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契丹源出鲜卑宇文部,青牛白马的传说颇具神话色彩,而木叶山则是契丹人精神的寄托。契丹自耶律阿保机统一八部,于916年建契丹国,便正式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契丹大辽幅员辽阔,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东北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
契丹源出鲜卑宇文部,青牛白马的传说颇具神话色彩,而木叶山则是契丹人精神的寄托。契丹自耶律阿保机统一八部,于916年建契丹国,便正式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契丹大辽幅员辽阔,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东北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沟河和山西北部,包括幽云十六州。幅员万里,是中国北方历史上著名的草原游牧帝国。
众所周知契丹大辽享国209年历九帝,然而大家却不知道契丹人并没有从此在历史上戛然而止,而是梅开三度。正当大辽被金国灭亡之际,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于1124年从可敦城带走2万兵马为契丹保留下复兴的火种,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城登基称帝,号“菊儿汗”,群臣又尊汉号为“天祐皇帝”,建元延庆,西辽正式建立。到耶律直鲁古时期,西辽走向衰落,最终被屈出律篡国。1218年被大蒙古国所灭。西辽灭亡后,契丹贵族波剌黑在波斯的克尔曼建立了起儿漫王朝,又被称为“后西辽”,于1306年被伊尔汗国所兼并。
契丹大辽以北朝自居,辽太宗耶律德光曾南下中原在汴京城登基称帝。辽国从石敬塘手中获得了燕云十六州,辽国以南北面官制分别管辖游牧民族和汉族。到了辽圣宗时期辽达到鼎盛时期,于1004年与宋签订澶渊之盟,一举奠定大辽霸主地位,此后百年辽宋无大战。辽圣宗也曾讨伐高丽,令高丽臣服于辽国。辽圣宗的继任者是辽兴宗。兴宗后期,辽朝统治显露衰败迹象;辽道宗一朝又经历皇太叔重元之乱和耶律乙辛祸乱宫廷,使得吏治混乱。耶律乙辛制造十香词冤案,诬陷皇后萧观音,辽道宗忠奸不明皇后萧观音和皇太子接连死于耶律乙辛的暗算。
后来辽道宗除掉了耶律乙辛,拯救了皇太孙耶律延禧。然而耶律延禧荒于游猎,不理朝政。加重了对女真部落的盘剥,过度索取海东青,还有臭名昭著的银牌天使令女真人蒙羞。辽国在他的荒淫无道下国力迅速衰弱朝政腐败,而这时的女真人在完颜阿骨打的励精图治下建立起大金国。
事实上,天祚帝在一次头鱼宴上,与阿骨打见过面。当时天祚帝让所有女真头目跳舞助兴,唯有一人不为所动,这人就是阿骨打。尽管天祚帝在头鱼宴上对阿骨打起了杀心,然而在奸臣萧奉先的进言下放过了阿骨打。武备废弛的辽军在女真人的猛烈攻势下不堪一击,然而更致命的是天祚帝每与金兵作战不顺时便四处逃窜,而且他用人不当,还冤杀了皇后和皇太子致使群臣彻底寒心,据说天祚帝被金军捉住后作为灭国之君阶下囚与宋徽宗会过面。
天祚帝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后吸收农耕技术,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开管理,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辽朝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
契丹大辽也开科举,辽朝很多皇帝精通诗词歌赋。现存的八大辽代木构建筑,可以明显地看出唐代建筑的特点,从这点上能够佐证辽承唐制的说法。此外,辽朝也借鉴唐代的政治区划,设立五京制。辽代也是一个极其崇佛的朝代,曾大兴土木修造佛寺佛塔,现存的辽塔有80座,其中半数位于辽宁,基本为砖石构造的塔,而位于山西应县的佛宫寺释迦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众所周知宋有5大官窑,而很少有人知道辽也有官窑,辽代官窑就是缸瓦窑,又称“赤峰窑”所烧器物有白瓷、白地黑花、三彩及色陶器。窑址出土有带“官”字铭文的窑具,证明为辽代官窑。大家都知道唐三彩,实际上辽也继承了这种技艺,辽三彩也很出色。辽瓷中最具契丹民族特色的是鸡冠壶,。亦称“马镫壶”、“皮囊壶”。是模仿契丹族皮囊容器的样式而烧制的陶或瓷壶。装水或盛酒的器皿。
虽然说契丹效仿中原的官制,也修建了很多城池。尽管契丹有五座都城,然而辽国皇帝并不总是在皇宫里上朝处理政务。而是经常居住在行宫里,这与辽国的一项制度有关,这就是四时捺钵。。捺钵,契丹语,意为行帐、营盘,是契丹国君主出行时的行宫,即临时居住处。契丹旧俗,随水草,逐寒暑,往来游牧渔猎。辽建国后,皇帝四季外出游猎,朝官随行,设行帐称“捺钵”。大约到辽圣宗时,四季捺钵才有固定的地点和制度,成为辽帝定期会见南北面官,决定军国大事的中心。
关于四时捺钵的时间、地点和内容,《辽史》等均有较详细记载,大致内容如下:时间:按常规,正月上旬,契丹君主的“牙帐”从冬捺钵营地启行,到达春捺钵地约住60日。四月中旬“春尽”,牙帐再向夏捺钵地转移,在五月下旬或六月上旬到达目的地后,居50天,约在七月上旬或中旬,又转向秋捺钵地。当天气转寒时,则转徙到气温较暖的冬捺钵地“坐冬”。契丹君主“每岁四时,周而复始”,巡守于捺钵。显而易见,捺钵实为契丹朝廷临时所在地。
地点:史载的四时捺钵地,为圣宗朝已成定制的情况。在此之前的太祖至景宗五朝,每朝都不尽相同。定制后的春捺钵地主要在长春州的鱼儿泺(今洮儿河下游之月亮泡)、混同江(指今松花江鸭子河一段),有时在鸳鸯泺(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东南黄旗海);夏捺钵地在永安山(在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旗东境)或炭山(今河北省沽源县黑龙山之支脉西端);秋捺钵在庆州伏虎林(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北察哈木伦河源白塔子西北);冬捺钵在广平淀(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合流处)。
春捺钵为捕天鹅钩鱼及接受女真“千里之内”诸酋长等的朝贺;夏捺钵是避暑,与北、南面大臣议国政,遐日游猎;秋捺钵主要是入山射鹿、虎;冬捺钵是避寒,与北、南面臣僚议论国事,时出校猎讲武,并接受北宋及诸属国的“礼贡”。
契丹君主四时捺钵不完全是为了玩乐,也不是汉人眼里的所谓“四时无定,荒于游猎”,而是把游牧民族“秋冬讳寒,春夏避暑”,随水草畜牧的生活习俗引入到政治管理中。从冬捺钵除“会议国事”和外交活动外,还“时出校猎讲武”,可以看出,契丹君主捺钵中的渔猎活动,无疑另有目的,即以亲身示范,教育其族众不忘立国之资的铁马骏骑本色,保持一支能纵横驰骋的劲健骑兵,以与中原王朝相抗衡。所以后来靠“骑射”建立的金、元朝也有捺钵之制,清朝则有木兰秋狝的习俗。
关于契丹大辽王朝的兴衰在学术界并不是什么秘辛,很多历史爱好者也能谙熟于心。然而,许多人对于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帝国颇为陌生。现在,咱们就一起熟悉一下西辽帝国的兴衰史和起儿漫王朝的建立。
西辽的建立者是辽朝余部耶律大石等在新疆中亚地区建立的契丹政权,亦称哈剌契丹或黑契丹,第二个契丹王朝。耶律大石建国号为“辽”以此表示继承辽朝,因区别于耶律阿保机所建的辽朝,故被称为西辽。西辽的创建者耶律大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代孙。契丹语把翰林称为林牙,所以人们称他为大石林牙,或林牙大石。
1132年2月5日,耶律大石在文武百官的拥戴下,在叶密立城登基称帝。号菊儿汗(或译为古儿汗),突厥语意为“大汗”或“汗中之汗”。群臣又上汉尊号“天佑皇帝”,建元“延庆”。至此,西辽王朝创立完成。西辽建立后,由于深受汉文化和中原政权典章制度的影响,虽然僻处西域,耶律大石依然仿照辽朝旧制,上尊号为“天佑皇帝”,并改元为“延庆”,册立皇妃萧氏为“昭德皇后”。随后向西域、漠北、中亚等地区扩张,建都于虎思斡鲁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东南布拉纳)。在1141年卡特万之战击败塞尔柱帝国联军后称霸中亚,威名远播至欧洲。高昌回鹘、西喀喇汗国、东喀喇汗国及花剌子模先后臣服于强盛期的西辽。
作为附属国的喀什噶尔东部喀喇汗王朝也深受影响。由于西辽统治者对伊斯兰教的宽容优待政策,喀什噶尔在西辽统治期间,在经济、文化方面也有相当的发展。据12世纪末期阿拉伯史学家依宾·艾尔阿梯尔记载,西辽在征服喀什噶尔后,并不干涉当地的治理,仅征收当地百姓每户每年一个迪纳尔的金币,各地首领只要在衣带上系一个西辽颁发的银制腰牌,就算西辽政权派驻当地的官吏了。
耶律大石称帝后,开始大规模地对外扩张。十年间,先后归并了高昌回鹘王国、东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国,以及康里部,建成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西辽结束了中亚地区纷争扰攘的局面,创立了具有中华典章制度特色的大国。不但制止了落后的游牧部民对城市的侵扰,保障了社会环境的和平安定,轻徭薄赋,发展了生产,循俗施政,取得了伊斯兰各国的尊奉。这是八世纪唐朝在中亚的军事力量败于大食后,华夏政治势力的回归,是汉文化在伊斯兰世界中成功的渗入。
西辽钱币康国通宝
耶律大石死后,历经萧塔不烟、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三代君主。到耶律直鲁古时期,西辽走向衰落,最终被屈出律篡国。1218年被大蒙古国所灭。按理来说契丹再度亡国,已无复国可能。然而,上天似乎犹为垂怜契丹民族。历史又一次惊人地重演,也是值西辽灭亡之际,一位将领像当年的耶律大石那样,带着残部在异域建国。
起儿漫王朝是由西辽人八剌黑•哈只卜于1224年所建,因此又被称为后西辽。起儿漫王朝是蒙古西征和花剌子模灭亡这一特定形势下的产物, 也是契丹人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起儿漫王朝被蒙古官吏接管后,该王朝便从哈剌契丹人转入蒙古人手中, 而此时的哈剌契丹人也逐渐融入到了当地穆斯林居民中。
相比两百年的大辽和九十余年的西辽,起儿漫王朝算不上一个具有主权的帝国,而且为了统治的方便也融合吸收了伊斯兰文化。但我们不得不佩服契丹民族的坚韧。如今,契丹已经早已成为历史的一页,然而契丹并没有从世间彻底消亡,据中科院的基因检测发现我国东北的达斡尔族的基因最接近契丹人,而且在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也有部分契丹人的后裔,此外在云南也有契丹后裔。
来源:弹珠为您讲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