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6日,具身智能初创公司它石智航(TARS)在微信公众号发文宣布其完成1.2亿美元(约8.7亿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蓝驰创投、启明创投共同领投,线性资本、恒旭资本、洪泰基金、联想创投、襄禾资本、高瓴创投跟投。
3月26日,具身智能初创公司它石智航(TARS)在微信公众号发文宣布其完成1.2亿美元(约8.7亿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蓝驰创投、启明创投共同领投,线性资本、恒旭资本、洪泰基金、联想创投、襄禾资本、高瓴创投跟投。
此次融资创下了中国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最大融资额记录。
它石智航创始人兼CEO陈亦伦博士表示,“它石智航的使命是以物理世界AI和通用机器人技术为核心,构建可信赖的超级具身智能系统,让高性能AI规模化地融入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陈亦伦判断,未来十年,具身智能将成为全球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它石智航将持续突破物理世界的智能化边界,探索具身智能无限潜力。
资料显示,它石智航正式成立于2025年2月5日,据称是一家行业内独有的同时具备具身智能大模型能力、本体研发能力和软硬一体产品量产能力的公司。
自2023年以来,国内具身智能方向的创业公司层出不穷,已经成为一级市场最受追捧的行业之一,但是融资规模往往只在亿元上下。它石智航入局已经不能算早,却能够在天使轮就拿下如此大规模融资,原因在于其创始人团队普遍是华为、百度等大厂的核心专家,被行业誉为“豪华梦之队组合”。
其中,CEO陈亦伦博士曾任华为自动驾驶CTO,大疆机器视觉总工程师。《晚点》此前的报道中,将陈亦伦称为华为智能驾驶研发团队的技术“灵魂人物”,称其主导了华为ADS 1.0最初的研发。2022年从华为离职后,陈亦伦曾担任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智能机器人方向首席科学家。
它石智航的董事长李震宇同样背景显赫,曾任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负责人。2015年起,李震宇就筹建了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后者已然成为中国自动驾驶行业的“黄埔军校”。去年11月,李震宇卸任百度IDG负责人,后有消息称他已从百度离职。
此外,它石智航首席科学家丁文超博士,原华为“天才少年”,是具身智能领域青年科学家、复旦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研究员,曾从0到1主导华为智驾端到端决策网络,打造复旦大学首个人形机器人。
首席架构师陈同庆是清华大学博士,国家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原华为ADS智能导航部部长,空间感知首席技术专家,深耕工业制造、AI、自动驾驶、机器人等产业,引领多个产品成功商用。
首席战略官Vincent,多模态学习领域专家,持续创业者,带领多家创业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曾任华为、百度关键技术岗位负责人,拥有极强的战略视野与技术商业化能力。
技术路线方面,它石智航打造了全新具身智能技术发展新范式,在行业开创了 Human-Centric具身数据引擎,可实现真实世界具身数据获取能力的跨越式突破。同时,它石智航还在行业首创空间感知与推理决策一体化具身大模型,通过打造数据驱动、可泛化的通用物理世界智能系统,加速具身智能技术发展的GPT时刻。
同时,它石智航的天使轮投资方均是行业顶尖投资机构。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分析,它石智航团队有三大核心竞争优势:全球顶尖的世界模型构建能力、以及超大复杂系统的工程化落地能力;机器人本体设计与运动控制算法上的深厚技术积累,软硬件一体交付能力;公司对目标行业痛点的深度洞察,能精准锚定高价值应用场景,交付完整解决方案。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表示,“投身具身智能领域创业,不仅需要对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具备深刻的洞察力,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工程化、产品化以及量产经验。我们认为它石智航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具备完整能力的优秀团队。”
早在2月6日,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发布了《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列出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100家核心企业,其中56家企业来自中国。该报告称,中国已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的份额更是高达63%,主导全球供应链,具身智能行业正在进入“中国时间”。
来源:观察者网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