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当我们可以看到盖苓为东北第一座高等学府所描绘的蓝图,仍然完整地矗立在原地,整整一百年还持续发挥其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何尝不是我们和这个时代的幸事?这难道不正是所有建筑师们一直所追求的建筑的永恒之道吗?由衷感谢王连,张黎明,马军立,郑英杰,马腾, 谷向鹏,
一直致力于沈阳建筑史研究的建筑师杨硕,曾在本号发表长文《奉天驿建筑师考证及建筑风格探究》,探讨过几位日本建筑师的求学和从业经历以及风格源流。最近,他又挖掘出大量史料和图片,发现一批在沈阳留存有作品的欧洲建筑师。经过对材料的整理和考证,杨硕撰写了一系列图文来介绍这些人物,本期推出第一位,奥地利建筑师盖苓和他设计的东北大学理工楼。
杨子江水彩画《东北大学理工楼》如今,当我们可以看到盖苓为东北第一座高等学府所描绘的蓝图,仍然完整地矗立在原地,整整一百年还持续发挥其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何尝不是我们和这个时代的幸事?这难道不正是所有建筑师们一直所追求的建筑的永恒之道吗?由衷感谢王连,张黎明,马军立,郑英杰,马腾, 谷向鹏,陈鑫,杨树, 杨子江、袁海光等老师的帮助和鼓励。特别感谢英格博士(Dr. Inge Scheidl)耐心解答我的问题,并授权使用盖苓先生绘制的东北大学理工楼效果图。参考资料:[1] 《张学良与辽宁教育——二十世纪初叶辽宁教育纪实》, 张景悦,董慧云,张秀春著,香港同泽出版社,1993年[2] 《东北大学一览》,1926年12月[3] 《Rolf Geyling – Der Architekt zwischen Kriegen und Kontinenten》, Inge Scheidl,Bohlau 出版社,2014年注:本书中文版《罗尔夫·盖苓:辗转于战争与几大洲之间的建筑师》已由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4] 《Von Österreichern und Chinesen》,Gerd Kaminski,Else Unterrieder, Europa出版社,1980年[5] 《Franz Geyling: Family History and Personal Memoirs – Early History through the China Years》,Franz Geyling, 2012年[6] 《Handbuch des Österreichischen Auswärtigen Dienstes. Band 1:1918 – 1938, Zentrale, Gesandtschaften und Konsulate》, Rudolf Agstner,LIT Verlag Münster, 2015年 来源:开车出发去旅行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