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炫技”春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6 12:18 3

摘要:“晓东,快把那台大疆T60无人机准备好,今天得把这片麦田的农药喷完。”春分时节,微风轻拂,在曲周县绿色吨半粮万亩示范基地里,中国农业大学刘庄科技小院二年级硕士齐航,一边全神贯注地调试着手中植保无人机遥控器,一边扯着嗓子朝不远处正在整理工具的同学喊道。

无人机正在进行打药作业。

科技小院的博士生、研究生们给记者讲解小麦苗情。

曲周县王庄科技小院。 本报记者 李佳琦 摄

□本报记者 贾宏博 李佳琦

“晓东,快把那台大疆T60无人机准备好,今天得把这片麦田的农药喷完。”春分时节,微风轻拂,在曲周县绿色吨半粮万亩示范基地里,中国农业大学刘庄科技小院二年级硕士齐航,一边全神贯注地调试着手中植保无人机遥控器,一边扯着嗓子朝不远处正在整理工具的同学喊道。

“好嘞,马上就来。”只见晓东迅速将无人机抱起,快步朝着田边走来,一场充满科技感与希望的春耕春管行动,就在这片生机勃勃的田野上正式拉开了帷幕。

“黑科技”齐聚

麦田秒变“智慧战场”

“这台无人机可厉害啦,它自带北斗导航,只要在田地四个角定位,就能自动规划出超精准的作业路线。”齐航告诉记者,如今这里种地就像玩游戏似的,现在执行的就是“农药吃鸡”任务,能自动避障,精准喷洒农药,没电了还会自己飞回来换电池,非常智能。

说话间,随着齐航熟练地按下遥控器上的启动按钮,无人机发出一阵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缓缓腾空而起,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在麦田上方快速穿梭。下方的麦苗在农药均匀细密的喷洒下,嫩绿的叶片轻轻摆动,仿佛尽情享受科技带来的“滋养”。

在麦地的另一头,王庄科技小院二年级硕士侯润达正蹲在土壤墒情仪旁忙碌着。“小侯,这土里埋的是啥高科技宝贝呀?”记者穿过麦田来到他的身边问道,侯润达抬起头,眼中满是兴奋与自豪:“这可是24小时在线的‘地下侦探’——土壤墒情仪。”他边说边点击手机屏幕,屏幕上瞬间跳出一系列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动态变化的图表。

“它能实时监测土壤的温度、湿度以及肥力状况。一旦土壤缺水缺肥,就会像发弹幕一样向我们报警。就好比给小麦装上了智能健康手环,缺啥补啥,一点都不浪费。”侯润达话音刚落,不远处的智能喷灌系统像是接到了指令一般,“唰”的一下启动,一根根细长的喷管缓缓升起,晶莹剔透的水珠从喷口喷射而出,在阳光的折射下,宛如一串串断了线的珍珠,均匀地洒在麦苗根部,滋润着这片土地。

不远处,科技小院一年级博士孙志伟手持多光谱相机,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了过来。“让你瞧瞧我这个‘魔法相机’,能看透麦苗的‘小心思’。”孙志伟介绍,这套仪器通过不同的光谱成像,绿色越深说明苗情越旺,根据颜色分级,就能直接生成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

记者凑近屏幕一看,不同区域的麦苗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宛如一幅神奇而绚丽的画卷。孙志伟一边操作着相机,一边耐心地向记者解释着每个颜色所代表的含义,以及如何根据这些数据制定精准的农事操作方案,专业的讲解中充满了对农业科技的热爱与执着。

农业科技应用效果好不好,农户最有发言权。“刚开始接触这些新技术的时候,我完全摸不着头脑,就像看天书。但在这些娃娃们的耐心指导下,我也会用啦,现在手机一响,我就知道哪块地‘饿肚子’了。”对于示范基地的新技术,曲周县今科富小麦合作社种植户王俊山很服气,他们家去年种了三十亩地,利用新技术多收了九千斤粮食,还节省了四成的水肥钱。

科技小院“搭桥”

让春耕春管“耳聪目明”

这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创新应用离不开科技小院助力打造的“曲周样板”模式。曲周县是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的诞生地。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的张福锁团队进驻曲周县白寨村,探索农业绿色发展路径,并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

自此,师生们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地解决生产实践问题。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农业科研和服务方式,让科研人员真正深入到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需求和问题。经过多年发展,截至目前,曲周县已建成15个科技小院,实现集群化发展。

近年来,各科技小院师生制定技术方案,通过“土-肥-水-种-管”融合,选用高产早熟优质小麦和高产耐密玉米品种,创制绿色智能肥料3种,集成创新“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四密一稀’浅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绿色生产技术”体系。

“针对今年春耕春管工作,从2月28日起,我们曲周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通过入村宣讲、面对面访谈、发放科技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已经开展了102次科技兴农宣讲服务活动,覆盖全县78个行政村,受益群众近10000人次。”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副教授、曲周王庄科技小院指导教师宁鹏介绍,他们希望通过科技小院这个平台,把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传授给农民,更好地服务乡村。

在交流过程中,宁鹏还拿出了几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次宣讲活动的内容、农民们提出的问题以及后续的解决方案,每一页都承载着科技小院师生们为乡村振兴付出的心血与努力。

“曲周县率先在全国建成1+9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实现农业环境监测全域覆盖。遥感监测苗情、卫星导航播种、无人机统防统治等智能化农机已规模化应用。下一步,我县将打造县域农业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曲周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王寒菊对曲周农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如今,在科技小院的助力下,曲周县的春耕春管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无人机在天空中的高效作业,到智能灌溉系统在田间的精准滋润,再到土壤墒情仪和多光谱相机为农业生产提供的科学依据,每一个环节都展现出科技的强大力量。

新农机新科技的加持,让农业生产效率更高。目前,河北省大力推广精细整地、精量播种、精准管理和高效收获全程机械化技术,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以上。

“通过精准肥水运筹和科学防灾减灾,大力落实单产提升关键措施,全力抓好麦田技术服务,为夏粮丰收做好技术支撑。”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我省小麦春季管理重点突出“抗旱防冻、控旺促弱”,统筹苗情墒情,科学运筹水肥,达到调控群体、培壮个体、压低病虫草基数的目标,搭好丰产架子。

齐航轻拍着刚完成作业的无人机,眼神明亮且坚毅。此刻,她脑海中已然勾勒出下一步的计划,喃喃自语道:“得深入挖掘无人机的潜力,优化农药喷洒精度,让这铁家伙在咱这儿发挥出最大价值。”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