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全产业链条 打造中国紫苏之乡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6 20:06 3

摘要:完善全产业链条 打造中国紫苏之乡——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紫苏产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一区两旗”京蒙协作项目课题组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紫苏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植紫苏,用来采摘鲜叶食用一直是鄂伦春的传统。而鄂伦春自治旗旗得天独厚的自然

完善全产业链条 打造中国紫苏之乡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紫苏产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一区两旗”京蒙协作项目课题组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紫苏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植紫苏,用来采摘鲜叶食用一直是鄂伦春的传统。而鄂伦春自治旗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这里的紫苏品质优良。紫苏全身都是宝,紫苏籽压榨出来的紫苏籽油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有“陆地深海鱼油”之称。紫苏籽油含有人体所必须的、中国人尤为缺乏的α-亚麻酸含量高达70%,具有发展紫苏产业的先天优势。鄂伦春自治旗将紫苏作为“一主三特”产业发展中的特色产业之一,利用京蒙协作和西城区帮扶资金大力发展紫苏产业,推进“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着力完善紫苏种植基地、精深加工、科技研发、文旅融合、物流交易全产业链条,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紫苏种产销基地,中国紫苏之乡。

围绕独特价值,聚焦长远谋划

近年来,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备受世界关注的经济价值极高的作物。鄂伦春自治旗地理位置处于北纬48度—52度之间,肥沃的黑土地、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漫长等因素为紫苏生长创造了最佳环境,使得鄂伦春的紫苏籽油α-亚麻酸含量要远远高于日本和韩国等地。为推进紫苏产业发展,鄂伦春自治旗出台系列举措。强化顶层设计。制定《鄂伦春自治旗紫苏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从顶层设计提出打造全国紫苏种植基地和产品创新基地的路径,并提出将“鄂伦春紫苏”品牌推向国际化。2022年,在西城区帮扶资金的支持下,在鄂伦春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大杨树镇紫苏研发及精深加工项目,总用地面积21026平方米,总投资8594万元,建成后年加工紫苏籽0.9万吨,实现产值4亿元,吸纳就业人口200人,带动紫苏种植10万亩以上。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鄂伦春自治旗在发展紫苏产业方面制定了系列支持政策,包括产业扶持与奖励、龙头企业扶持、投资与项目建设以及技术与服务支持等方面,有力推动了紫苏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户增收。鄂伦春自治旗把紫苏作为当地特色产业重点打造,制定了《鄂伦春自治旗2023年农业特色产业奖补及验收实施方案》,其中包括对紫苏产业的奖补措施,激励农户和企业积极参与紫苏种植和加工,推动紫苏产业的发展。如,农户种植紫苏5亩以上,村集体、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紫苏50亩以上,为农户提供优良种子,在种植技术培训及田间管理等方面提供相应支持。对符合补贴条件的扶持对象新种植紫苏每亩补贴150元。同时,政府还为有出口资质的企业协调申请生产线建设补贴和国际展会展位补贴;为企业协调参加年度日韩产品展,争取国际市场份额。

坚持龙头带动,注重持续赋能

为发展壮大紫苏产业,鄂伦春自治旗改变以往各家各户零散种植,推进紫苏的规模化种植,确保原材料的充足供应。同时注重“能人”带动和科技支持,大力扶持和培育紫苏产业龙头企业。

发挥“能人”示范带动效应。“能人”回乡是改变农村面貌的有效机制之一,他们带回的不仅仅是资金、产业、产业链,更重要的是先进思想观念和活跃思路。范玲玲从大连返回家乡创业,成立了内蒙古京伦紫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通过订单种植、流转土地、无偿技术培训、保价回收、发展田园经济等方法持续扩大紫苏种植规模,吸纳更多农户融入紫苏产业链,通过实体化经营受益,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鄂伦春自治旗借助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科院等专家、本旗龙头企业、乡土人才组建的技术服务团队,开展紫苏种植培训,并对种植标准的制定、寒地紫苏品种繁育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不断改良优化品种,提高紫苏的产量和品质。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的带动下,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企业扩大生产提供原料基础,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推动延链提级,构建融合生态

从2021年开始,鄂伦春自治旗就充分挖掘紫苏产业的多功能性,延长紫苏产业链条向二、三产业拓展,建设研发“基地+旅游工厂+研学基地+跨境电商”高度融合的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项目,努力将紫苏产业发展成为拉动县域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生产多元化紫苏产品。鄂伦春自治旗利用京蒙协作资金,打造了一座现代化的紫苏生产加工厂,配备了七大紫苏产品生产线,将紫苏叶、籽、梗、根全部位充分开发利用,形成了完整的产品体系。目前,产品主要涉及紫苏籽油、紫苏茶、紫苏粉、紫苏叶、紫苏微囊粉、紫苏蜂蜜、紫苏馅料及糕点等。未来还计划生产紫苏软胶囊、紫苏系列化妆品等产品,覆盖更多的客户群体。

建设紫苏博物馆。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紫苏文化,鄂伦春自治旗建成全国第一座集种植、展示、科研、教育、旅游于一体的紫苏博物馆,让博物馆成为连接紫苏产业与文化、历史与未来的重要桥梁,也为紫苏产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鄂伦春自治旗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探索融合园区+景区模式,通过开展研学活动,让参与者深入了解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历程和特色,促进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与交流。

打造市场品牌,创建竞争优势

鄂伦春自治旗通过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场对紫苏产品的需求,通过注册商标、建立产品追溯体系、获得质量认证等方式,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紫苏品牌,赋能产品价值。京伦紫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贝尔情”系列紫苏品牌,连续多年被评为内蒙古优秀品牌。2018年,“贝尔情紫苏籽油”产品获得国家食品生产许可证认证;2020年,“贝尔情”荣获有机证书、“贝尔情紫苏籽油”被评为内蒙古“百家农特推荐产品”;2023年荣获全国优质农产品博览会(深圳站)优质奖。目前,京伦紫苏的产品已经出口到40多个国家,这一品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

拓宽销售渠道,进军更大市场。京伦紫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探索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依托紫苏深加工企业开发紫苏系列产品,与北京同仁堂药材参茸投资集团签署紫苏产业发展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探索建立寒地高产紫苏种源追溯体系等,携手进军更大的国际市场。依托“绿品出塞”京蒙消费帮扶集采推介会、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北京市消费扶贫双创中心西城分中心等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销售紫苏系列产品。同时,范玲玲创建“紫苏姑娘”抖音号塑造品牌形象,通过新媒体挖掘和传播农产品背后的故事,不断创建竞争新优势。

来 源:《领导决策信息》周刊总监制:姚卜成监 制:韩世雄编 辑:张琼文

来源:中国扶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