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力教授在《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一书中谈道:“法治是一种实践 而不是玄思的事业”。在车桥人民法庭奋斗的六百余个日夜里,我曾和战友们背着国徽穿过春日里金黄的油菜花田,蹚过雨后泥泞的乡间小路,在褪色的门联前调解纠纷,于飘雪的屋檐下送达文书...象征公
苏力教授在《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一书中谈道:“法治是一种实践 而不是玄思的事业”。在车桥人民法庭奋斗的六百余个日夜里,我曾和战友们背着国徽穿过春日里金黄的油菜花田,蹚过雨后泥泞的乡间小路,在褪色的门联前调解纠纷,于飘雪的屋檐下送达文书...象征公正的天平在阡陌间徐徐游走,勾勒出乡土法治最本真的模样。
春涧·犁铧与法槌的交响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习习微风裹挟着泥土的芬芳,王庭长与我驱车前往流均镇沿荡村处置一起土地纠纷,两户村民因田埂边界问题争执多年。春耕在即,冲突一触即发。
在办案过程中,王庭长并未急于宣读法条,而是俯身丈量田埂宽度。之后,他寻来村中几位年长的村委干部回忆旧时地界,再前往档案部门查阅过往档案。
在调解过程中,王庭长除了摆事实、讲法理外,适时援引“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等通俗道理,规劝当事人从邻里关系应有的和睦、互助角度逆向思考。
最终,双方多年矛盾得以化解,此刻我深切感悟到法律若是不能与乡土逻辑共融,便只是一纸冰冷的文书。
夏炽·蝉噪与心火的淬炼
酷暑时分,乱蝉嘶鸣,一起离婚纠纷让庭审现场的气氛如烈日般焦灼。
庭审中,夫妻双方情绪均较为激动,在法庭上他们相互指责谩骂,喋喋不休地宣泄着多年来内心积压的不满和委屈。
考虑到双方间的情感纠葛虽是“剪不断理还乱”,但婚姻关系仍有回旋之余地,我们选择采取“背靠背调解法”,引导双方当事人冷静思考,回忆昔日彼此相识相爱相伴的美好时光,触发其内心深处的深厚情感。
经历漫长的斡旋与调和,双方均冷静下来,重新审视彼此的感情,最后本案以撤诉结案。
秋澄·稻谷与契约的重量
金风送爽,稻谷飘香。秋收时节,一起买卖合同纠纷走入了我们的视野。张大伯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他将自己辛勤种植的稻谷卖给了一位收购商。但在交货之际,对方却以各种理由压价、故意刁难,拒绝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张大伯多次催讨无果,遂诉至法院。案件审理过程中,陆庭长带着我深入田间地头查看稻谷质量,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并向专业人士咨询求教。
最终,我们认定收购商确有违约行为,并判令收购商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并承担违约责任。当张大伯拿到胜诉判决的那一刻,脸上洋溢的笑容如秋日暖阳般灿烂。
冬冽·霜雪与初心的守望
寒风凛冽,冰雪飘飞,一位满脸沧桑的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进法庭,喃喃诉说着自己操劳一生将子女养大,却被子女冷落的苦楚辛酸。
考虑到赡养纠纷具有诉讼请求紧迫性的特点,我们多次前往老人的子女家中用“拉家常”的方式开展调解工作,从《民法典》所规定的赡养义务,到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孝道故事,再到乡土社会场域特有的人情面子等观念,一次次苦口婆心的疏导劝解,最终老人与子女们解开多年心结,矛盾纠纷得以实质化解。
四季更迭,光阴流转,那些夹杂着泥土芬芳和烟火气味的裁判文书缓缓讲述着世情冷暖、悲欢离合。当法徽的金色光芒掠过田埂间的第一垄新绿,当法槌的清脆响声惊起芡实塘口的一滩鸥鹭,我也愈发理解了“送法下乡”的具象化含义——天平不必高居于庙堂之上,阡陌间的每一次附身丈量,都是司法为民最生动的注脚。
供稿:凌志文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