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留三分酒色财气,以防与世俗格格不入;剩七分一本正经,以图安分守己。” 下周开始的一个月,除了临床工作,还有其他几件一本正经的事情要做,与出诊时间相冲突,请亲们多包涵。
“留三分酒色财气,以防与世俗格格不入;剩七分一本正经,以图安分守己。” 下周开始的一个月,除了临床工作,还有其他几件一本正经的事情要做,与出诊时间相冲突,请亲们多包涵。
3月31日,上午9:30至11:30,山中医大四授课《颈椎病》;
4月3日,上午8:30至9:30,威海广播电台《“五高病”的中医防治》;
4月7日,上午9:30至11:30,山中医大四授课《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
4月19日,19:00至20:30,威海市科技馆,中医养生夜校《昂首挺胸站直腰,脊柱相关疾病防治漫谈》
4月20日,全天,张村医院,威海市中医治未病专病专科联盟公益实战培训班《错简重订读伤寒——太阳病篇1》《错简重订读伤寒——太阳病篇2》《曲径探幽论解剖,穴位“深层”的秘密》《瘀血论上、中》。
例行病例分享。分享两例”假心绞痛“病例,均为近期接诊病例。
“胸痛”未必都是“心绞痛”
病例1,王某,女,75岁,因”活动后胸痛2年”来诊。患者往无其他重要病史,自述约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痛,行走约1里路即出现胸部隐痛,伴胸闷,休息后缓急,来诊时上三楼即可出现上述症状发作,无其他症状,曾经多家医院针对心肺行多种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服药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经邻居介绍来诊。其邻居李阿姨,本院职工母亲,因阵发性胸痛发作数年,常规治疗无效,经笔者按脊柱源性胸痛论治,现已三年,胸痛未再发作。王老太来诊后,行下颈段上胸段夹脊穴及背俞穴为主针刺治疗周余,患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具体机理见拙作《宋国政中西医结合诊疗实录》。
病例2,谭某,40岁,政法干部,因连日参与大案要案审理,昼夜不眠数日后出现胸前区持续疼痛1日余近日来诊。来诊后经心内科专家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相关检查,排除心脏疾病,请笔者会诊。详细指下查体发现:患者疼痛部位局限于左乳头下鹅蛋大小区域,按之压痛明显,综合判断患者属于阳明胃经经脉不通,予以阳明胃经首尾穴针刺,行针时嘱患者大口缓慢呼吸,行针毕,患者胸痛明显缓解,再予以内关、神门、四神聪、百会留针30分钟,拔针后,患者胸痛症状基本消失,次日患者复诊,已无明显胸痛症状,巩固治疗一次,未在来诊。
《宋国政中西医结合全科诊疗实录》内容摘要
中西医结合,是充分发挥横向思维及发散性思维,将传统的中医理论治疗体系与现代的西医理论治疗体系进行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并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本书作者宋国政医生在20余年的执业生涯中,积极践行中西医结合,以“辨证论治、辨经论治、辨病论治、辨构论治”中西医结合全科思维为临证指导思想,以“各类针具、手法、中药相结合,身心一体化”为主要治疗手段,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较好疗效。本书分为病症探议、效方切用、针灸集锦、针药并用、颈项面首、脊膂中枢、四肢百骸、误区慎微、专论科普等九部分,记录临床案例337则,配有插图228 处,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临床案例分析总结、中西医结合理论探讨以及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期待从崭新的视角厘清认识,走出疾病认识的误区、盲区,探索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从而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拓荒而行、有所突破。
来源:三甲副主任医师宋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