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开阳县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建章立制上下真功夫、宣传引导上创新举措、典型选树上做出亮点、群众自治上激发活力,奏响移风易俗“四部曲”,绘就乡风文明新“底色”。
仲春时节,阳光明媚,鸟语花香,走进开阳县的村村寨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多姿多彩、文明风尚蔚然成风……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近年来,开阳县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建章立制上下真功夫、宣传引导上创新举措、典型选树上做出亮点、群众自治上激发活力,奏响移风易俗“四部曲”,绘就乡风文明新“底色”。
建章立制,吹响移风易俗“主题曲”。坚持把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建立“一约一榜两会”运行机制,完善修订136个村(社区)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组建红白理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并有效运行。引导红白事家庭成员、亲戚朋友抛开人情面子,自觉减少索要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炫富比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深化拓展“邻里互助社”成果,村民参加宴会次数明显减少,人情支出大幅降低,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明确婚丧事宜规定等标准,对落实“零彩礼”“低彩礼”的新婚夫妇,给予创业扶持、惠农增收、妇女关爱等方面优惠政策,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实落细。
创新宣传,唱响文明新风“进行曲”。突出“宣传+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宣传形式,强化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覆盖面,让移风易俗入脑入心,引导群众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践行者。利用电子屏、宣传栏、文化墙、横幅等形式开展移风易俗宣传,营造移风易俗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组建“一团七队”(县委宣讲团、行业宣讲队、百姓宣讲队、机关宣讲队、师生宣讲队、民兵宣讲队、线上宣讲队、五老宣讲队)在全县深入开展“治风”宣讲“七进”(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活动。创新“理论+”灵活宣讲模式,采取县处级以上党员带头讲、部门主要负责人集中讲、乡(镇、街道)科级干部岗位讲,结对帮扶干部入户讲等多种形式,推动理论政策走进千家万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农村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领乡村思想文化。举办全县“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诵读大赛,鼓舞人心的诵读、朗朗上口的快板、生动形象的小品,将村规民约从纸面搬上舞台,从舞台传播到群众心中,让群众入脑入心。目前,共开展宣传宣讲100余场次,覆盖20000余人次。
示范引领,奏响道德风尚“交响曲”。坚持以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共同推出更多遵守文明节俭操办婚丧事宜、移风易俗方面表现突出的“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各村(社区)利用微信群、道德红黑榜、身边好人榜定期发布“人情减负”典型案例,引导群众择善而从、见贤思齐。同时,有效运用“红黑榜”等载体,公布一批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和影响身边人,提升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自觉性,向上向善的文明风尚更加浓郁,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盲目攀比等不良社会风气得到有效遏制。树立了一大批“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移风易俗”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为乡风文明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开阳好人、最美基层奋斗者、“好儿媳”“好公婆”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目前,共计评选出各类先进典型88人,形成“敬好人、学好人、做好事”的良好氛围。
村民自治,弹响文明新风“合唱曲”。以村民自治为重要抓手,依靠群众自治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新风良俗,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营造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氛围。各乡(镇、街道)、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制定月评比、季兑换、年表彰运行机制,纳入积分管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的积极性,培育群众文明习惯、法治意识,切实转变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低俗婚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新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如今,从开阳县城到乡村,从个人到家庭,从生活琐事到文化传承,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开阳的每一寸土地,让这片红土地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同时,绽放出新时代的文明之花,描绘出一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幸福画卷。
杨刚
编辑 罗昌
二审 李中迪
三审 胡丽华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