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崇阳陵,是晋文帝司马昭的陵墓 , 位于洛阳邙山墓葬群东部,偃师区 商城 街道前杜楼村北1.5公里 处 。古代帝王之墓称陵 , 王侯将相称冢 , 圣人的墓称为“林” , 平民称坟,司马昭墓之所以称陵,是其儿子司马炎称帝后所追封。追封的皇帝有高祖宣帝司马懿、景帝司
崇阳陵,是晋文帝司马昭的陵墓 , 位于洛阳邙山墓葬群东部,偃师区 商城 街道前杜楼村北1.5公里 处 。古代帝王之墓称陵 , 王侯将相称冢 , 圣人的墓称为“林” , 平民称坟,司马昭墓之所以称陵,是其儿子司马炎称帝后所追封。追封的皇帝有高祖宣帝司马懿、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加上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皆崩于帝位,故而西晋五座帝陵都在首阳山。近年来经过考古发掘,基本可以确定,西晋五座帝陵中,晋文帝崇阳陵、晋武帝峻阳陵均位于首阳山 南 面。
崇阳陵 的发现 属于机缘巧合 。 1917年,潘屯村一位农民下地挖井的时候,碰到了地底下的硬物,翻开一看,却是些古砖,作为生活在邙山脚下的农民来说,这不足为奇。后来挖掘过程中,在地里挖出了条状石碑,根据经验判断,是挖到墓葬了。墓碑显字,墓主人为荀岳,西晋大臣。后由武亿后人1978年捐给偃师文管会,经偃师文物考古队结合历史文献和石碑墓志记载综合考量,荀岳陪葬于晋文帝陵附近,由此确定了晋文帝崇阳陵的具体方位。 根据《晋书·宣帝纪》载 : “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由此可见,司马懿临终时嘱咐家人,死后丧事从简,不起坟头,不立碑记,不设随葬品,不栽树木,不与遗孀合葬。而从当今确定的文帝崇阳陵 、 周围残存陵垣及建筑遗迹来看,后世显然是在陵墓的建造上违背了先祖的遗训 。 崇阳陵东陵垣长约384米,北、西陵垣均长约330米,陵区内的建筑遗迹有两处 : 一处是东垣最北端一长方形夯土台 ; 另一处是西垣南侧的三块夯土基址,都与陵区守卫有关。据史料记载,崇阳陵曾被西晋奉为首陵,司马炎尊奉自己父亲为正朔,将父亲和自己的陵寝选在了首阳山南麓的阳面,不但为其父修建有较为宏伟的地面建筑,还经 常 率领公卿大臣、后妃诸子女去拜谒,甚至崇阳陵原来还可能有神道石刻,数量众多的后妃、大臣陪葬墓,以及供陵墓看守者、太监、宫娥居住的场所,可以说大大违 背 了晋宣帝司马懿的遗令,因此也就遭到了盗墓者的觊觎。 据记载, 崇阳陵 在 历史上先后 遭 两次浩劫,一次是发生在十六国时期 ( 公元319年 ) 正月二十五,历史记载的“毁晋五陵”事件,前赵末代皇帝刘曜派兵先挖 掘 崇阳陵,五月再挖 掘 太阳陵 ( 惠帝司马衷 之陵) 。当时是能带走的带走,不能带走的进行了毁灭性破坏,包括证明墓主人身份地位的遗物。刘曜不仅仅是为财宝而来,更主要的是怀着破坏墓葬群风水的目的。另一次是晋穆帝司马聃在位时,遭遇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盗墓,当时盗墓贼挖了峻阳陵和太阳陵,造成二陵地宫严重崩塌。 站在历史的角度看人物,我们来谈一下崇阳陵的墓主人司马昭。司马氏家族自东汉中叶时 兴 起,即有在朝为官的记录。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曾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可以说司马昭从一出生就在高官家庭,所谓“虎门无犬子”,他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尊者风度,33岁为征蜀将军,44岁即晋位为大将军,45岁晋号为大都督。这个时候父亲司马懿去世,哥哥司马师病死,司马昭也渐渐成熟,走向 权力中心 。
真正奠定司马昭历史地位的是寿春之战。公元257年, 曹魏 镇东将军诸葛诞集结15万兵力在寿春起兵,司马昭料到诸葛诞必然外连吴寇,先是围城打援,击败了东吴的援军,然后他又连续用计使得城中的军队分化,产生内讧。公元258年,魏军攻城,当天城被攻破,诸葛诞被杀,夷灭三族。吴四位将领率部下投降,司马昭上表给他们加封爵,士卒饥饿有病的,供给粮食医药。有人请求活埋吴兵,司马昭说 : “放他们回去,才显示出大魏的宽宏大度。”后来将他们迁徙到三河,这场历时九个月的战事就这样被平息了。这一场战役产生了非常深远的意义,从此魏国再也没有反对司马氏的力量,士大夫纷纷拥护司马氏,司马氏为推动国家统一,挽救民族危亡起了关键作用,可以说整个天下的局势因为这一场战役发生了改变。 然而对于司马昭,后人最耳熟能详的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历史典故。公元260年(甘露五年)四月,曹髦见威权日去,打算废黜司马昭 , 召部下愤慨说道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 我不能坐受被废之辱,如今亲自率领你们去讨伐他。”王沈、王业急速将此事告知司马昭,司马昭召护军贾充等作戒备。后曹髦知道事情泄露,亲自率领左右进攻司马昭府邸,被贾充部下成济刺杀。此事件,为司马炎称帝扫除了阻碍,铺平了道路。 后众卿立曹璜为天子,改号景元 。 公元264年,魏元帝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公元265年 ( 咸熙二年 ) 司马昭病死,死后葬在崇阳陵,数月后司马昭被谥为文王。他的儿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西晋建立后他被追封为文帝。 司马昭辅政十年,终称晋王,他西征灵州平定羌族 之乱 ,又北征沙漠,拓跋部归附,招抚 870 万兄弟民族,这些都是巨大的历史功绩,是维护民族生存的业绩。淮南战役后不仅是在北方得到民众拥护,江南百姓也感激他释放战俘亲人,自此天下归心。在司马昭指挥平定西南后,他优待刘禅等,对蜀地百姓减免赋役,安抚民心,可以说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斯人已逝,功过是非,历史自有公论。司马昭的崇阳陵,成为西晋短暂历史的一个鲜明符号。 -THE END-
丨小偃陪您办事【 偃师新视界 】官微
2、关注后在对话框输入对应关键词,即可查询以下内容 回复 【村名】:如回复【槐庙】,即可查看槐庙村来历! 回复 【公交】:查看偃师公交实时查询方法! 回复 【同名】:即可查询“河南有多少人与你同名同姓” 回复【航拍】:查看航拍偃师580多个村庄,总有你想看的(像峰影视提供) 招聘求职业务:偃师本地企业招聘合适人才,偃师人找到靠谱好工作
来源:云乐茶乐乐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