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伙王宁,卖盲盒“躺赢”800亿!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7 01:27 4

摘要:泡泡玛特的财报给出了答案。就在3月26日,泡泡玛特发布了2024全年财报,我们来看看它的业绩。

年轻人,正在创造自己的“茅台”。

1

泡泡玛特,业绩太猛

一个小小的塑料玩偶到底能有多赚钱?

泡泡玛特的财报给出了答案。就在3月26日,泡泡玛特发布了2024全年财报,我们来看看它的业绩。

看收入:

2024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130.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06.9%。

看利润:

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85.9%。

看分区域的收入:

中国内地营收79.7亿元,同比增长52.3%;海外及港澳台业务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收入占比38.9%。

这个业绩增速,能让大部分上市公司都羡慕到流口水。

我们不妨做个对比。和茅台比,根据贵州茅台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告,2024年度贵州茅台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约1738亿元,同比增长约15.4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857亿元,同比增长约14.67%。

进一步看,泡泡玛特的业绩暴增从哪里来?

先看门店:

2024年,泡泡玛特在内地净增38家线下门店,机器人商店新增110台。

再看毛利:

2024年,泡泡玛特毛利率为66.8%,相比2023年提升5.5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看会员数:

截至2024年底,泡泡玛特中国内地累计注册会员总数为4608.3万人,全年新增注册会员1172.9万人。会员贡献销售额占比92.7%,会员复购率49.4%。

看旗下IP:

2024年,泡泡玛特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和CRYBABY四大IP实现营收破10亿;13个IP实现营收破亿。尤其是THE MONSTERS,营收30.4亿元,同比增长726.6%!身边有朋友反馈,这个IP的部分产品出来后,上百人排队抢。

看品类:

2024年,泡泡玛特最猛的是毛绒产品,营收28.3亿元,同比增长1289%。

整体看下来,这的确是一份很猛的财报。

2

河南小伙,身价飙到800亿

泡泡玛特的业绩不是第一次这么猛。

往前看,2020年至2023年,泡泡玛特营收分别为25.13亿、44.91亿、46.17亿、63.01亿,坐火箭一般蹿升。

趋势同样反映在资本市场。

截至3月26日收盘,泡泡玛特的股价是140.7港元/股。从2024年初至今,泡泡玛特的股价从20块一路涨到140块,涨幅高达600%。泡泡玛特也是2024年港股涨幅最大的公司之一。

目前,泡泡玛特的市值已经来到1890亿港元,按这个趋势,这是奔着2000亿去了。

公司股价飞涨,最开心的要数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泡泡玛特董事长王宁的持股比例在40%以上。按照最新股价,王宁持股的价值已接近800亿港元。

遥想2024胡润百富榜上,王宁以275亿身价排名第172位,如今已然上了几个台阶。

王宁也算蛮励志的。王宁1987年生于河南新乡,本科毕业于郑州西亚斯学院。公开信息显示,王宁在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创业,最早是在家创办了一个足球暑期班。

上大学后,王宁进一步发现了 “格子店”这种新兴零售业态,后来就创办了泡泡玛特,卖起了潮玩。2020年,王宁入选《财富》(中文版)“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被媒体称为中国的“潮玩教父”。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泡泡玛特的股价暴涨,公司高管减持的消息也开始传出。

资料显示,泡泡玛特大股东GWF Holding Limited于2024年10月24日以每股平均价71.98港元减持1085万股,涉资约7.81亿港元。

同日,Pop Mart Hehuo Holding Limited减持1085万股,涉资同样约7.81亿港元。

公告显示,GWF Holding由瑞银信托英属维尔京群岛有限公司UBS Trustees (B.V.I.) Ltd.全资拥有,Pop Mart Hehuo Holding Limited则由王宁持股40.96%。而UBS Trustees (B.V.I.) Limited的最终受益人为泡泡玛特的创始人王宁。

根据最终受益人计算,通过上述两家公司,王宁完成2170万股的减持,涉及资金约15.6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4.32亿元)。

减持的不止王宁。资料显示,公司首席运营官司德也单独减持210万股,完成套现1.5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39亿元)。

泡泡玛特海外业务总裁文德一也披露减持12.5万股,完成套现899.75万港元(约合人民币825.41万元)。

算下来,三季报之后,泡泡玛特高管联合减持规模为2392.5万股,套现金额约1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5.59亿元)。

而且,多位持有泡泡玛特多年的天使投资人,此前也都选择了减持股份套现离场。以至于有人调侃:

潮玩不是刚需,但套现绝对是刚需。

3

盲盒背后的争议

泡泡玛特业绩何以爆发?最大“功臣”当属盲盒。

遥想2010年刚成立的时候,泡泡玛特只是一家卖流行产品的小超市,类似高端版的名创优品。但2014年,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引进日本玩偶Sonny Angel,一同引进的,还有盲盒销售模式。

这有点类似我们小时候买的水浒传卡片,在打开包装袋之前,你也不知道会抽出吴用、公孙胜还是鲁智深,又或是隐藏款的宋江,老刺激了。

正是凭借盲盒模式,泡泡玛特的总营收从2017年的1.58亿人民币,一路飙涨到2023年的63.01亿,再到2024年的130.4亿。

再看它的毛利率,2020年至2024年分别为63.42%、61.43%、57.49%、61.32%、66.8%,难怪被称为“年轻人的茅台”。

暴利之下,也有担忧。

在泡泡玛特的宇宙里,每个盲盒都是薛定谔的猫。拆封前,你可能是手握隐藏款的欧皇,也可能是收获第13个同款哪吒的非酋。这种量子叠加态的消费体验,完美复刻了拉斯维加斯的老虎机法则——只不过把硬币换成了微信支付。

二手市场上,原价59元的圣诞款被炒到2350元,相当于用买五粮液的钱买塑料,当代青年硬是把潮玩玩成了期货。

这背后,盲盒将“随机性”的神秘感运用到极致。玩家在反复抽取又反复落空的过程中,不断增加重复购买的欲望,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不久前,泡泡玛特年会请来了德云社少班主郭麒麟,少班主不小心说漏了嘴:

特别高兴能参加咱们境内最大的博彩公司的年会。

旁边的泡泡玛特老板王宁吓了一跳,估计冷汗都出来了。郭麒麟话还没说完,王宁连忙抢话:

你这个容易引起歧义啊,我们是全世界最大的潮玩公司。

4

尾声

其实面临争议的也不止泡泡玛特。

“谷子经济”(二次元文化周边经济,‌漫画、‌动画、‌游戏等IP周边商品)爆火之后,和泡泡玛特类似的公司,例如卡游、TOPTOY、52TOYS等都开始加速上市进程。

但只要售卖盲盒的,都面临质疑。2022年8月,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卡游旗舰店内,被店内顾客称为“卡王”的樊某告诉媒体——

“自儿子‘入坑’奥特曼卡以来,我已经陆陆续续花了将近200万元用来抽卡了,不过还没集齐。”

在卡圈,总花费在万元左右的是一般爱好者,超过十万元的被当做行家,当总花费上百万元后,在圈子里被称为“卡王”。

根据媒体分析,集换式卡牌之所以风靡小学生群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采用“抽卡”的盲盒式玩法。这意味着,想要收集的卡牌越多,等级越高,需要投入的金钱就越多。

实际上,早在2023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明确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小孩盲盒抽得爽,最终买单的却是家长。央媒人民网更是锐评“盲盒营销”:

打开越来越火爆的盲盒,究竟是新鲜感的追求,还是赌徒式的冲动?

对这些企业而言,如果想走向下一个起点,这是必须要直面的问题。很多时候,人们总以为可以做时间的朋友,让时间来掩盖一些东西。但在商业场上,他们时常忘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在时代的变革面前,时间不一定有那么多的朋友。

来源:包不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