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际秩序也会再次发生变化。世界上不同社会和政治力量之间相对力量的变化,以及不同文化和道德习俗的变化,使得这种变化几乎不可避免。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无法准确预测,但美国的意识形态建构所决定的征服态度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西奥多·罗斯福和他的“粗野骑士”们,1898年古巴圣胡安战役。摄影:威廉·丁威迪/美国国会图书馆
保护领土完整
自美国外交官首次向世界宣示国家吞并他国领土的行为应被视为错误以来,仅仅过去了一个世纪。
国际秩序来来去去。在领土完整原则之前,欧洲国家及其殖民地曾有过不同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征服受规范和原则的约束,但并不明确规定为非法。
国际秩序也会再次发生变化。世界上不同社会和政治力量之间相对力量的变化,以及不同文化和道德习俗的变化,使得这种变化几乎不可避免。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无法准确预测,但美国的意识形态建构所决定的征服态度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作者:凯里·戈特利奇斯
编辑:阿K
在当今世界,虽几乎没有哪项价值能够获得广泛共识,但“尊重民族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仍被大多数国家政府,或明或暗地视为国际秩序的基本准则。根据1945年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各国承诺“不对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需指出,本文所使用的“国家”一词,特指具有主权的政治实体,而非“民族”或类似美国各州这类下级政治单位。)
如今,公开主张通过武力征服他国并吞并其领土的立场已极为罕见。征服行为并未消失,但在国际舞台上几乎总被包装成其他形式,例如俄罗斯通过推动邻近地区“分离”并随后举行公投实现吞并,或以色列将相关行动称为“占领”而非“征服”。
现今政治领导人普遍以拒斥征服为荣,强调其非法性,这一态度使当代国际秩序显得更加文明与和平。从表面看,似乎已无合理理由再诉诸武力攫取他国领土。但事实上,将征服视为非法的观念在历史上是相对晚近的发展。
早在17世纪,荷兰法学家雨果·格劳秀斯就曾主张,战争结束所签订的条约,即便带有不公正的条件(如强行割让领土),亦应受到尊重。因为这类条约往往是战争得以终结的唯一可能手段,若以原则性理由拒绝其正当性,反而可能延宕冲突的结束。19世纪美国法学家亨利·惠顿亦指出,“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对其现有领土的所有权,最初皆源自征服,后因长期占有而获得确认。”换言之,从历史视角来看,几乎每一个国家的存在都建立在征服行为被视为合法的基础之上。
格劳秀斯所倡导的万民法(law of nations)虽试图对征服加以规范,使其在特定条件下获得合法性,但今日的国际秩序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立场:即对现存国家领土状况予以绝对承认与保护。被禁止的,不是所有形式的征服,而是1945年后发生的征服行为,包括新近独立国家对前殖民帝国领土的占领。换言之,历史上特定时期以前的征服行为被默许为合法,而当代的征服则被定义为最严重的国际罪行之一。
我们怎么会有一个如此彻底地保护现状的国际秩序呢?
像今天禁止通过征服进行兼并这样广泛而根深蒂固的做法,是许多不同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最令人费解的是,那些似乎最有能力进行大规模征服的人,却是一些最反对强行扩张领土的人。
征服的受害者,如巴勒斯坦人或乌克兰人,或那些可能成为征服受害者的人,如爱沙尼亚人,对征服表示遗憾,这并不奇怪。有趣的问题是,举例来说,美国迄今为止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力量,但它为什么是反对通过征服吞并的规则的主要支持者。美国在世界各大洲都有军事力量,并经常使用,但自从吞并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征服的北马里亚纳群岛之后,美国就再也没有吞并过被征服的领土。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什么要这样束缚自己的手脚呢?
一艘 LVT 登岸,塞班岛(1944 年),William F Draper 创作。维基百科提供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部分源于美国建国之初的驱动力:一种特殊的殖民定居主义,在对土地所有权、种植园奴隶制、农业资本主义以及后来的工业资本主义的渴求的驱使下,成为大陆的霸主。
直到1900年左右,美国一直在进行无情的领土征服。在这方面,美国与世界历史上的许多其他帝国一样,但与其他历史上的帝国不同的一点是,美国的征服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定居者群体或多或少地主动扩张所推动的。在美国独立之前,当它还是大英帝国的一部分时,英国曾试图限制定居者的扩张,因为这种扩张早先曾引发过代价高昂的战争,威胁到欧洲国家体系的稳定。美国独立后,新联邦政府在履行与原住民达成的领土协议方面没有英国人那么坚决。尽管如此,联邦政府仍在努力管理定居者混乱的西进。
一些州(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夏威夷州、得克萨斯州和佛蒙特州)在加入美国之前经历了短暂的独立主权生活,这或许令人惊讶。而这些仅仅是成功的例子:在阿巴拉契亚山脉出现了许多类似佛蒙特州的实体,但从未得到官方承认,这些实体的名称包括凡达利亚(Vandalia)、瓦托加(Watauga)、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韦斯特西瓦尼亚(Westsylvania)等。
1899 年夏威夷群岛指南。所有图片均由哈佛大学霍顿图书馆提供
显示夏威夷群岛位置和全球航线的老式地图,日期为 1912 年
檀香山历史建筑照片的复古拼贴画,边框为装饰性花卉图案
展示带有装饰花卉图案的历史建筑的老照片拼贴画;其中包括学校和学院的图片
因此,征服一直是美国历史的核心,尽管征服的方式与欧洲殖民帝国不同,美国是在反抗欧洲殖民帝国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虽然美国联邦政府允许并鼓励移民定居,但扩张的真正动力显然是移民不可避免的西进。
但这种征服方式真的与美国在门罗主义中宣布在西半球终结的欧洲帝国做法有本质区别吗?到 19 世纪 90 年代,殖民者的扩张已经到达了夏威夷,美国建立欧洲式海外帝国的可能性开始显现。美国帝国的性质成为公众讨论的主要话题。
20世纪之交,美国人就如何管理自己的帝国展开了争论,许多历史学家将这一分歧描述为海军军官兼历史学家马汉等 “帝国主义者 ”与保守派社会学家威廉·格雷厄姆·萨姆纳等 “反帝国主义者 ”之间的分歧。
但 “帝国主义者 ”和 “反帝国主义者 ”有很多共同点。对于马汉和萨姆纳来说,帝国主义对西班牙的征服是一种诅咒,与推动国家生活的自由和进取精神背道而驰。在萨姆纳看来,美国对菲律宾的征服等同于 “西班牙对美国的征服”,因为殖民扩张主义现在会影响美国的政策。马汉也因其建立强大海军、向夏威夷和巴拿马运河扩张的运动而闻名,他认为西班牙是错误的帝国主义的象征。
西班牙从殖民地 “挖出黄金”,运回西班牙,并购买其他国家制造的商品,以此攫取财富。但与西班牙那种由国家主导、自上而下的帝国主义不同,马汉认为 “殖民地发展得最好的时候,是殖民地自身自然发展的时候”,是殖民地定居者的性格和雄心壮志发展的时候。马汉的观点反映了美国直到 1900 年由定居者驱动的独特扩张。
一旦美国的定居点遍布北美,就没有明显的下一步了。萨姆纳认为,19 世纪 90 年代的征服是自由放任经济与自由平等主义之间的矛盾。如果被征服者是 “文明 ”民族,征服就没有意义,因为可以通过贸易协定获得利益。如果他们是 “未开化 ”的民族,那么对他们的统治就会使 “人人平等 ”的理论受到压力。
美国以一种独特的帝国主义模式解决了这一矛盾,从定居驱动型帝国主义发展为理论上以贸易和商业为先锋的帝国主义。这种新型的美帝国主义扩张建立在旧模式的基础之上,因为它并不明确由中央集权的国家或帝国大都市来管理。
取而代之的是,在 20 世纪,出口制造商和铁路开发商取代了 19 世纪扩张中的农民和农场主。美国领导人认为,他们在海外的经济活动将为国内带来繁荣,并缓解阶级矛盾。
门户开放政策的支持者(美国、英国和日本)与反对者(俄罗斯、德国和法国)对立;1898 年的漫画。美国国会图书馆提供
这种新型帝国主义的蓝图载于 1899 年和 1900 年的 “门户开放照会”。美国的 “门户开放 ”照会是针对欧洲在华的旧式帝国主义的外交攻势,旨在为美国在华企业扫清障碍。1899 年的照会是美国国务卿约翰·海发给所有大国首都的一份通电,申明所有国家都有权在中国以平等的条件进行贸易。
1900 年义和团运动最激烈的时候,海约翰发出了第二份照会。该照会简要阐释了义和团运动中的混乱和暴力,并指出,作为回应,美国的政策将是在中国寻求和平,“维护中国的领土和行政实体”,保护美国在中国的合法权利,以及 “为世界维护与中华帝国各地进行平等和公正贸易的原则”。
在整个 20 世纪初,美国一直坚持并支持对华开放政策。1915 年,美国国务卿威廉·詹宁斯·布赖恩再次发出照会,称美国不会承认任何'损害美国及其在华公民的条约权利、中华民国的政治或领土完整,或通常被称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对华国际政策'的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门户开放政策是 1922 年《九国条约》的基础,在该条约中,美国、英国、比利时、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和葡萄牙坚持这一政策,同意'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和行政完整'。
《都是我的,看看这样的可能性》(约 1913 年),作者克利福德·肯尼迪·贝里曼。美国国会图书馆提供
1906 年,西奥多·罗斯福检查挖掘巴拿马运河的蒸汽铲。哈佛大学霍顿图书馆提供
1898 年美西战争中,美国征服了菲律宾、波多黎各和关岛,几乎就在这场战争之后,美国官员就开始宣传美国反对征服。门罗主义的罗斯福推论》(Roosevelt Corollary to the Monroe Doctrine)声明美国有权在西半球任何地方进行干预以维护法律和秩序,同时还称 “美国并没有感到任何土地饥渴......美国所希望的只是看到邻国稳定、有序和繁荣”。
1906 年,美国国务卿埃利胡-鲁特开始了对南美洲的访问,他重复着这样的语言:'我们不希望取得胜利,只希望取得胜利: '除了和平的胜利,我们不希望有任何胜利;除了我们自己的领土,我们不希望有任何领土;除了对我们自己的主权,我们不希望有任何主权。
就在此时,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干预大大加快。在西奥多·罗斯福执政期间(1901-1909 年),美国接管了巴拿马运河(1903 年),占领了古巴(1906-1909 年),并对多米尼加共和国(1904 年)和洪都拉斯(1903 年和 1907 年)进行了干涉。但是,经过一个多世纪从欧洲帝国、土著人民和移民共和国购买和征服领土的扩张之后,美国放弃了领土征服。
美军包围哈瓦那皇宫,约 1898 年;S-A-科纳拍摄。哈佛大学霍顿图书馆西奥多-罗斯福藏品提供
废除征服的想法并不总是与美国及其非正式的帝国抱负联系在一起。近年来,著名国际事务智囊团的分析家们开始将领土完整原则与他们所谓的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联系起来。
他们通常将其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立的时刻,当时国际社会吸取了战争的教训,建立了一个新的、更加和平的国际秩序。许多学者将 1919 年签署的《国际联盟盟约》视为废除征服的开端,同样认为西方国家防止未来战争的普遍愿望是其主要动机。在该文件第 10 条中,国联承诺 “尊重和维护国联所有成员国的领土完整和现有的政治独立,以抵御外来侵略”。那么,门户开放政策在世界范围内废除征服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理解为什么第 10 条从一开始就存在争议和模糊性。在美国,第 10 条是参议院否决加入国联的主要原因,因为它似乎开启了要求美国干预外国战争的可能性。加拿大曾多次试图删除或修改该条款。为什么加拿大军方要为支撑世界上可能存在的所有领土边界负责,其中一些边界可能是不公正的,而有些人可能正在努力改变这些边界?
1923 年 1 月,法国入侵并占领了德国鲁尔区,作为对不支付一战赔款的回应。同年 8 月,意大利入侵并占领了希腊科孚岛,因为一名意大利将军在希腊被谋杀,意大利没有得到它想要的满足。法国担心,如果国联错误地介入意大利-希腊事件,可能会导致其对鲁尔区的占领受到令人不安的审查。在这种情况下,第 10 条意味着什么?
同年,国际联盟常设咨询委员会试图就一项条约达成一致,通过定义 “侵略 ”使《国际联盟盟约》更加具体化和明确化,但未能如愿,国际联盟常设咨询委员会无疑考虑到了这些问题。法国代表以及比利时、巴西和瑞典代表认为,将侵略视为跨越边界的旧思维方式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已失去价值,并试图根据各种因素对侵略做出更复杂的理解。
当然,这种复杂的安排可以保护法国不会因为占领鲁尔而自动受到指控。英国首相拉姆塞·麦克唐纳提出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论点:任何关于侵略的定义都只会成为 “无辜者的陷阱和有罪者的路标”。换句话说,玩世不恭的律师会利用它来惩罚错误的国家,而侵略国则会想方设法规避它。20 世纪 20 年代末,第 10 条的含义并不明确。
日本不仅仅是在保护其对铁路的所有权。它正在夺取满洲的政治控制权到 20 世纪 30 年代,国际联盟对世界局势的看法已从迷茫转为普遍恐慌。1929 年的华尔街崩盘导致全球经济萧条,英国脱离了金本位制,日本征服了满洲,在那里建立了傀儡国家满洲国,1933 年希特勒在德国掌权。世界形势迫使国联更加明确自己的使命。
美国国务卿亨利·史汀生是哈佛法学院的毕业生,在耶鲁大学就读期间加入了颇具影响力的骷髅会,他的丈夫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罗杰·谢尔曼的曾孙女。史汀生和其他许多人一样,密切关注日本在满洲的军事行动,以维护门户开放。华盛顿对这些事态发展的普遍看法最初与英国人的看法相似:日本和中国都有对自己有利的论据,而且无论如何也做不了什么,因此维护门户开放的最好办法是由主要利益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
回过头来看,史汀生的看法更有远见,这促使他打破常规,认为日本现在已经脱离了可以谈判的负责任大国的行列。日本并不像它声称的那样,只是在保护其对南满铁路已经确立的所有权。它正在接管对整个满洲的政治控制,并轰炸远离铁路区的锦州市部分地区。
但史汀生无法为他所倾向的威胁日本让步的战略找到支持。他最有影响的举动是发出了一份外交照会,基本上重申了布莱恩的立场,拒绝承认在违反美国条约权利的情况下达成的任何协议或局势,“包括那些涉及......中华民国的领土和行政完整,或与中国有关的国际政策(通常称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协议或局势”。
然而,与布莱恩的照会不同,史汀生的照会成为了史汀生主义,即不承认被征服领土的理论。通过国际联盟理事会和大会的行动、1933 年《互不侵犯与和解反战条约》以及最近达成的协议,不承认征服的原则成为了国际法,并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政府不承认俄罗斯 2014 年吞并克里米亚的原因。
1932年,史汀生拒绝承认中国被征服的领土成为一般国际法,而1915年布莱恩的基本类似照会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这是为什么呢?帮助欧洲列强开始从史汀生的角度看问题的一个原因是,在他发出照会后,日本对中国的进攻并没有停留在满洲,而是蔓延到了上海,主要殖民国家在那里驻扎了大量人员和财产。
但另一个原因是,1915年,美国还是一个边缘大国,在大战中处于边缘地位。到那个十年结束时,大战已经使美国成为欧洲强国,并摧毁了它的竞争对手。 英国人从来都不喜欢这种外交,他们认为这种外交过于道义,而且在国际法的创新上玩弄风险。外交部的约翰·普拉特爵士认为,"不承认是美国特有的手法,是美国孤立主义的产物,与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传统完全不符。”但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初,英国的帝国日渐衰落,很容易受到日本等国的威胁,这大大改变了英国的立场。
英国外交大臣约翰·西蒙爵士希望通过让美国、同盟和日本同时满意来避免灾难。因此,当史汀生试图让《九国条约》各方在针对日本的外交攻势中共同重申门户开放政策的原则时,西蒙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法。与其在美国、日本和国联之间做出选择,他不如躲在国联的背后,以国联为传声筒,宣扬史汀生的不承认原则,从而避免采取经济制裁等更强硬的行动。
由于国联理事会已经向日本发表了一份相当温和的声明,西蒙得以安排在声明中加入一段史汀生理论,该声明于 1932 年 2 月 16 日获得批准。史汀生很高兴他的理论得到了国联理事会的认可。国联理事会总体上很高兴接受不承认的段落,这似乎使整个声明变得有原则和合理。日本也不能抱怨,因为它避免了史汀生可能寻求的任何制裁或明确谴责。
与此同时,备受律师们称颂的新的不承认原则在满洲却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事实证明,占领满洲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征服战争。在随后的岁月里,它并没有阻止意大利以几乎无与伦比的残暴征服埃塞俄比亚,也没有阻止日本侵略中国其他地区并制造臭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杀。
为什么说今天的禁止征服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非正规帝国主义的产物呢?唐纳德·特朗普将于 2016 年和 2024 年当选美国总统,这表明美国外交政策的方向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2019 年,在特朗普的领导下,美国成为第一个承认以色列事实上吞并戈兰高地的国家。而在特朗普第二次当选后不久,乌克兰总统沃洛德梅尔·泽连斯基改变了不向俄罗斯放弃领土的立场,表示可以 “暂时 ”割让领土以换取北约成员资格。美国反对征服吞并的立场是否会软化?
特朗普的言辞确实很重要,如果与之相匹配的是更多类似于2019年承认戈兰高地的行动,那么它可能会大大削弱人们认为征服不会被承认为合法的程度。但是,美国政策的这种转变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还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尤其是其他国家的行动。美国的门户开放帝国主义并不是在真空中推行的;在每一种情况下,它都取决于其他民族国家的精英们是否认为美国不进行征服的承诺是善意的。
1906 年罗特访问南美后,他和其他美国官员激发了人们对美国国际法研究所的兴趣,该研究所将为西半球制定特定的国际法。一些拉美法学家希望,通过与美国的法律合作,他们可以说服美国限制或结束频繁发生的、困扰该地区的美国发起的政变、干涉和占领。
1932年,国际联盟理事会发表声明,将史汀生主义定为国际政策,随后又召开了类似的国际联盟大会,这一次,包括欧洲和拉美国家在内的小国纷纷要求利用日本征服满洲的时机,表明反对征服的立场。即使捷克斯洛伐克并不直接惧怕日本帝国主义,但一个强大的联盟似乎是防止德国即将以武力重新绘制欧洲地图的最好保护。因此,禁止征服既取决于大国对世界秩序的看法,也取决于大多数国家不被侵略的狭隘利益,即使美国放弃自由世界领袖的地位,这一点也不太可能改变。
问问任何国际律师:“领土完整 ”一词很复杂
美国对不征服原则的支持及其不确定的未来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美国倾向于非正式而非正式的帝国主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不征服原则。询问任何国际律师:“领土完整 ”一词是复杂的。它既包括不征服,也包括禁止几乎任何形式的对他国主权的干涉。但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推动国际联盟的过程中却想到了一个不同的定义,一个支持而非禁止美帝国主义的定义。
他在参议院作证时说,一个国家的'领土完整不是被武装干涉破坏的,而是被保留领土、夺走领土破坏的'。'根据这一解释,领土完整原则排除的只能是征服兼并。只有如此有选择性地定义领土完整,威尔逊才有理由支持将其作为一项普遍原则,同时继续奉行美国的政策,将武装干涉拉美事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理工具。
此后,这种对征服的狭义解释又被多次提起,但最重要的或许是在 2003 年美国及其联盟伙伴入侵伊拉克期间。在入侵前和入侵后,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和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都强调了他们对伊拉克领土完整的尊重,这并不是说他们不会用征服的手段来控制伊拉克--他们以惊人的武力控制了伊拉克--而是说他们不会改变伊拉克的边界。
他们希望,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间边界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将意味着对国际秩序的尊重,从而弥补他们在入侵伊拉克时拒绝采取多边行动并与联合国安理会协商的遗憾。
狭隘地将领土完整严格解释为反对吞并被征服领土的规则,是俄罗斯和以色列最近吞并行动中损失最大的一种解释。这并不是说世界上每一条有争议的边界都会突然成为争夺之地,全球每个角落都会爆发军事侵略。几乎所有国家在领土完整原则受到威胁时都会一再重申对这一原则的支持。
即使伊朗没有参加联合国大会谴责俄罗斯入侵的投票,但它们仍然肯定了所有相关国家的领土完整。虽然美国可能一直站在废除征服的最前沿,但世界上还有太多国家热衷于保护自己的疆界,领土完整不可能被简单地遗忘。但分析家林邦妮在 2023 年的《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上写道:"一些东方学者认为,主权和领土完整只应被视为东方需要平衡的 12 项核心原则之一,换句话说,不是最重要的原则,也不是需要完全尊重的价值观。征服兼并可能仍然是非法的,但相对于其他侵犯国家领土的行为,其严重性可能会下降。”
国际秩序来来去去。在领土完整原则之前,欧洲国家及其殖民地曾有过不同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征服受规范和原则的约束,但并不明确规定为非法。国际秩序也会再次发生变化。世界上不同社会和政治力量之间相对力量的变化,以及不同文化和道德习俗的变化,使得这种变化几乎不可避免。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无法准确预测,但美国的意识形态建构所决定的征服态度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
作者
凯里·戈特利奇斯是英国雷丁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系国际安全讲师。
#
我们是谁
我们的世界不止有一种声音 | 独立·多元·深度
日新说深耕国际议题,秉持普世价值与人文精神,致力于多元视角讲述与思考我们的世界。
每日更新,敬请期待,
#
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观点不合,欢迎投稿~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