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易》里那个"物极必反"的道理,简直像开了天眼!咱们老祖宗早就看透了:文明这玩意儿就像蹦床,蹦得越高摔得越狠。但这次情况大不一样——全世界突然集体进入"不生娃模式",连非洲兄弟都开始减速了!
《周易》里那个"物极必反"的道理,简直像开了天眼!咱们老祖宗早就看透了:文明这玩意儿就像蹦床,蹦得越高摔得越狠。但这次情况大不一样——全世界突然集体进入"不生娃模式",连非洲兄弟都开始减速了!
韩国现在成了"灭绝进行时"的活教材。去年他们新生儿只有24万,而这已经是韩国9年来首次实现正增长了。
最离谱的是首尔江南区,房价每平20万人民币的地方,生育率居然只有0.5,相当于每对夫妻只生半个人(数学上可能吗?)。日本更夸张,成人纸尿裤销量超过婴儿纸尿裤,幼儿园改成骨灰存放处。
咱们中国就像坐上了跳水台:2016年全面二孩放开时,医院产科床位抢得跟春运火车票似的,现在产房空得能打羽毛球。
现在年轻人养娃堪比西天取经,要过九九八十一难:
住房关:深圳打工的小王算了笔账,他月薪3万看着挺高,但60平老破小月供2万5。他说:"生孩子?我连养狗都要考虑狗窝放哪!"教育关:上海家长群里流传着"吞金兽养成价目表"——从胎教到高考至少要800万。海淀妈妈自嘲:"自从生了娃,我从剁手党变成了拼多多野生代言人。"职场关:某大厂HR透露,女员工怀孕要签"保证书":承诺产假期间自学编程,回来能立刻加班。资本家们把算盘打得啪啪响:
开发商发明了"学区房陷阱",明明墙上裂缝能塞硬币,挂个名校牌子就敢卖天价培训班搞饥饿营销:"您孩子不学编程?将来就是新时代文盲!"直播带货天天洗脑:"当妈不给孩子吃xxx奶粉,就是不负责任!"我表姐在县城当老师都说顶不住:"现在小学生过生日要送星巴克城市杯,我一个月工资才够买20个杯子!"
其实解决办法早就有了,关键看敢不敢对自己下狠手!
北欧模式:瑞典人生娃像领年终奖
夫妻能放480天带薪假(工资照发80%)政府送"新生儿大礼包"(从奶瓶到雪地服全包)托儿所就在小区里,费用比奶茶还便宜结果人家生育率蹭蹭涨,秘诀就一句话:"把养娃变成全民消遣"
战斗民族方案:俄罗斯直接发"英雄母亲"勋章
生够10个孩子送套房+终身养老金怀孕女职工可以提前2小时下班儿童节变成全国狂欢日,商场玩具打1折虽然听着夸张,但确实把生育率从1.2拉回到1.8
咱们中国现在也在放大招:
杭州生三胎直接给2万成都试点"带娃上班",公司设儿童游乐区东北某市更绝:生二胎中考加10分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官网通告称——三孩家庭子女可在全市任选学校要让年轻人愿意生娃,得先给他们"减负三件套":
时间自由:
学学德国人下午四点接娃放学,顺便去啤酒花园唠嗑重庆试点"做四休三",员工说:"终于有时间造人了!"广州有公司推出"姨妈假",女员工生理期可以居家办公空间解放:
北京老胡同改造出"共享育儿大院",三家娃凑一起养深圳把快递柜改成智能育婴仓,刷脸就能寄存娃2小时上海高端商场开"老公寄存处",配游戏机和按摩椅金钱松绑:
生娃直接发现金(呼和浩特市生育三孩及以上发放育儿补贴100000元,按照每年10000元发放,直至孩子10周岁。)奶粉尿布纳入医保报销(山东试点买三送一)推出"娃呗"金融服务,18岁前政府帮你还利息我楼下张阿姨说得实在:"以前全家挤10平米也能养三个娃,现在200平大平层说不够住?都是手机害的!年轻人整天刷短视频,哪有空造人?"
说到底,生育率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千家万户的烟火气。当加班族能准时下班接娃,当新手爸妈不再为奶粉钱发愁,当社会不再用"鸡娃标准"绑架家长,婴儿的啼哭声自然会重新响起。毕竟等我们这代人老了,还得指望现在这些娃给我们推轮椅、修手机呢!
来源:文盲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