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堂生,1950年10月生,本县乌此乡乌联村人。1957年入学读书,1962年考入常宁一中,1966年初中毕业,1967年因“文化大革命”辍学。1968年担任大队民兵营长,同年9月,调任大队小学民办教师兼校长,1969年调公社中学任教。
李堂生,1950年10月生,本县乌此乡乌联村人。1957年入学读书,1962年考入常宁一中,1966年初中毕业,1967年因“文化大革命”辍学。1968年担任大队民兵营长,同年9月,调任大队小学民办教师兼校长,1969年调公社中学任教。
1970年后,先后担任公社、区广播员,兼秘书工作。1972年7月,任区委驻桐黄公社大立大队工作组组长,1975年任区团委书记,1977年带队修建祁阳金洞电站,1978年任桐黄公社党委副书记。1979年任渔池公社党委书记,1982年10月任罗桥区区长。1983年9月考入衡阳农学分院专修科,1985年毕业后任柏坊区区委书记。1987年3月在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继续选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中共常宁县第六届代表大会当选为县委委员,第七届代表大会当选为常务委员。1992年12月选任为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曾使渔池公社成为全县第一个亩产过吨粮的公社。在罗桥区工作时,在全县率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柏坊区建设成全县经济发达区。两次获中共常宁县委、县人民政府“记大功”奖励。
担任主管农业副县长后,努力工作,使全县粮食生产在连续3年自然灾害和大幅度调减面积改种经济作物的情况下,仍然夺得稳产高产,多种经营有了突破性发展,全县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0万亩,全县牲猪饲养量达60万头,实现了消灭宜林荒山的目标,农业总收入突破6亿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连续3年评为市先进单位,两年获省先进单位称号。
通过连续3年的农业综合开发,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业科技工作达到国家级优胜单位标准。“湘I型”省柴省煤灶、微型小水电建设在全省推广。他主管农业期间,全县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由粮食型向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大步转化。
笔者对李堂生的了解仅此而已,走出常宁后,李堂生同志为党和人民做了哪些贡献?
期待与李堂生共过事的老同志及他的家人们在留言区留下你浓墨重彩一笔,谢谢!
来源:工宝机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