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甲状腺健康越来越受重视,很多用人单位在组织职工体检时都会专门安排甲状腺B超检查,再加上检查技术改进,导致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也比以前高出很多。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医师赖明华表示,检查出甲状腺结节无需过度焦虑,做到科学管理。通过合理预防、定
近年来,甲状腺健康越来越受重视,很多用人单位在组织职工体检时都会专门安排甲状腺B超检查,再加上检查技术改进,导致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也比以前高出很多。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医师赖明华表示,检查出甲状腺结节无需过度焦虑,做到科学管理。通过合理预防、定期筛查和规范治疗,甲状腺癌的总体预后良好。
赖明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 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结节的形成和这些因素有关
甲状腺结节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多种因素相关,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以及甲状腺自身功能状态等等:
1.碘摄入异常:长期碘摄入不足可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形成结节(常见于碘缺乏地区)。而过量碘摄入可能刺激甲状腺滤泡细胞异常增殖,增加结节风险。
2.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另外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结节或癌变。
3.辐射暴露:颈部放射线暴露,特别是儿童时期经常接触射线会显著增加甲状腺结节和癌变风险。长期从事低剂量辐射暴露下的工作也可能诱发结节。
4.内分泌异常: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雌激素分泌改变或异常有关。
5.甲状腺炎症或自身免疫疾病:如果患有桥本甲状腺炎,那么慢性炎症会导致甲状腺组织破坏和增生,易形成结节。
6.环境与生活方式:长期情绪压抑、生活工作压力大、吸烟、肥胖、代谢综合征可能间接促进结节发生。
另外甲状腺功能异常、先天性发育异常或是长期服用锂制剂、胺碘酮等药物也可能导致结节出现。
4级甲状腺不一定就是癌
医生会通过超声、血液检查和必要时进行穿刺活检明确结节性质,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划分有以下几类:
1.按结构分类
囊性结节:充满液体的“水泡”,通常良性。
实性结节:质地均匀的固体团块,需警惕恶性可能。
混合性结节(囊实混合性):含液体与固体成分,恶性风险介于两者之间。
2.按良恶性分类
良性: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炎性结节等。
恶性:以甲状腺乳头状癌(85%-90%)为主,其次为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
3.TI-RADS分级系统
是基于超声检查的标准化分级系统,根据对结节的成分、回声、形态、边缘等情况进行分析,进行分级,通常分为5级:
1级-3级:良性或低风险,无需干预,定期复查即可。
4级:中度可疑恶性,其中如果判断为4A,那么恶性率为5%-10%;4B的恶性率为10%-50%;4C更高,是50%-85%。
5级:高度可疑恶性(>85%),需穿刺或手术。
传统手术VS消融术该怎么选?
甲状腺结节消融手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通过热能(如射频、微波、激光等)破坏结节组织,逐渐缩小或消除结节。因为消融手术没有手术切口,不用全身麻醉,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不少患者都认为消融术比传统开刀手术更先进,但其实从临床经验来看却不是这样的。
目前,消融术只能针对小的良性结节或者低危、单发的结节,并且是在患者拒绝或无法开展手术的前提下,才会选择消融术。一旦消融后残留活性组织,或是遗漏了恶性病变的风险,那复发率就很高了,并且会增加多发性结节新生病灶产生的可能性,和甲状腺粘连也会更加严重,增加了再次手术风险。
因此,如果甲状腺结节在经过确诊后需要进行手术时,医生会综合判断,选择更加适合患者的治疗手段。
降低甲状腺结节的风险该这么做
1.减少辐射暴露:在进行CT或X线检查时要注意保护颈部,尤其在儿童期。职业暴露人群需严格做好防护。
2.科学补碘:沿海地区应减少高碘食物(如海带)摄入,或者可以选用无碘盐。内陆或缺碘地区则需要注意选用加碘盐,适量进食海产品。
3.定期检查:直系亲属家族中有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史的人群可以进行基因检测或是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
4.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戒烟、缓解压力都能帮助我们降低甲状腺结节的风险。
5.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使用激素类药物或长期服药需要在医生严格监测下使用。
来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