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 | 中国“芯”力量:关乎安全与未来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6 10:05 2

摘要: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央企业作为“国家队”更要在国家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前沿领域中担当主力军。近期,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新华社北京分社联合推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的“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系列融媒体访谈正式上

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央企业作为“国家队”更要在国家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前沿领域中担当主力军。近期,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新华社北京分社联合推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的“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系列融媒体访谈正式上线。访谈邀请两院院士及中央企业杰出科技人才,围绕行业科技前沿、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培养、弘扬科学家精神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彰显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为中央企业发挥“三个作用”、争当“三个排头兵”贡献智慧力量。

系列融媒体访谈将在科技日报、新华网、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知领”、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中国的航天”“军工记忆”“中国航天文化”、科普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新媒体、知乎、《国资报告》杂志等平台播发。今天为您分享第四期《中国“芯”力量:关乎安全与未来》

在信息时代,芯片是国家安全与科技竞争的核心命脉。从技术突围到生态破局,从AI竞速到人才筑基,飞腾团队以科学家精神书写国产CPU的崛起篇章。这场“芯”征程,关乎安全,更关乎未来。

近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飞腾系列芯片总设计师窦强,受邀参加“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系列融媒体访谈,深度剖析国产CPU发展历程、生态挑战及未来布局,展现中国“芯”力量的突围之路。

20年技术攻坚:从“卡脖子”到“可用”突围

上世纪90年代末,面对芯片高度依赖进口的困境,飞腾团队肩负“为国造芯”使命诞生。窦强回忆,团队从最上游的CPU设计环节切入,突破片上并行微处理器体系结构、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实现、处理器内生安全架构等核心技术。历经20余年,成功突破多项“卡脖子”关键技术,研制了十几款飞腾高性能CPU芯片,累计在我国重要行业部署超1000万片。

飞腾系列国产CPU产品谱系图

“国产CPU已迈过‘可用’阶段,进入生态攻坚期。”窦强表示,通过与制造企业集智攻关,我们研发的新一代服务器CPU芯片预计今年上半年发布,性能指标持续提升,正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生态建设破局:从“孤立困境”到7000家伙伴联盟

“技术达标只是起点,生态才是规模化应用的根基。”窦强介绍,为解决国产CPU“生态匮乏、应用场景不足”的困境,飞腾联合7000余家生态伙伴,适配超7万款软件,构建从“端”到“云”的自主生态体系。

团队通过“系统优化+行业定制”模式,在政务、金融、电信、电力、能源等领域推出1000多个从“端”到“云”的行业解决方案。“国产化应该是技术路线和系统架构的双升级。”窦强强调,飞腾与操作系统、整机、数据库等上下游企业协同,破解了国产信息系统应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AI浪潮下的挑战:应用繁荣与底层短板并存

谈及人工智能产业,窦强指出国内存在“头重脚轻”的结构性问题:应用层发展迅猛,但底层硬件与基础软件等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相对较弱。例如目前一些国产大模型仍需要依赖于英伟达GPU和CUDA生态,“研发自主AI芯片与软件栈迫在眉睫”。

新一代高性能服务器CPU——飞腾腾云S5000C

飞腾正加速布局“CPU+XPU”组合拳,新一代服务器芯片飞腾腾云S5000C和桌面芯片飞腾腾锐D3000,已实现对DeepSeek全系列大模型的端到端支持,推理效率与国外同类方案相当。同时,团队着手开发兼容国际主流生态的AI软件栈,加快推进自主可控算力芯片研发,培育新质生产力。

人才与精神:科学家基因铸就“芯”未来

“芯片研发需要知识密集与团队协作,更需要科学家精神。”窦强将其凝练为“责任担当、创新精神、坚韧意志、协同意识”四大内核。他回忆2014年,公司研制的首颗通用CPU芯片点亮场景:当“Hello World”字符出现在屏幕时,40余名研发人员相拥庆祝,“那一刻印证了中国芯片设计能力的突破”。

飞腾首款产品——FT-1500A系列CPU在2019年荣获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

飞腾通过校企合作(联合80余所院校)、双通道晋升机制及“容错文化”培育人才,将科学家精神融入企业核心价值观。窦强呼吁,央企需聚焦国家战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通过市场牵引促进研发与产业良性循环,“当国产CPU形成用得好、反馈多、迭代快的正循环时,超越国际巨头将水到渠成”。(新华网记者 杜文杰)

来源:国资小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