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近43万人!服务时长502.4万小时!志愿服务成为文化之城的生动注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5 17:42 2

摘要:近年来,大同市持续强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群众为目标,志愿服务理念愈发深入人心,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品牌得到充分彰显,志愿服务方式日益优化,大同市志愿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大同市现有新时

大同:近43万人!服务时长502.4万小时!

志愿服务成为文化之城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大同市持续强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群众为目标,志愿服务理念愈发深入人心,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品牌得到充分彰显,志愿服务方式日益优化,大同市志愿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大同市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822个,“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名注册志愿者429396人,志愿服务队伍2180支,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4897个,服务时长达502.4万小时。

春日渐盛,大同市沉浸在一片融融暖意里,与此同时,志愿服务活动也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遍地开花”。在大同古城,志愿者们分散在各个景点,专注引导游客,耐心解答疑问;在市图书馆内,志愿者们协助整理书籍、引导借阅,为读者营造宁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志愿服务队伍的壮大,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启,志愿服务活动的接力,志愿者们用个人的微光汇聚着大爱情怀。

近年来,大同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抓手,构建起“市级统筹,镇街落实,村级扎根”的三级志愿服务体系,志愿服务启动“建、管、用、效、评”全周期闭环系统,实现了志愿服务组织健康发展,通过项目化运作、规范化管理,推动志愿服务精准对接民生需求,深化移风易俗实践、强化全民安全教育、细化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实现全市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推动文明实践由点及面、由农村向城区、由试点向常态拓展,形成“布局合理、点多面广、纵深到底”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通过筑牢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根基,多维扩容队伍能级,重点培育党员先锋服务队、青年志愿突击队、退役军人志愿先锋队等特色品牌,构建“基础型+专业型+专家型”立体化队伍建设格局,同步构建的全链条激励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参与率、组织化程度、社会动员效能实现系统性跃升。

同时,大同市志愿服务在打造精品服务项目,拓展多元服务领域方面也亮点频出,“文旅+志愿”模式,成为景区标配。依托云冈石窟、悬空寺、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等热门景点,组织志愿者化身“文化使者”,为外籍游客提供专业讲解,打造文化交流传播驿站。“社工+志愿”联动机制,体现“一县一品”特色服务,志愿者们积极投身环境整治、心理疏导、非遗传承、关爱空巢老人、守护游客出行等活动,并参与政务服务公益宣传,彰显文明大同青春担当。

从古城街巷到乡村社区,从文旅热点到特殊群体,大同的志愿服务以多元主体、多样形式、多维覆盖的特点,成为城市文明进步的生动注脚。退役军人、青年学生、社会组织等力量的协同发力,制度保障与创新模式的有机结合,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大同落地生根。未来,随着更多志愿项目的开展和机制的完善,大同将继续以志愿服务为纽带,书写共建共享的文明新篇章。

监 制:韩生利

审 核:张少华

责 编:白晓霞

编 辑:吕建华‬

❈ 转载请标明来源

来源:大同广播电视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