手说不用了,知道她这是客气。这个点来,肯定是什么都没了,她那面一到早上七点就开始排队,十一点准时售罄,雷打不动。

要说起张婶,村里人可都记得她那一场大病。两年前,她还是村里出了名的倒霉蛋。老公早年打工时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落下一身病,没两年就走了,留下张婶和一个儿子。儿子在镇上技校学了电焊,毕业后去了南方,一年到头也回不来一次。张婶一个人守着三间破瓦房,平时靠在镇上的小服装厂做缝纫工维持生活。

那年夏天特别热,张婶总觉得胸口憋得慌,以为是天热的缘故,后来连去厕所都能看到血,这才害怕了。去村医院检查,大夫脸色都变了,让她赶紧去县医院。

那段时间,村里人看见张婶骑着那辆蓝色的破电动车来回跑医院。车子电池不好,有时候半路没电,她就推着车走,额头上的汗珠大颗大颗往下掉。村口的老槐树下,总能看到她停下来歇脚的身影。

张婶的病确诊是宫颈癌,幸好发现得还算早,医生说有治愈的希望,但得做手术加上放化疗。我妈去她家串门时,看见桌上摆着一堆医院的单子,一张纸上写着手术费、药费加上后续治疗,总共需要七八万。

张婶那会儿正在煮玉米,锅里沸腾的水泡沫漫出来,她也不去管。只是低着头说:“大姐,这玉米是早上地里刚摘的,你带些回去给建强尝尝。”

我妈没接那玉米,回家就和我爸商量,要给张婶凑些钱。我爸当即从柜子里翻出个红色塑料袋,里面是他攒了好几年的零钱,数出五百递给我妈:“这算我的,你自己再添点。”

我妈半夜来敲我房门,说:“建强,你看能不能也出点。张婶儿子小时候还经常来咱家玩,你们那会儿关系可好了。”

我正戴着耳机看直播,被打断了兴致,有点不耐烦:“妈,我上个月刚给你们钱买冰箱,这会儿手头紧。”

我妈叹口气,轻轻带上门走了。那一夜,我听见我妈在外面一直数着钱的沙沙声。

第二天早晨,我起床时看见餐桌上少了盐罐。那是个紫砂的小罐子,是我妈过六十大寿时,她姐姐从景德镇带回来的礼物。我妈平时很宝贝,说这是真紫砂,值钱。今天却不见了。

饭桌上我问起这事,我妈支支吾吾不说话,我爸却直接道:“给你婶子送去了,连着里面的盐一起。听说她家连盐都没了。”

我愣住了,突然感到一阵羞愧。

那天下午,我骑摩托去了张婶家。她家院子里晒着几件洗得发白的衣服,墙角放着一个纸箱,里面装着药品说明书和几个空药瓶。院子中间一张小桌子上摆着半碗凉面,旁边放着我妈那个紫砂盐罐。

张婶听见声音从屋里出来,见是我,有些惊讶:“建强来了?进屋坐。”

我没进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里面是我刚从银行取的两千块钱:“婶子,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您收下。”

张婶愣了一下,然后摆手:“使不得,使不得。你妈都已经给我送了不少,我都不好意思了。”

我坚持塞到她手里:“您就别推辞了。对了,您儿子知道您病了吗?”

张婶的眼神暗了下来:“知道,他说厂里最近不景气,能寄回来的钱不多。”她顿了顿,“其实他爸走得早,孩子也不容易。”

我看着她布满老茧的手,不知道该说什么。

后来才知道,不止我们家,村里陆陆续续有十几户人家给张婶送了钱。老支书带头捐了一千,还发动村里的党员干部各自出点。村口开小卖部的李叔把冰箱里的饮料搬了一箱去医院慰问。就连平时不怎么说话的王大爷,也从自家地里摘了一篮子最新鲜的蔬菜送过去。

张婶住院那段时间,村里人轮流去医院看她。我妈去的次数最多,差不多三天两头就往医院跑,带着自己腌的咸菜和煮的汤。有一次我妈从医院回来,我看见她眼睛红红的。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张婶瘦得不像样子,头发掉光了,说话都没力气,但看见人来了,还挣扎着从枕头底下摸出一块糖,说是护士送的,留着给看望她的人吃。

那天晚上,我妈站在院子里抽了好久的闷烟,院子里的月季花上落了一层烟灰。

村里人一共给张婶凑了三万多块钱。这在我们村已经算是个不小的数目。张婶的医保报销了一部分,加上自己积蓄,治疗总算是进行下去了。

手术很顺利,医生说切除得干净。后来的化疗反应很大,张婶瘦得皮包骨头,但人倒是挺乐观,总说没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出院那天,我和我爸去接她。张婶坐在病床边,手里拿着一个旧钱包,钱包里面塞得鼓鼓的。我以为是钱,后来才发现是一张张小纸条——那是村里每一户人家给她送钱时写的留言和祝福。

“有这么多人记挂着我,我这病啊,肯定好得快。”张婶笑着说,眼泪却掉了下来。

回村后,张婶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她不能再去服装厂做工了,就在家门口摆了个小摊,卖些简单的早点——馒头、包子和稀饭。我经常看见她天不亮就起来和面,案板是旧门板改的,上面还能看见门把手拆下来的痕迹。她那双手颤抖得厉害,有时候连勺子都拿不稳,但她从不抱怨。

一开始,村里人都是抱着帮衬的心思去她那买早点。可慢慢地,大家发现张婶做的面食味道真的不错,尤其是她的拉面,筋道爽滑,汤头鲜美,连镇上的人都开始特意跑来买。

去年冬天,张婶把她那摊子搬进了一间小屋里,避风挡雨。屋里只有一张桌子和两条长凳,却总是坐满了人。墙上挂着一面锅盖和几个铁勺,油烟熏得发黑。她用一个旧暖水瓶装热水,给每位客人倒上一杯。水瓶上贴着一张泛黄的标签,写着”谢谢”两个字。

今年开春,村里决定把那块废弃的猪圈地方整理出来,开发成一个小型农贸市场。张婶托人找到村支书,说想承包一小块地方,把她的面馆正式开起来。

支书一口答应了,还让村里的木匠免费帮她搭了架子。

面馆装修那几天,我看见好多村民自发来帮忙。李叔带着他儿子帮着刷墙,王大爷捐了几张自己做的木凳子,我妈把家里那个红木餐桌搬了过去。村里的年轻人还帮她设计了个招牌,上面写着”张记面馆”,底下一行小字:“感恩相助,用心回报”。

开业那天,张婶破天荒地穿了一件鲜红色的上衣,那是她儿子从南方寄回来的。我们都知道,小伙子开始定期往家里寄钱了。张婶站在面馆门口,给每个来的人发一个红包,里面是一张纸条,写着”第二碗半价”。

我问她:“婶子,您这面馆能挣钱吗?”

她笑着说:“能吃饱饭就行。我这条命是村里人给的,这辈子都还不完。”说着,她从围裙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一串名字,我看见我家赫然在列。

“这是?”我有些疑惑。

“这是当初帮过我的人家,我要一一记着,以后他们家有什么事,我得第一个去帮忙。”张婶神情认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张婶的面馆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早上去吃面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候还得排队。面馆里多了几张桌子,墙上挂起了村民们送的书法作品和照片。最显眼的位置是一幅全村合影,那是去年村里组织义务植树时照的,张婶站在最中间,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张婶的面食花样也越来越多——普通拉面、牛肉面、三鲜面、炸酱面、还有她自创的”感恩面”,里面加了十多种食材,据说寓意着村里不同人家对她的帮助。

今天下午我路过面馆时,看见里面的电视正在播放一个县里的新闻,说是我们村的张记面馆入选了”感动县城十大小店”。电视画面里,张婶站在面馆门口,身后是一群村民,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记者问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她说:“就是这碗面里,除了面粉,还有满满的人情味。”

她的案板上放着一个紫砂的小盐罐,就是我妈那个。盐罐旁边摆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这罐盐,调的不仅是面,还是人生的味道。”

回家的路上,我看见几个城里来的游客站在村口拍照,他们手里拿着导航,嘴里念叨着:“张记面馆到底在哪里?听说很有名啊!”

村口的老槐树上,挂着一个手绘的指示牌,箭头指向村中心,上面写着:“再走五分钟,张婶的面和故事都在等你。”

那个指示牌是去年夏天我帮忙做的,木板是从张婶原来的旧门上截下来的一块。做好后,我发现木板背面有一道深深的划痕,那是她当年靠在门边哭泣时,用指甲不经意间刻下的。我没有把木板翻过来重新刷漆,而是让那道痕迹留在了背面,成为只有知情人才懂的记忆。

现在每当我看到那块指示牌,总会想起两年前那个炎热的夏天,一个病重的妇女是如何被一个普通的村庄托起,又是如何用一碗碗热腾腾的面条,回馈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

昨天,我在镇上的超市偶然遇到了张婶。她正推着购物车,车里装满了各种面粉和调料。看见我,她热情地打招呼,然后从包里掏出一个信封塞给我:“建强,这是你两年前给我的两千块,我一直记着呢,现在总算有能力还给你了。”

我没接那信封:“婶子,那是我心甘情愿的,您别这样。”

张婶坚持道:“不,这个钱我必须还。但我有个请求,你能不能帮我个忙?”

“什么忙?”我问。

“我想把当年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请到面馆吃一顿饭,你帮我通知一下大家。不是为了还钱,而是想让村里人知道,咱们村的情谊,比那碗面还要香,比那汤还要暖。”

我点点头,心里突然有些酸涩。

今天早上,我看到我妈又去了张婶的面馆。回来时,她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里面装着张婶特制的牛肉面。我妈说,张婶的病彻底好了,上个月去医院复查,医生说再也不用担心了。

我妈笑着说:“我就知道她会好起来的,咱们村的人啊,都是有福气的。”

我望着窗外,张婶的面馆前又排起了长队。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想起两年前那个夏天,村口老槐树下,一个瘦弱的身影推着没电的车,在夕阳下缓缓前行的景象。

那时候,谁能想到,这个身影会变成今天村子里最亮眼的风景?

其实啊,人生就像一碗面,看似普通,却能在艰难时刻温暖彼此;看似简单,却能在平凡岁月里传递力量。

这大概就是我们这个小村庄的模样——平凡如面,温暖如汤,彼此相连,共同生长。

来源:番茄聊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