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复出信号清晰可见。随着监管部门一纸认定,“三只羊”复出其实已无法律障碍。在官方“定调”后,“三只羊”跟进发声,表明诚恳态度,披露一系列具体举措,归根结底,意在进一步争取谅解和认可,为复出营造宽松的舆论空间。有观察人士还注意到,三只羊总部二期大楼建设持续推进,已
三只羊公司通报截图。
“三只羊”再度回归公众视野。
3月23日下午,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报称,三只羊公司整改符合要求,具备恢复经营条件。随后,三只羊公司也发布通报,再次致歉,并公布了停业整改情况。
复出信号清晰可见。随着监管部门一纸认定,“三只羊”复出其实已无法律障碍。在官方“定调”后,“三只羊”跟进发声,表明诚恳态度,披露一系列具体举措,归根结底,意在进一步争取谅解和认可,为复出营造宽松的舆论空间。有观察人士还注意到,三只羊总部二期大楼建设持续推进,已开始装玻璃。种种信息和迹象表明,“三只羊”重启直播业务已进入倒计时。
罚款被认为象征意义更大。复盘此次事件,“三只羊”被监管部门处以6894.95万元罚款。公开数据显示,该公司2023年度的主播净收入高达32亿元,换算下来,罚款金额仅占其年收入的2.1%。基于此,《大众日报》评论认为,这次处罚“已算是轻的”;《齐鲁晚报》则指出,罚金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惩戒作用。当然,整体来看,“三只羊”付出的代价并不小。停播带来的直接损失,高额赔付造成的财务压力,已让企业承受重创;更严重的,是消费者信任的流失——这不仅关乎品牌声誉,更影响其未来的市场竞争力和商业前景。
监管获评“包容审慎”。《深圳特区报》等媒体刊文指出,监管部门既进行了严肃处理,也为其提供了整改、复出的机会,表现出了包容审慎的可贵理念。相关分析认为,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方兴未艾,从支持新生事物发展壮大角度看,包容审慎的监管理念十分必要;出了问题就“一棍子打死”,被认为意味着营商环境的恶化。《新京报》专栏文章则提到,“三只羊”2023年直播带货产值超300亿元,是当地的头部直播电商企业,对区域经济和就业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由是观之,监管对于“三只羊”的审慎包容,宏观上有着更加理性的经济民生考量。
企业前景有待观望。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疯狂小杨哥”自身,都不希望“三只羊”黯淡离场。但即便顺利复出,其前景也并不乐观。坍塌的信任大厦,修复起来困难重重。澎湃新闻指出,“三只羊”唯有通过更加规范的经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潮新闻则认为,企业想要真正“重生”,关键在于六个字:“以用户为中心”。《深圳特区报》进一步警示,如果仍然忽视选品、品控和直播宣传等核心问题,甚至再次触及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红线,恐怕这次复出将成为其最后的机会。的确,“三只羊”可以复出,但“旧疾”不能“复发”。否则,等待它的,恐怕只有市场的彻底淘汰。
行业亟待向“品质为王”转型。最近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规范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全网最低价”等不合理经营行为,倡导实价优质,依法严厉打击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行为……今年3·15之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明确强调:“全面加大包括直播带货在内的网售产品抽查力度。”同时,将拟定直播电商监督管理方法纳入2025年度重点立法任务。种种动向表明,监管趋严和行业规范化是大势所趋。荔枝锐评认为,粗放式、野蛮生长的直播带货时代将划上句号。《新京报》呼吁,更多直播带货企业应及早从“流量为王”向“品质为王”转型,从“短期收割”变“长期陪伴”。否则,因为“运气”而偶得的成功,迟早会因为“实力”在市场中湮灭。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