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首次描写的驰道,居然在我生活了十几年的陇西高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7 07:50 3

摘要:正在研读《资治通鉴》,今天阅读的是:始皇巡陇西、北地,至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已,更命曰极庙。自极庙道通骊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治驰道于天下。

正在研读《资治通鉴》,今天阅读的是:始皇巡陇西、北地,至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已,更命曰极庙。自极庙道通骊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治驰道于天下。

有这样的心得体会

"始皇巡陇西、北地,至鸡头山,过回中焉。"当竹简上的墨字在烛火中跳跃时,我的砚台正凝结着深秋的寒露。这些被史笔凝固的句子,在千年后的深夜里突然有了温度——三十六年金戈铁马的皇帝,此刻正策马掠过我的纸页,青铜车驾碾过竹简的纹路,在陇西高原卷起历史的烟尘。

那应该是春寒料峭的三月,渭水尚未解冻,咸阳城的晨雾里却已传来战马的嘶鸣。黑色旌旗如乌云漫过秦川,玄甲卫队踏碎薄霜。始皇帝的御辇碾过刚解冻的陇西古道,车辙里渗出的不仅是融雪,更是一个帝国对疆域永无止境的丈量。鸡头山的巉岩上,想必还留着当年车驾的青铜残片,在某个雷雨夜突然泛起幽幽冷光,惊起山间栖息的鹞鹰。

回中道上,戍卒们用冻裂的双手夯筑着甬道。那些被夯土机压实的黄土里,混着役夫们的汗血与眼泪。《汉书》说"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可谁曾细数过每棵青松下的亡魂?骊山前殿的廊柱下,工匠们用赭石粉涂抹着祥云纹样,却不知自己的命运将随着阿房宫的火光灰飞烟灭。极庙的香火昼夜不熄,可那些缭绕的烟气里,究竟藏着多少黎民破碎的祈愿?

我在午夜合上泛黄的卷册,忽然听见咸阳城垣坍塌的轰鸣。那些穿越时空的驰道,像血管般在大地上蜿蜒,却在每个驿站都结着痂——那是被苛政灼伤的伤口。青石板上深深的车辙,是帝国沉重的年轮,也是庶民脖颈上的枷锁。当始皇帝的车队第无数次碾过新铺的黄土时,某个黔首的草鞋正陷在泥泞的阡陌,他抬头望见云端渐远的旌旗,浑浊的瞳孔里映出整个王朝的倒影。

最后以词记之。

清平乐·读秦纪
驰道贯长空,夯声震九重。
极庙香残春殿冷,骊山夜火犹红。
陇西云卷玄旗,咸阳月照遗宫。
千载夯痕成谶语,尽在庶黎泪中。

来源:大婷聊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