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部冷知识:就因为它,14亿人里选不出11个会踢球的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7 02:10 2

摘要: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要先跟大家说声抱歉,原因是在去年的时候,我写了一篇调研文章《在中国,培养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要花多少钱?多少家庭花得起?》,内容是计算一个孩子从接触足球,到成为职业球员至少(保底)要花多少钱,以及在我们国家能培养出多少职业球员。而在计算的过程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要先跟大家说声抱歉,原因是在去年的时候,我写了一篇调研文章《在中国,培养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要花多少钱?多少家庭花得起?》,内容是计算一个孩子从接触足球,到成为职业球员至少(保底)要花多少钱,以及在我们国家能培养出多少职业球员。而在计算的过程中,提到了我们国家共计有4.9万户家庭,然后进一步的计算……

其实,仔细想来,4.9万户的数量肯定是错的,就算每户一万人,那也不过4.9亿人。

所以中国有4.9万户这家庭的个数据不但是错的,而且错的离谱。

那实际上有多少呢?其实是4.9亿户,因为我当时查看的数据写的是约49000万户,也就是4.9万万户,我把两个万错写了成了一个,结果直接少了一万倍。

今天本来是想找到这篇文章,改写成《十万部冷知识》的,因为之前的文章是随手写的,不算歪歌社团的作品,所以我写的很随意。

这次改成作品,就认真核实了一下,就发现了这个错误的存在,真的很抱歉。

下面开始正文内容:

今天,我们跟大家好好算一下,在中国培养一名职业球员最少要花多少钱,以及多少家庭能够负担得起,并且估算一下中国职业球员占全国的比例到底是多少,以及这个比例在全球范围内是个什么水平。

首先,无论一个孩子是天生对足球感兴趣,还是家长强迫他感兴趣,足球兴趣班都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环节。

据多个城市的市场调研数据,最普通的足球兴趣班每年的收费平均在6000元左右,学生一般为6——12岁的儿童,这6年的学费就是3.6万。

特别声明一下,我在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花费,均是基础价格,现实中花费和我统计的这个相比,可能会更高!

除了学费之外,每年家长还要给孩子买球鞋、球服、护具等必要的装备,每年大约两千块钱,六年下来就是1.2万。

(关于这一点,我看到了多种说法,更多的是说每年四千左右,但是百度上搜到有两千块钱的说法,所以我们就以最低的为标准)

中间孩子训练难免有个磕磕碰碰伤筋动骨的咱们就忽略不计了,只算固定花费已经是4.8万了。

学完之后,开始参加俱乐部少年梯队的选拔了,如果孩子在这里啥也不行,那可能到这里就结束了。可咱们是要计算他最终成为职业球员的花费,所以后面遇到的各种选拔,都假设他顺利通过了。

进入专业俱乐部少年梯队后,每年的培训费用通常在3万元左右。此外,还可能涉及一些选拔费用、试训费用等,平均每年约 5000 元。因此,这个阶段每年的总费用约为 3.5 万元,3 年共计约10.5万元。

这时候他已经15岁左右了,开始参加各类少年足球比赛,如地区性联赛、杯赛等,如果水平出色,还有可能入选国家少年队(U16国足)为国争光,这时候他的表现会让人感觉很有潜力,毕竟学了这么久,而且又想成为职业球员努力。

但此时的比赛属于实战训练,由于孩子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职业球员,除了国少队的比赛费用由国家承担之外,每年常规比赛的差旅费、报名费、食宿费等还是得家长掏的,合计约为两万元,三年总计约6万元。

在15岁到18岁之间除了比赛之外,还是要训练的,这个我们称为“青训阶段”,因为这时候训练的教练、场馆和兴趣班相比都有着大幅度的提升,那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每年学费大约在8万,三年这就来到了24万。

除了学费之外,食宿、日常开销、各种装备等质量和价格也都上来了,每年至少得5万块钱,三年下来就是15万。

这个时候如果你的孩子(主要是你的钱包)都坚持了下来,这才刚刚进入职业发展阶段,也就是说:“开始赚钱了”。

如果你的孩子能够顺利进入职业俱乐部一线队,又表现得非常好,那自然成了抢手的饽饽,别的俱乐部会争前恐后地来挖人,你孩子的转会费通常可能在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不过转会费是给俱乐部的,你孩子可得不到,他的主要收入是来自俱乐部给的薪金,通常年轻球员在职业联赛初期的年薪可能在 10 - 50 万元之间,随着球员表现和经验的积累,年薪会逐渐提高。

在平时比赛中,赢球、平球、连胜、进球等都有各种各样的奖金,所以你的孩子会在比赛中表现得特别积极。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他,也很有可能因为出色的表现被国家选中,加入国家青年队(U19国足),在国家队比赛基本不会获得多么丰厚的奖金,但能够得到荣誉和名声。

在这个时候他只有好好的踢,认真的踢,不放过任何一场比赛,才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一方面是因为,他很有拼搏精神,二来是要为自己拼出一个崭新的明天。

所以,国青队总是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表现,球迷们会大喊:“中国足球的希望来了”、“中国足球的春天到了”、“中国足球终于站起来了”……

但是比赛后难免有伤病、体力透支等情况发生,一次两次的他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是次数多了,他会想:“国家队又不给我钱,万一受伤了还影响我回俱乐部赚钱。”

当他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他已经超过了19岁,此时再入选国家队入选的已经是国奥队了(U23国足)。

球迷们看到他的比赛会说:“哎呀,这届又踢不进奥运会了,这教练不行,还得换教练呀。”

结果事实证明,换谁也白搭,除非自己办一届奥运会,才能避免预选赛出局,因为可以直接进去,然后小组赛再出局。

现在你孩子的想法在其他球员之间已经普遍成了一种共识:“进国家队就诈伤,回到联赛就发光”。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成了通过矬子里面拔将军选出来的“国脚”。

既然有了这个名号,他的薪资已经由之前的10——50万,变成了100——500万。

这还只是薪资,他毕竟算半拉名人了,出去代言个臭豆腐、榴莲、螺蛳粉之类的也是手拿把掐的,这些钱比踢球赚的是只多不少。

既然他们都是常年的“国脚”了,那自然会频繁地入选国家队,这时候他的年龄早就超过了23岁,现在能进的只有中国男足国字号的老大——成年国家队(国足)。

国足的任务就比较多了,像各种友谊赛、热身赛、东亚四强赛(东亚杯)、亚洲杯、世界杯预选赛等,之前还有个中国杯,现在看万达和格力这种情况,估计是办不下去了。

相信经常看国足比赛的球迷一定能看出来,国足的成绩是友谊赛大于热身赛、大于东亚四强赛、大于亚洲杯、大于世界杯预选赛,反正就是比赛越大,成绩越差,这是因为这个孩子他有他的想法。

他觉得,如果世界杯预选赛踢好了,意味着以后还得踢世界杯,一连踢好几场,还不如我在俱乐部一场赚得多。

而友谊赛就无所谓了,好好踢一次,也没什么后续的比赛,踢好了回俱乐部还能涨涨身价,多赚点钱。

这时候球迷会看到国足在友谊赛能赢法国、能平德国,甚至能赢下缅甸这种劲旅……而在世界杯预选赛上,既能输越南,还能输阿曼。

而且对越南还是在大年初一输的,我……

你以为现在的他,只是靠这种方式涨涨身价赚点钱吗?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人家说:“我好歹也是国足球员,赚钱的招多着呢,比如我可以买彩票啊。它比我弱我买它赢,它和我差不多我不买平,大家都知道我肯定输,那我就买它个7:0,比分猜中赚的岂不是更多?哈哈哈,我真是个天才。”

到这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投资不但成功了,而且是大赚特赚,你的孩子简直是个赚钱的机器,一边吸着国家的血,一边给你们家赚着钱。

那么我们把话题拉回来,在中国到底有多少人能成为职业球员呢?

我们先把他固定的花销计算一下:小时候报足球兴趣班,六年总共花了4.8万;学完之后,在俱乐部少年梯队又训练了三年,又花了10.5万;15岁之后,青训和比赛以及装备,食宿等日常花销,三年总共45万,这么计算下来,十二年的固定投资是60.3万,平均每年5.02万。

那么这5万块钱多不多呢?

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2月29号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央行报告中的存款数据得知,全国范围内每年存款能超过5万的家庭不足10%。

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共有家庭4.9亿户(上次就是在这里错的,下面都得仔细修改了)。

4.9亿户的10%,也就是4900万户,为了计算方便,我们记做5千万户。

据统计五年前,中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六年前为1465万人,以足球兴趣班的5—6岁招生规定来看,适龄者大约2665万人。但是我们已知,能达到学球花费的家庭只占10%(每年存款超5万元),估算后符合要求的娃娃变成了约267万人。

我们做一个极端的假设,假设这些孩子全都对足球感兴趣,都去报考了足球兴趣班,那么他们最终会有多少人进入足球俱乐部呢?让我们把这个问题丢给DeepSeek!

它告诉我们,普通足球兴趣班的通过概率在0.3%—2%之间,但如果兴趣班和俱乐部有合作,或者有专项训练等等,概率能提升3%—5%。

但它又说,如果是5—6岁就开始培养,成功率还能再提升2—3倍,这就是对“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了吧。

我们本文一直秉着花钱最少,考核最松的原则,按照翻三倍的15%的概率计算,此时已经有约40万的孩子进入了俱乐部少年梯队。

那这40万人里,多少人能通过俱乐部的青训,正式成为职业球员呢?

老规矩,再deep一下!

(小插曲:我最初是直接问的,结果它净给我说欧洲五大联赛俱乐部的种种数据,后来我修改了一下提问,让它只说中国的俱乐部和中国球员)

它告诉我们,从俱乐部的少年梯队成功转化为职业球员的数量为3%—8%,其中能踢上中超的不足1%。

换算过来就是,我们假设五六岁的孩子全都去学习足球的情况下,最终成为职业球员的数量最高不会超过3.2万,而这3.2万里只有不到四千人能踢上中超。

通常在国际上,足球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是8—11年,但考虑到国外竞技水平高、竞争大,我们国内姑且给它翻倍,按照22年来计算。那中国能够容纳的的职业球员的数量最多不超35万人左右。(我没有用3.2万人直接乘以22年,因为我考虑到我们计算的是五年前和六年前出生人口的总和,所以计算的时候先平均了一下每年的人数约1.6万)

那中国实际上的职业足球运动员,有多少人呢?答案是:不足三千!

出现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因为我们之前计算的是设定了一个极端情况,即5—6岁出生的人口都去学踢足球,这样计算出的是国内当下能够容纳的上限是3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025%,而当下真实的数据库是2740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0002%。

那我们当下在国际足坛上究竟是什么水平呢?

我们可以先看看其他国家的情况,日本总人口1.26亿,职业球员2126人,占比是0.0017%,是咱们当下的8.5倍。

作为足球大国的巴西,有1.1万的职业球员,占他们2.02亿人口的0.005%,是咱们当下的25倍。

还有冰岛,别看他全国只有30万人,还不如咱们的一个县城人多,但是他的职业球员都有100人,看着数量不多,但占比0.033%,是咱当下的165倍。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足球的现状是怎么造成的?换教练能解决吗?

其实,让我说,换谁来都没用,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球员在俱乐部赚钱太容易,担心在国家队太积极万一受伤了影响他赚钱,这一点可以通过降薪、限制代言等方式限制他,不过这也太难为他了,一头驴你再逼他,他也使不出马的劲。

踢球的成本太高了,光是硬性标准就直接劝退了全国90%的家庭,完全没有发挥出中国人口的优势,网上天天说十几亿人挑不出十一个踢球的,其实,压根始终就是在那几千人里挑的。如果中国人接触足球的成本,像乒乓球那么低,十几亿人里选出几个C罗、马拉多纳、齐达内等等的也不足为奇。

比如葡萄总共一千来万人口,我们就假设每一千万人里面可以出一个C罗,那中国至少得有140个C罗,你想想在140个C罗中,再选出11个去代表中国踢球,那世界杯只要举办冠军就肯定是中国的。

那怎么把足球成本降低呢?无非就是国家在社会上多建足球场,足球学校,但这个有点难。或者多拍一些像日本的《足球小将》,中国的《蓝猫淘气三千问之运动系列》这种影视作品(我就是因为后者成的球迷),让社会集体去做贡献,这个比上一个容易点,但也有难度。

不过,中国虽然没有那么多足球场,但学校操场多得是啊,但是无论是中考和高考又都不考足球,校园足球也很难调动起来。

那现在就只有一个办法了,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改善经济水平,让更多的人涌入足球这个赛道。

当然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坚决反腐,即使最后弄得再好,多来几个李铁、陈戌源足球准好不了。

但无论如何,改善百姓的经济,才是最根本的措施。

其实写到这里,已经可以结束了,但毕竟已经写了几千字了,也不在乎再多写点了,毕竟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也不在乎这一哆嗦了。

我想论证一下自己刚才的观点,然后我现查了一下,中超联赛史上的夺冠榜,前五名是广州队、山东泰山、上海海港、大连实德、深圳队,这些球队所在的省市,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

但也许有的人会说,俱乐部有钱会买外援,当然厉害了,而且他们又不是按户籍划分的球员,谁跟你说广州队就都是广州人、山东泰山就都算山东人了?

好的,这一点我也想到了,那咱们看看全运会足球,没问题了吧,那可都是按照户籍划分的,前五是上海、辽宁、山东、广东、江苏,这些经济也不差啊。

所以,想提升国足水平,提升老百姓的经济才是关键,才能发挥出中国的人口优势出来,让更多的人进入足球赛道,再进行制度的改善、文化的建设等等,但现在的情况是一个14亿的大国,却在足球领域没人可用,这才是最该解决的。

等到有了足够的球员加入,凭借中国的内卷力把足球卷出一个新高度,也并非难事,咱们以后回回踢日本7:0。

最后,我想隔空吐槽一下央视,敢问世界杯预选赛一场比赛到底多贵啊?贵到你能买得起完整的欧洲杯,但买不起一场世预赛?

想看国家队踢球,还得花钱去看,这是不是很滑稽?

还有爱奇艺体育,你都已经收费了,拿钱了,看了半截就没信号了是什么鬼?人家免费的盗版,都能流畅的播放,你这么一个收钱的,就这种服务啊?

来源:快节奏讲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