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大爷最近发现自己的右肩总是隐隐作痛,早晨起床尤其难受,连简单的穿衣动作都变得困难。周大爷想起邻居提到的“肩周炎”,便断定自己的症状就是这个“老毛病”,开始尝试各种偏方,比如热敷、生姜贴、甚至用草药泡澡。然而,几个月过去了,疼痛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愈加严重,甚至
周大爷最近发现自己的右肩总是隐隐作痛,早晨起床尤其难受,连简单的穿衣动作都变得困难。周大爷想起邻居提到的“肩周炎”,便断定自己的症状就是这个“老毛病”,开始尝试各种偏方,比如热敷、生姜贴、甚至用草药泡澡。然而,几个月过去了,疼痛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愈加严重,甚至开始向手臂和脖子扩散。
一天,他在小区健身时遇到老朋友(张大爷),随口提起肩膀疼痛的事。
张大爷听后建议他去医院做个检查,因为,之前他身边的一个小辈也是肩膀疼痛,却查出来是颈椎的问题,而且听周大爷说疼痛还有扩散的趋势,还是查查比较好。
但听张大爷说完,周大爷一脸疑惑:“肩膀疼和颈椎有什么关系?”
其实,很多人像周大爷那样将肩膀疼痛单纯归因于肩周炎。但事实上,肩膀疼痛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有些甚至关系到生命健康。
那么,肩膀疼痛到底有哪些原因?又该如何判断疼痛的原因和缓解呢?
肩膀疼痛是一种常见但又常被忽视的问题,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根据2022年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上的一项系统性综述,社区人群中肩膀疼痛的患病率范围极为广泛,从0.67%到55.2%,中位数为16%。
除了患病率,肩膀疼痛的发病率同样值得关注,每年每1000人中有7.7至62人出现新发病例,中位数为37.8人。这些数字表明肩膀疼痛的发病风险是相当高的。
年纪越大,越容易成为肩膀痛的“受害者”。一份早在2009年发表在《aging health》综述就指出,70岁以上人群肩膀疾病的发病率高达21%,女性(25%)比男性(17%)更容易受到影响。
很多人觉得肩膀痛不是什么大病,甚至有些人会觉得忍一忍就会自然好了。其实肩膀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是其他严重疾病的“预警信号”。
肩周炎:人到中年需要跨过的“坎”
肩周炎,俗称“冻结肩”,会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和剧烈疼痛。这种疾病的特点是关节囊的炎症和纤维化,使肩膀无法正常活动。肩周炎通常影响40岁以上人群,该疾病在日本也被称为“四十肩”或“五十肩”。其发病原因可能包括创伤、久坐或肩膀长期不活动。尽早的物理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但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更长的康复时间。
颈椎病:神经压迫引发放射痛
肩膀痛不一定源自肩膀本身,它可能是颈椎病的“替罪羊”。
颈椎问题如椎间盘突出或骨刺可能压迫神经,从而引发肩膀区域的放射性疼痛。这种情况常伴随手臂麻木或刺痛,患者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并通过药物、牵引或手术治疗。
肩袖损伤:长期劳损或外伤
肩袖由四块肌肉及其肌腱组成,负责肩膀的稳定和活动。
肩袖损伤是中老年人肩痛的主要原因,占70%的肩部疾病病例。其常见表现包括肩膀侧面和上臂的夜间疼痛、活动受限及肌肉无力。损伤原因可能包括慢性劳损或急性外伤。超声或MRI可帮助确诊,物理治疗和关节镜手术等都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关节炎:炎症引起的疼痛
肩关节炎,特别是由老年性退行性改变引起的骨关节炎,也是肩膀疼痛的常见病因。
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磨损,导致炎症和骨质增生,患者会感到疼痛、活动受限和僵硬。早期可通过药物、理疗或生活方式调整控制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关节置换术。
心脏问题:警惕冠心病
肩膀痛有时是心脏问题的“报警器”。
例如,冠心病可能表现为左肩的疼痛或不适。这种疼痛通常伴有胸闷、气短等心脏病症状,尤其在活动时加重。心脏相关的肩膀疼痛是一种急症,需要立即就医排查心血管疾病。
肿瘤:少见,但不代表没有
肩膀疼痛极少由肿瘤引起。
虽然可能性很低,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一些骨或软组织肿瘤可能压迫神经或骨骼,导致持续性疼痛。此类病因通常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分析确诊。
在上述常见原因中,颈椎导致的肩膀疼痛比较容易被忽视,但它在中老年人中却又是很常见的。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间盘的水分减少、弹性下降,加之骨质增生和韧带钙化,容易导致神经根受压。研究指出,颈椎病的年发病率随年龄递增,在45岁至64岁人群中达到高峰。
临床实践中,颈椎病患者可能误将症状归咎于肩部问题,或认为颈椎和肩膀两者是独立的疾病。可是颈椎和肩膀相距这么远,颈椎问题又是如何牵涉到肩膀的呢?
这是由于肩部的多个肌肉,如三角肌和肩袖肌群,是主要由颈部的C5和C6神经根支配的。当颈椎发生病变时,会牵连到这些控制肩膀的神经,影响肩部的肌肉功能,从而引发肩膀疼痛或无力。
这一点在老年患者中特别常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退行性变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神经根压迫引起的放射性疼痛会逐渐显现。
虽说两者十分相似,但其实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区别。
颈椎病引起的肩膀疼痛通常伴随颈部僵硬、手指麻木,甚至可能出现手臂无力或活动困难。这种疼痛常呈现放射性,从颈部向肩膀、上臂甚至手指延伸。与之相对,肩周炎引发的疼痛主要局限于肩关节,症状以僵硬和活动受限为主。
此外,两者痛感也不一定相同。
颈椎病引发的疼痛往往是刺痛、烧灼感或电击感,而肩周炎多为隐隐作痛。
由于两者病因并不相同,所以他们的分别有不同的体位和动作诱发或者缓和肩膀疼痛。这一点可以用于粗略地区分究竟是哪种问题引发的疼痛。
颈椎问题导致的肩膀疼痛,往往与颈部活动息息相关。例如,患者在转动头部或低头、抬头时,肩膀的疼痛可能会加剧,尤其是在颈部受到压力的时候更为明显。
医生常用Spurling’s Test(颈椎压迫测试)检测患者是否患有颈椎病。
医生会轻轻按压患者的头部,同时将颈部侧屈。如果这个动作诱发了肩膀或手臂的放射性疼痛,则提示可能是颈椎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症状。
另一个简单易行的检测是Arm Squeeze Test(手臂挤压测试)。
这种测试通过挤压上臂中段来观察疼痛反应。如果挤压时疼痛明显,而肩关节附近的压痛相对较轻,则可能暗示颈椎病的存在。
相对而言,肩周炎的疼痛则更多体现在肩部的局部活动上。例如,患者在尝试将手臂抬高到头顶或向后伸展时,会感到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甚至引发局部疼痛。
何时痛疼也对诊断有所帮助。
由于在晚上睡觉时,人体是处于平坦位置,没有压迫到颈椎,因此颈椎有问题的患者一般在夜间不会感到疼痛。但如果病灶是在肩膀,患者在夜间也会感到疼痛。
上述的检查方法并不百分百准确,通常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诊。
X光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虽然它无法直接显示神经根受压,但它可以帮助医生观察颈椎的骨骼形态是否异常,例如是否存在骨质增生或椎间隙狭窄,这些都是颈椎病的常见征兆。
较为有效和流行的检查是MRI(磁共振成像)。与使用放射线X光不同,这项技术是利用氢原子共振而造影的。人体内的水分、脂肪和蛋白质都有氢原子,但处于不同物质的氢原子共振会显示出不同的图像特征。
因此,MRI对于一些病变特点,如炎症和水肿,有很好的辨识能力。它也能检测到椎间盘的含水量,帮助医生更好判断椎间盘退化程度、神经是否受压。
无论哪种病因,肩膀痛起来真的十分不好受,有时候还会极大影响生活质量。
不过,幸运的是,缓解肩膀疼痛并不一定需要复杂的医疗手段,采取适当的保健措施和治疗方法,也可以有效缓解或预防肩部疼痛。
保持正确的姿势良好的姿势是预防肩膀疼痛的重要环节。
长时间保持坐姿工作的人群,肩膀疼痛的发生率较高。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过度低头或保持固定姿势,可以有效减轻肩膀的负担。特别是在使用电脑时,调整显示屏的高度,让眼睛与屏幕平行,避免因低头或侧头过长时间导致颈椎和肩膀的压力。
此外,适当的肩部活动也是缓解肩部不适的好方法。例如,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做些肩膀放松的动作,如肩部旋转和手臂扩展,有助于放松僵硬的肩部肌肉,防止肩膀僵硬和疼痛的发生。
热敷物理治疗是缓解肩膀疼痛的有效手段。对于因劳损或肌肉紧张引起的肩膀疼痛,物理治疗中的按摩、热敷等方法都能显著缓解症状。以热敷为例,热敷能够帮助加速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热毛巾敷在肩膀上10到20分钟,可以有效舒缓肌肉的紧张感,减少肩部疼痛。
锻炼与拉伸加强肩部肌肉的锻炼不仅能预防肩膀疼痛,还能有效缓解已发生的肩部问题。通过一些简单的肩部拉伸和锻炼,如肩部外展、肩膀伸展等,可以增强肩膀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降低肌肉疲劳和受伤的风险。
对于那些因肩袖损伤、肩周炎等疾病导致的肩膀疼痛,锻炼尤为重要。研究表明,适量的肩部运动可以减轻肩袖肌腱的紧张,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并缓解因肩周炎或肩袖损伤引起的疼痛。
另外,对于颈椎引发的放射性肩痛,物理治疗中的牵引也有助于减轻神经根的压力,缓解放射痛的症状。
当然,做这些动作的时候,需要有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或医生陪同和指导。避免因动作错误,病不但没治好,反而还越练越严重。
及时就医虽然很多肩膀疼痛可以通过热敷、运动等得到暂时的缓解,但如果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伴随手臂麻木或无力等症状时,就必须及时就医了。
专业医生可以通过详细的检查,帮助确诊肩部疼痛的具体原因,并根据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一些急性肩膀疼痛的患者,首要的任务是尽快缓解疼痛。在这些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或阿司匹林。这类药物能够有效减轻炎症,缓解疼痛。尤其是对于肩周炎患者,NSAIDs能够帮助减轻肩部的炎症反应,并缓解运动时的疼痛。
然而,长期依赖药物并非最佳解决方案。很多情况下,患者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达到最佳疗效。极少数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手术。
肩膀疼痛的原因复杂,不能简单归因于肩周炎,颈椎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风险之一。也正因如此,一旦出现肩膀疼痛的现象,最有效和安全做法是及时寻找医生的帮助。
通过物理或者药物治疗,绝大多数的肩膀疼痛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关键是早发现、早预防,让健康的肩膀伴随您每一天。
参考文献:
Lucas J, van Doorn P, Hegedus E, Lewis J, van der Windt 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global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shoulder pain.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22;23(1):1073.
Hermoso, F. E. and Calvo, E. (2009) ‘Shoulder Pain in the Elderly’, Aging Health, 5(5), pp. 711–718.
Hodgetts CJ, Leboeuf-Yde C, Beynon A, Walker BF. Correction to: Shoulder pain prevalence by age and within occupational groups: a systematic review. Arch Physiother. 2022;12(1):3.
Crookes T, Wall C, Byrnes J, Johnson T, Gill D. Chronic shoulder pain. Aust J Gen Pract. 2023;52(11):753-758.
#冬日生活打卡季#
来源:内科专家董延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