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年轻人来说,我们一生哪怕双足不能远行,我们内心世界、灵魂如果能远行,那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对于年轻人来说,我们一生哪怕双足不能远行,我们内心世界、灵魂如果能远行,那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3月22日,郑州群像诗歌节上,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牛冲与“矿工诗人”陈年喜探讨诗歌创作。
1999年,29岁的陈年喜到了秦岭深处的金矿做架子车工,一年后他转为爆破工。2013年年底,喜欢写诗的陈年喜写下《炸裂志》,2015年,纪录片《我的诗篇》播出,陈年喜一夜成名,他也因此获得新的标签——“矿工诗人”。
好诗有标准吗?如何界定它与时代的关系?
在陈年喜看来,好诗是有一定标准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每个时代的诗歌也有时代的标准。
“一直流传至今的优秀诗歌,背后肯定是蕴含了一条主流的线,承载着个人和时代,比如,从唐诗三百首中可以清晰地读出唐朝那个时代的轮廓。”陈年喜说。
在谈及诗歌与散文的区别时,陈年喜分享了他的创作经历。
从最初创作诗歌,到出版散文集,陈年喜的写作更加多元化发展,他也因此收获了不少国内奖项。陈年喜解释说,2016年,他在贵州工作,因为工资很低养不了家,就开始写散文,因为散文可能挣稿费更容易一些。
“无论20行、30行、50行的诗,它依然是一个散文的坯子,或者是一个小说的坯子,都蕴含一定的故事。”陈年喜认为,散文和诗歌的关系非常亲密,甚至是平移关系,就像两个桌子并排放着。
活动现场,不少00后大学生纷纷与陈年喜互动。
陈年喜结合自己的漂泊经历,鼓励年轻人要做一个远行的人。
“对于年轻人来说,我常常给他们诗集签名中的一句话,做一个远行的人,我们一生哪怕是双足不能远行,我们内心世界、灵魂如果能远行,那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所有的远行都有意义。”陈年喜说。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弯文奎
编辑 张磊
校对 崔妍
审核 田震
来源:东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