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鸡吃完,再烫一碗红薯粉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6 05:04 2

摘要:刚刚过去的寒假,我带着小孩在清迈和普吉晃荡了二十多天,什么都挺好,就是没有自己做饭(下次准备租带厨房的Airbnb),时间越长越觉得哪里不对,回国到深圳转机,在机场吃“遇见小面”,我要了一碗红汤馄饨,我儿子要了一碗清汤馄饨,然后感觉魂不附体的胃总算又踏实了。

刚刚过去的寒假,我带着小孩在清迈和普吉晃荡了二十多天,什么都挺好,就是没有自己做饭(下次准备租带厨房的Airbnb),时间越长越觉得哪里不对,回国到深圳转机,在机场吃“遇见小面”,我要了一碗红汤馄饨,我儿子要了一碗清汤馄饨,然后感觉魂不附体的胃总算又踏实了。

先加鸡高汤,再加红油,拌匀即可享用。素菜是我自己加的。

超过半年没有回四川的后果就是味觉失忆了。直到三月初,朋友给我寄了一份雅安荥经的棒棒鸡,一份1斤,我吃了三顿。某个傍晚,我把棒棒鸡和料汁、红油混合,加了春天的小香芹、新鲜的笋丝,拌匀,我细细地啜着一块块鸡肉,间或吐出一点鸡骨头,一口鸡肉咽下去,再吃几根爽脆的芹菜或春笋,等我把盒子里的那些棒棒鸡都吃完,抬起头,一种快乐油然而生——刚好家里只有我能吃这么多辣(不用考虑给谁留一点),也刚好没有说我吃相太馋的我妈,安安静静地吃一份棒棒鸡,也可以进入心流。

我吃棒棒鸡的时间大概要比我的实际年龄小一点,红油拌鸡这种做法在四川其实到处都有,只是究竟是谁发明了干拌之外加入高汤,让鸡肉调味更平衡的做法,实在很难考证了。我记得小时候跟我外公去吃邛崃奶汤面(其实就是用鸡高汤加盐做底汤),店里就有“钵钵鸡”,切得大小尽可能均匀的鸡肉片,用调味料和红油拌匀,盛在盘子里,每片2毛钱。那个时候一碗面才1.5元,我经常只舍得夹2片钵钵鸡,虽然其实很想多要几片。

后来县城里出现“棒棒鸡”,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剁鸡的时候拿着菜刀的大姐不发力,等着旁边的她老公拿着一个像摇铃一样的棒槌敲一下一下,整整齐齐地切出鸡肉片。比起旁边一个人卖卤肉的大姐,这个效率实在有点低……然而这个操作究竟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棒棒鸡这道菜据说起源于乐山汉阳坝(今属眉山市青神县),黄佑仁先生曾经跟我讲,当年听更老一辈的张云兴师傅教课讲“棒棒鸡”时,说汉阳坝主产花生,当地的鸡“近水楼台先得月”,平时也吃了不少花生,因此鸡肉肉质更好。煮鸡时要用绳子捆住,用棒棒锤松,使鸡肉易于入味。讲完这个背景,张师傅再接着讲棒棒鸡的调味是“怪味”,刀法可切片、条、块。而我的朋友Qinou给我找了另一个解释:早年在汉阳坝卖鸡的多是小商贩,资金有限,每天只能买卖两三只鸡、宰成小块出售来勉强营生,既然是一块一块地卖,下刀切块就很有讲究:要根据鸡的重量,先确定每个部位可以宰多少块,骨头重的可以宰成大块,骨轻的部位就宰小点,鸡胸肉则片成鸡片。

为了把鸡块宰得均匀,商贩准备了专用的小木锤。先将煮熟的鸡按部位剖成几大块,然后平放在菜板上,将刀安放在恰当的位置,用小木锤敲打刀背,保证每次下刀不偏不倚,这样切出来的鸡肉规格、形状公平合理,不同部位价格不同,让食客丰简随意、各取所需。正是因为其美味平价、人人可买,于是广为传播,成为了一款知名小吃“棒棒鸡”——这个版本听起来感觉用“棒棒”是因为小贩的刀工不够好,但是也很合情合理。

虽然棒棒鸡起源在汉阳坝,但是后来更出名的是雅安荥经棒棒鸡,也是现在更常见的、要加更多鸡汤,整碗“汤汤水水”的版本。另外随着餐饮品牌的跟进,我看有的连锁熟食企业研发了麻辣、五香、泡椒、藤椒、香辣、咸鲜和酱香……口味的棒棒鸡,让四川人也大开眼界。

左边棒棒鸡,右边椒麻鸡

如果你到四川逛过菜市场,你就知道四川人对棒棒鸡有多么热爱。首先,它非常好吃,回家电饭煲煮一锅米饭,再随便做一份青菜,就能搭配出咸淡相宜的一餐;其次它用料扎实,在家要熬高汤真的太费劲了,而且一只鸡熬出来的远远没有一群鸡熬出来的香;第三就是便宜,考虑到剁鸡的难度,吃现成的确实香。

在雅安荥经,各具风味的棒棒鸡店散布县城各个角落,它是很多饭店的当家菜。随便走进哪家,从玻璃橱窗望进去,伙计们的身影忙忙碌碌。案板上叠放着煮熟的囫囵鸡,浑身透着油亮亮的光泽,都是正宗乌骨鸡,抑或黄脚土鸡。

客人挑好鸡肉,宰鸡大片旋即在厚重的大菜墩上演。只见一人掌刀,一人使棒。刀架于鸡上,尺长圆棒敲击刀背,棒起刀落,肉片款款叠列,皮肉相连,刀刀见骨。刀者决定肉的厚薄,棒者助力宰鸡,二人配合默契,鸡片方能薄而有型。

切好鸡肉,看老板勾兑汤汁,一般这时候买家就开始咽口水了。空气中红油、花椒和鸡肉的香味,弥漫成特有的棒棒鸡香。

此次开团的棒棒鸡和椒麻鸡来自雅安荥经王姐的店,风味非常正宗:棒棒鸡就是“怪味”,麻、辣、酸、甜、鲜、咸、香平衡,红油尤其香,第一口可能觉得辣,但是多吃几口,又能明显感受到回甜和鸡肉的鲜香。椒麻鸡用了大量青花椒,麻得激爽,如果不是花椒爱好者,不建议尝试,我儿子就旗帜鲜明只接受棒棒鸡,不吃椒麻鸡。

我们都爱吃鸡杂,就是鸡心、鸡肝、郡肝、鸡肠……老板煮的时候火候把握得特别好,又嫩又脆又香。推荐大家顺手买一份,一定不会后悔!

棒棒鸡一份500克,大部分是肉,吃起来很爽。精挑细选生长8个月-1年的土公鸡,肉质细嫩而有嚼劲,鸡皮入味Q弹,虽片片有骨,但骨上的肉很容易搜剔干净。不像别处的鸡肉,牙口再好,总要留下一些筋头。

红油是老板用四川二荆条辣椒配合其他香料混合炒制,再加入滚烫的菜籽油,特别香,如果不能吃辣,可以把红油只放一半,剩下的下次做其他凉拌菜用。

高汤会先冻成冰,再加冰袋,走空运。下午从雅安出发,第二天中午就到北京了,我收到的鸡肉和汤都还是冻手的。代价就是运费高昂,还要加冰袋和纸箱的钱,价格看起来就贵……

荥经当地人遇红白喜事,棒棒鸡是标配菜;迎来送往亲友聚餐,棒棒鸡是盖面菜;一家子饱食度日,棒棒鸡是家常菜。连跟外地亲友表情达意,棒棒鸡也是极具个性的伴手礼。

因此,王姐的店里每天现场也要卖掉不少,我问了一下,每天最多能分30份给我,鸡杂的话量更小。所以只能按下单顺序排队发货,好饭不怕晚,大家不要着急哦!

同一个链接里我还搭配了四川宜宾的手工红薯粉,放在一起卖也是偶然,之前想上架红薯粉,阿舒问我能不能顺便安排红烧肥肠……她要吃肥肠粉。我暂时没有找到肥肠,倒是吃完椒麻鸡,我用剩下的汤汁烫了一碗红薯粉,实在是非常妙!大家吃完鸡肉以后的汤千万不要倒掉!

关于这个粉条,想跟大家介绍几点:

第一点,确实是如假包换的纯手工、纯红薯粉条,2018年3月列入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现在很多红薯粉都是机器制作的,在蒸的同时用高压直接把红薯粉压成粉条,这种粉条非常笔直,大小也更均匀,但是!不太有韧性,放一会儿就腻了。有的厂家为了保证口感,会添加木薯粉,木薯粉成本就比红薯粉低多了(虽然产品名字还是会叫红薯粉)。

第二点,粉条好的前提是红薯好。高县罗场镇羊田乡的砂质弱酸性土、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等自然条件,都给红苕提供了优越的生长条件。制作粉条的红薯是来自宜宾当地海拔600-800米的浅丘山区长出的徐薯18,紫皮白肉,淀粉含量更高。洗净压榨、手工过滤、沉淀脱水、日晒晾干、磨粉之后,就得到了粉条的原材料——红薯淀粉。

第三,红薯粉加水,开始打芡,全程都由人工完成。这个过程就是创造一大坨非牛顿流体,非常辛苦。做好以后少量多次倒入大漏勺、漏入开水中(这个过程的力度、稳定性也很重要,不然就是一段粗一段细,还可能带疙瘩),粉浆就变成了粗细均匀的粉条——正宗肥肠粉就是用这样的“活粉”做的,而不是现在很多小吃店随意用干粉条泡的。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小时候楼下开早点铺的陈叔,他用戳了很多眼儿的瓜瓢漏粉,粗细不一,但是我也觉得好吃,汤底是红烧肥肠的,怎么可能不好吃嘛?!当然羊田乡做的活粉没有被吃掉,而是捞起来,晒干,变成了可以销往全国的干粉条。

第四,这个粉条究竟厉害在哪里?这个粉条随便用什么做法,做好都是亮晶晶的,不粘不腻;在锅里煮到透明了捞出来也不容易断,吃起来爽滑,但是又有嚼劲,厨艺小白也不用担心翻车!

我们是直接从宜宾农民家里拉到成都发货,这个粉条在当地和农产品一样摆在街上卖,没有SC认证,介意勿拍。

四川人对一道菜的最高赞美就是:留到下一顿煮面(粉)。我把两样给大家配齐了,希望大家喜欢。另外因为产地不同,两样产品需要的物流时效也不同,所以会分期收到两个包裹,棒棒鸡每天估计就30份,先收到的朋友不妨先吃鸡,剩下的汤冻上,等粉条来了下锅正好:-)

来源:哈尔滨探城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