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鱼正在摧毁中国生态!10大外来入侵鱼种,钓到直接无害化处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6 11:35 2

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水域已累计发现200余种外来鱼类,其中10种造成毁灭性生态灾难。本文不仅揭露它们的生物特征与危害,更标注关键入侵时间线——每一次物种入侵,都是生态警钟的鸣响!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水域已累计发现200余种外来鱼类,其中10种造成毁灭性生态灾难。本文不仅揭露它们的生物特征与危害,更标注关键入侵时间线——每一次物种入侵,都是生态警钟的鸣响!

尼罗罗非鱼:50年繁殖失控的“银甲军团”

原产地:非洲尼罗河流域

入侵时间:1978年作为经济鱼种从越南引入广东

特征:银灰色鱼身带深色纵纹,背鳍硬棘如锯齿

分布区域:珠江、闽江流域及华东河口半咸水区

危害:单次产卵超千粒,挤占本土鱼产卵场;广东流溪河因它爆发蓝藻污染。

---

清道夫(豹纹脂身鲇):40年河床“装甲推土机”

原产地:南美洲亚马逊河

入侵时间:1980年代作为观赏鱼引入,1990年代在珠江流域形成野生种群

特征:全身覆盖骨板,口部吸盘可吸附岩石

分布区域:珠江、长江中下游城市内河

危害:刮食河堤致护坡坍塌,广州某河道本土鱼数量减少80%。

---

鳄雀鳝:21世纪“水中霸王龙”

原产地:北美洲密西西比河

入侵时间:2002年首次在福建水域发现,疑为宠物弃养

特征:鳄鱼般长吻+匕首状利齿,体被菱形硬鳞

分布区域:广东、江苏等城市景观湖

危害:一条成年体可吃光一池塘鱼,2022年河南汝州抽干20万吨湖水围捕。

---

食蚊鱼:百年“鱼鳍杀手”

原产地:北美洲

入侵时间:1911年由美国传教士引入上海灭蚊

特征:3-5厘米,体侧黑纹,胎生繁殖

分布区域:全国静水池塘、沟渠

危害:撕咬本土小鱼鱼鳍致死亡,云南滇池4种土著鱼因此灭绝。

---

革胡子鲶(埃及塘鲺):30年“寄生虫炸弹”

原产地:非洲尼罗河

入侵时间:1981年从埃及引进养殖,1990年代逃逸扩散

特征:8根触须+无鳞黏液体,粪水中存活

分布区域:珠三角排污河道

危害:携带60余种寄生虫,与土鲶杂交污染基因。

---

短盖巨脂鲤(淡水白鲳):热带水域“割草机”

原产地:南美洲亚马逊河

入侵时间:1982年作为食用鱼引入台湾,1990年代传入大陆

特征:银白鱼身+橘红鳍边,牙齿可咬碎坚果

分布区域:广东、广西热带水域

危害:啃食红树林根系,冬季集体暴毙引发水质恶臭。

---

大口黑鲈(加州鲈):40年“伏击专家”

原产地:北美洲

入侵时间:1983年从美国引入深圳养殖,2000年后野外泛滥

特征:口裂至眼后,体侧星状黑斑

分布区域:长江以南水库、湖泊

危害:浙江某湖放流后土著鲌鱼减少90%。

---

麦瑞加拉鲮:南亚“山寨鲮鱼”

原产地:南亚恒河

入侵时间:1982年从印度引入广西试养,1990年代逃逸

特征:酷似土鲮,唇缘具角质层

分布区域:云南澜沧江、广西左江

危害:广西部分江段土鲮减少70%。

---

虹鳟:高原溪流“冷水刺客”

原产地:北美洲西海岸

入侵时间:1959年从朝鲜引入黑龙江,1980年代扩散至西部

特征:彩虹色纵带,需低于20℃冷水

分布区域:青藏、云贵高原溪流

危害:挤占裂腹鱼栖息地,传播致死性鱼虱病。

---

齐氏罗非鱼:咸水区“生态篡位者”

原产地:西非

入侵时间:1995年随水产贸易入侵海南,2010年后在红树林爆发

特征:黄绿色金属光泽+垂直黑纹,耐盐度30‰

分布区域:海南、广东河口红树林

危害:深圳福田保护区底栖生物链遭破坏。

从食蚊鱼(1911年)到鳄雀鳝(2002年),入侵间隔从数十年缩短至几年。过去30年,中国新增入侵鱼类占比达67%!若不控制,2050年本土淡水鱼或消失30%。

钓友们如果在自然水域钓到这些外来入侵鱼类,正确的做法是将它们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勿再放回原水体,以防止它们对生态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来源:仟小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