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防部长海格塞斯、空军参谋长奥尔文、空军部助理部长军事幕僚怀特分列特朗普左右,脸上均流露欣喜之色。奥尔文指向身后F-47渲染图,声明“不管对手怎么说,F-47是世界上第一架有人驾驶的第六代战斗机”。
唯物的中国芯片产业深度观察
3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由波音公司制造下一代主导战机F-47。
国防部长海格塞斯、空军参谋长奥尔文、空军部助理部长军事幕僚怀特分列特朗普左右,脸上均流露欣喜之色。奥尔文指向身后F-47渲染图,声明“不管对手怎么说,F-47是世界上第一架有人驾驶的第六代战斗机”。
如今白宫差事不好干,奥尔文前任查尔斯·布朗一个月前刚刚意外下岗。一众将军察言观色,不光把一张渲染图说成“全球第一”,还按“第47任总统特朗普”的说法给六代机命名F-47。
F-47的第一张渲染图/图源:视觉中国
中国六代机去年首次试飞。2024年12月26日,中国两架全新战斗机曝光,坊间根据研发地和机身编号,将其非正式命名为“歼36”“歼50”,或“南六”“北六”。2025年两会期间,中国空军副司令王伟中将回应“六代机首飞”——“你们都看到啦”。
3月17日,“歼36”于成都第二次试飞,全程收回起落架、无歼20伴飞。扬子晚报军事评论员分析,该机在全球空战领域居领先地位。
4天之后,“不甘落后”的特朗普抛出F-47渲染图,机体至少有三分之一隐藏在雾中,研发制造由航空三巨头里最窘迫的波音承担……
赶鸭子上架的F-47,能不能重现五代机F-22称霸蓝天的辉煌?
“开局一张图”,F-47信息不多,有三个特征引人注意。
第一个突出特征是扁铲形机头,类似诺斯洛普·格鲁曼早期验证机“沉默之蓝”,其截面积可能与主雷达布局相关。
1982年,诺格的验证机“沉默之蓝”
第二个突出特征是带有类似歼20上反鸭翼。诡异的是,这个鸭翼时有时无。特朗普白宫官宣时,F-47有鸭翼;在奥尔文和白宫副幕僚长斯卡维诺的推文上,F-47没了鸭翼,接近波音F/A-XX方案。
白宫副幕僚长斯卡维诺发的F-47,没有鸭翼
如果不是因为受“歼36”第二次试飞的刺激,特朗普和手下的物料没来得及“对齐”就发布的话,那么,鸭翼还存在可收放的可能。渲染图上鸭翼和机体之间没有任何缝隙,也许采用柔性蒙皮技术和柔性填充技术,歼36开裂式尾翼也是这种技术。
第三个突出特征是主翼上反角巨大,翼尖略微下反,在现代量产战斗机中没有先例,有点像YF-1118G“捕食鸟”技术验证机。
1996年首飞的YF-1118G“捕食鸟”由麦道幻影工厂打造
主翼上反的好处是飞机剧烈机动时不会遮挡机身底部传感器,而且在保持翼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缩短了翼展。翼尖下反可以充当倾斜的垂尾,整个战斗机也就不需要机尾了。
要说F-47没受到中国六代机试飞的刺激,也不可能。要不是“歼36”和“歼50”横空出世,F-47还得难产个几年。
一般而言,战斗机制造遵循三个流程:技术验证机首飞,工程原型机首飞,量产服役机首飞。这三个阶段中间隔上两三年甚至七八年不等。
美国空军下一代空中优势项目(NGAD)于2014年启动,计划空军和海军共享技术,特别是下一代变循环发动机技术。三巨头洛克希德·马丁、诺斯洛普·格鲁曼和波音均参与竞标,其间制造了3架All X-Plane全尺寸技术演示原型机,首机于2020年试飞,2023年3架原型机均已试飞。该计划高度保密,外界没见过任何一架原型机的样子。
特朗普说F-47已经“秘密试飞近5年”,并不算吹牛。
2023年5月,NGAD招标。当年7月,诺斯洛普·格鲁曼退出。2024年7月,NGAD项目暂停。
当时的情况是,技术验证机看过了,在准备工程原型机时,缺钱的美国空军卡了壳。通货膨胀,军饷上涨,加上国防开支法案规定了支出上限,空军预算压力极大。
CCA无人机概念图/图源:Lockheed Martin
美国空军的头号项目是哨兵洲际导弹,由于超支400亿美元被叫停。排在后面的项目是B-21,KC-46,T-7和F-35,留给NGAD的预算空间相当有限。
NGAD属于烧钱大王。有人驾驶战斗机单价3亿美元,采购200架,总成本接近1000亿美元。和它搭配使用的无人机CCA,单价2700万美元,一个编队5架就超过1亿美元。
“嘴炮王”马斯克还给焦头烂额的美国空军补了一刀,说下一代战争根本不需要大型战斗机,只需要大量无人机,空军的战略思想实在是腐朽昏庸老脑筋云云。
由此,美国六代机陷入僵局。摆在美国总统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增加空军的资源和预算,要么重新评估国家安全战略,降低对空军的期望。如此烫手的山芋,时任总统拜登把它丢给了后人。
自2024年12月底到2025年3月中旬,不到3个月时间,中国六代机两次现身。
就任不足100天的特朗普激情“拍板”,上马六代机F-47——在科幻电影《变形金刚》里化身“威震天”的F-22猛禽战斗机,终于“后继有人”。
战斗机有代差。次世代一出,本世代就会被摁在地上“摩擦”。
谁能“抢六”,谁就有空战话语权。
世界上第一款实用性喷气式战斗机Me262,于1944年4月服役。80年来,喷气式战斗机历经五代。一开始,东西方两大阵营的战斗机划代不同,直到2008年美国空军杂志《空军与太空军》发表《战斗机划代》,标准大体固定下来。
五代机的特点是隐身性,具备超音速巡航、超音速机动、超低雷达探测面积、高信息优势等指标。现役五代机由美国、中国、俄罗斯包揽,分别为F-22和F-35,歼20和歼35,苏-57。
战斗机每一次换代,驱动力都来自核心理论和技术的全方位突破。
下图直观反映了四代机F-16和三代机F-4的代差:F-16已经转了3/4个弯,F-4才转到一半,而且转弯半径大了一倍。F-16C的推重比为1.095,最大瞬时盘旋速率24.8度/秒,最大稳定盘旋速率21.5度/秒;F-4E则分别为0.94、16.2度/秒和12度/秒。
四代机F-16和三代机F-4的转弯半径差异
放在实战上,纸面优势就是压倒性胜利。1981年,利比亚爆发锡德拉湾空战,美国和利比亚出动的都是可变后掠翼战斗机,但四代F-14依靠更加优秀的机动性,1分钟内击落两架三代苏-22。
五代机还没进行过真正的空战。
即使是演习,五代机也能碾压四代机。F-22不开加力可以达到1.58马赫的巡航速度,持续41分钟,在1.7马赫时仍然能做出6.5G的机动动作,内置弹舱具备全部空战能力;而四代的F-15和F-16开加力达到1.5马赫速度后,只能维持7分钟,进入超音速区域后机动性急剧下降,基本只能直线飞行。
2006年一场模拟空战,F-22A面对F-15、F-16和F/A-18,取得了108:0的全胜纪录。同样,中国歼20飞行员曾说过:“只要进入超音速,就是歼20的天下。”
F-22/图源:Lockheed Martin
可以说,F-22创造了五代机最高标准:以1.58马赫超音速巡航30分钟,1.7马赫时稳定盘旋过载6.5G,在特定角度雷达反射面积仅1平方厘米、只有一颗钢珠大小,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拥有120度视野,最大探测范围400公里。
相比之下,F-35电子系统先进,但飞行性能落后;苏-57隐身性能不佳;歼20比F-22服役晚12年,又花了7年时间“更新”才追赶上F-22。而英意日、法国、土耳其、韩国、印度等尚在研发的五代机,都还上不了“台面”。
六代机的指标必须全面超越五代机特别是F-22,才能形成碾压之势。
六代机的指标,目前仅有一个参考范围。
先看五代机的指标。两大新款,F-35巡航速度为1.6马赫,作战半径1240公里,推力32至35吨;歼35巡航速度为1.6马赫,作战半径1400公里,推力40吨。
三大旧款,F-22巡航速度1.82马赫,作战半径850公里,推力38吨。歼20巡航速度1.8马赫,作战半径1500公里,推力37吨。苏-57巡航速度1.6马赫,作战半径1200公里,推力35吨。
综合多个来源的第五代战机数据比较
由于中国“歼36”曝光两次,信息相对较多,但缺乏官方认证,仅能作为参考:巡航速度未知,翼面积200平方米,翼展19米,推力60吨。据扬子晚报军事评论员表示,“歼36”展示了三大尖端技术:开裂式机翼,三发动机,极小半径快速转弯。
而且,中国六代机有两种不同路径,“南六”/歼36是飞翼加三发动机布局,“北六”/歼50则是常规无尾布局加可动翼尖。
当然,不能因为F-47只有一张展示图,就认为美国六代机完全不靠谱,毕竟F-22曲高和寡了很多年。
归根结底,设计制造六代机的核心是,未来将打一场什么样的空战?以这个思路和需求来倒推,六代机才有实用性。
首先,空战的场域发生改变,机体也随之变大。
F-22诞生于冷战末期,预想的战场是空域狭小、基地众多的中欧,美国又有庞大的空中加油机队,对航程要求不高。因此,F-22亚音速巡航下作战半径1000公里左右,超音速巡航下作战半径850公里左右。
F-22猛禽战斗机
下一场空战可能发生地印太区域,空间广阔。同时美军近年调整部署,将大量兵力撤出第一岛链的永久性基地,或移驻关岛,或分散部署至外围岛屿,进行分布式作战。因此,计划中的F-47作战半径超过1850公里,是F-22的2.1倍。
大航程、远程攻击需要更大的油箱和机体。歼20外挂4个1700升副油箱后,作战半径超过2000公里,但还不足以飞到距离大陆3000公里的关岛。中国六代机作战半径3000公里应该是个硬指标。
机体大,挂弹也将增加。以对地攻击为主要任务的F-35,开启“野兽模式”时最大载弹量接近10吨,其中内置不到3吨,剩下的7吨都靠牺牲隐形功能采取外挂方式。六代机的载弹量将大于10吨,同时内置载弹量也将增加。
其次,飞行性能主打超音速巡航和超音速机动。
无论中国六代机还是美国六代机,普遍采用扁平流线型翼身融合飞翼布局、机头尖锐、机翼前缘后掠角大、无尾布局,飞行阻力将比五代机更小,升阻比更高。超音速巡航速度超过2马赫,超音速机动性也更强,能在高速飞行中做出G数更大的机动动作。
第三,取消垂尾,隐身性能更强。测试F-22时,机身两侧的雷达反射强度显著大于前后方向,机头正面最小。六代机的方案都取消了最大的侧向反射源——垂尾,机体表面更加平滑,隐身能力更全面。
美国空军第六代战斗机F-47的第二次渲染
值得注意的是,六代机不仅仅是一个作战飞机平台,更是一个由不同子系统组建的作战体系——包含有人驾驶六代战斗机、长航时侦察机、隐身穿透侦察机、察打一体机、空战训练机等,一架F-47最多可以指挥5架无人CCA协同作战飞机,无人机执行侦察、监视、目标获取、火力打击、通信中继、电子战、蜂群自主作战等任务。
F-47拍板前,美国空军曾提出成本较小的替代方案:一架具备F-35作战半径和F-22载弹量的有人驾驶战斗机,一架隐身无人加油机给前者拓展航程,配备数架高隐身性CCA无人机。
最终,特朗普还是选择高成本的F-47方案,委派给“流年不利”事故频发的波音,可能还是想在三巨头中做个平衡。洛克希德·马丁继续生产F-35,诺格制造B-21,波音拿到F-47订单,避免一家独大。
至于波音能不能胜任,美国历史上唯二没有从军经历的总统特朗普并不在意,反正他的目标不在于打仗,而在于赚钱。
能不能赚钱也难说。执政逻辑的“前矛后盾”,特朗普一点不顾。
特朗普宣布波音公司获得NGAD奖的直播截图
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裁员裁红了眼,要给国家省钱。一个F-47上马,要裁多少人才能填上这个首期款200亿美元的大坑?
用钱的地方多着呢。特朗普两个月前提出的导弹防御系统“美国金穹”(Golden Dome for America),还八字没一撇。这个模仿以色列“铁穹”的方案,如果覆盖美国本土(不包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成本高达2.5万亿美元。
特朗普亮出勒紧腰带穷兵黩武的架势,多少有点过于戏剧性了。
如果说在财政、公共政策方面,“高高举起”营造一波攻势,后面“轻轻放下”也伤害不大,但军事方面的摊子铺得过大,可能让“威震天”从此一蹶不振,陷入一代不如一代的大泥潭。
来源:南风窗N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