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虽然近代以来,中国与日韩两国都存在一些让人难以忘却的过往。但日子还得往前过,在现在紧张的国际大形势下,中日韩这三个亚洲强国,合作的益处肯定是大于坏处的!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虽然近代以来,中国与日韩两国都存在一些让人难以忘却的过往。但日子还得往前过,在现在紧张的国际大形势下,中日韩这三个亚洲强国,合作的益处肯定是大于坏处的!
这不,这几天咱中国官方开启了新一轮的中日韩碰头行动。在此次碰头过程中,中国方面表示中日韩合作起步早、成果多、潜力大,为增进三国相互了解、促进互利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方高度重视中日韩合作,对合作前景抱有信心。
纵观世界大趋势,中日韩关系搞好了,亚洲才更有希望,整个亚洲也会更有力量与欧美竞争,争取自己的权益。
回顾过往,根据媒体的报道,早在2012年,中日韩就想要建立一个三国自贸区。在2012年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方宣布于2012年内启动三国自贸协定谈判(FTA),并于会后签署了《中日韩关于促进、便利和保护投资的协定》。2013年3月,中日韩自贸区第一轮谈判举行。目前,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已完成16轮。
只是,谈判的难度很大,拖延的时间也很久,这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事情还没定下来。
根据一些官方数据显示,中日韩这个自贸区一旦建起来,将会是一个超级大市场,一个超级大工程。这个市场有着15.87亿消费者,而地区的GDP也能够占到全世界GDP的23.4%。
随着此轮官方对话,笔者相信中日韩自贸区这个事情还是很有可能在近几年敲定的。
那么,在中国范围内,哪个地方最有可能成为中日韩自贸区的核心区域呢?笔者个人猜测,落户青岛的可能性很高!主要基于以下五大核心优势的综合作用: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端,东临黄海,与日韩隔海相望,直线距离仅数百公里。这一地理位置使其天然成为中日韩贸易的“物流中转站”。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青岛可通过海陆空多式联运辐射东北亚,形成覆盖日韩、联通内陆的贸易网络。
就拿青岛与日韩的航班来说,青岛与日韩部分大城市的航班次数甚至已经达到了“公交化运行”!
以青岛与韩国的航班为例,青岛胶东机场日均往返韩国的航班已达到32班次,航班时刻均匀覆盖全天各个时段。其中,青岛往返首尔的航班每日有29班次,青岛至首尔的航班量位居全国第一。
青岛港
是全球第4大港、中国第2大外贸口岸,拥有前湾港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可停靠世界最大集装箱船舶。
中日韩自贸区如果选择一个中国城市落地,那么在眼下的情况下,大概率会落户在港口城市。而在中国诸多港口城市中,青岛与日韩贸易相当密切。
而且不仅是青岛,青岛周围,包括青岛在内的胶东五市(青岛、威海、烟台、日照、潍坊),都与日韩有着密切的贸易关系。
“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
若中日韩自贸区敲定,落户青岛,青岛港将加密日韩、东南亚航线,进一步巩固其东北亚航运枢纽地位。
贸易数据
韩国是青岛第二大外资来源地(累计项目1.3万个,实际外资200亿美元),日本为第三大外资来源地(项目2175个,外资60.8亿美元)。
产业协同
青岛的家电(海尔、海信)、纺织服装与日韩的精密制造、电子元件形成互补;日韩企业如三星、松下在青设有研发中心,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
国家级平台
青岛是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核心片区,享有贸易便利化、跨境金融等先行政策。
专项支持
山东省政府还曾发布《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聚焦产业合作、服务贸易、港口物流等领域。
历史渊源
青岛开埠后即与日韩建立贸易联系,仅城阳区就有日韩企业超2000家,日韩侨民达3.5万人。
文化交流
定期举办日韩进口博览会、创新节,设有中韩“国际客厅”等交流平台,推动教育、旅游合作。
大量的日韩人士在青岛从事各类生产贸易相关工作,甚至在城阳等区域形成了“韩国街”等标志性的街区。
青岛凭借地理、港口、产业、政策、人文及战略机遇的叠加优势,已成为中日韩自贸区落地的“不二之选”。未来,若中日韩自贸区洽谈成功,能够落地青岛,那么青岛有望崛起为东北亚经贸合作的核心枢纽。
来源:醉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