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31日将迎来第8个“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日”。3月26日上午,“沐手敬书 江苏缅怀”—江苏省暨南京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林举行。省、市、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及捐献者家属、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之友协会骨干志愿
3月31日将迎来第8个“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日”。3月26日上午,“沐手敬书 江苏缅怀”—江苏省暨南京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林举行。省、市、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及捐献者家属、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之友协会骨干志愿者、4所医学院校师生等近千人来到现场,肃立默哀并敬献鲜花,缅怀纪念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
“我们现在是一家三代捐友。”南京市玄武区捐友分会秘书长陆夏的母亲是一位曾参与过抗美援朝的医务工作者,早在2004年,母亲在癌症重病时便向儿子提出“捐献遗体”的想法。“当初我还不怎么认同,但是母亲说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该在最后的阶段为医学事业做些贡献,这些话深深触动了我,也就同意了。”陆夏告诉记者,母亲过世后不久,2005年自己就受到母亲影响也签署了遗体和器官志愿捐献协议。“2020年的时候,我的女儿也是受到我们的感染,也登记了捐献意愿,成为我们捐友的一部分。”陆夏欣慰地说。
而在退役军人宋含江看来,遗体和器官捐献就是“应该做的事”。1999年,宋含江通过报纸了解到遗体和器官捐献的相关故事,深受感动。“后来我就主动打听什么地方可以进行登记,在战友的介绍下在南京市红十字会登记正式成为捐友。”如今,宋含江已成为南京市捐友协会副会长,参与到咨询、登记、办证等捐献相关日常工作中。提及二十多年前的“毅然”,宋含江直言,“我们认为这对自身没什么大影响,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点事。医学事业在发展,如果我们能把遗体捐献出来供医学院的学生作为解剖实习之用,可以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也是为后代谋福利。”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的研一学生朱子昂和同学们也来到现场参加缅怀纪念活动。作为医学生,朱子昂感慨地说,“这些被称为捐友的‘大体老师’用生命最后的馈赠为医学教育和科研搭建了不可或缺的桥梁,这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深沉的爱意。我们也会心怀感恩,不断地勤奋学习和精进医术。”
记者从江苏省红十字会获悉,截至目前,全省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登记人数累计达到52.5万人,全省人体器官捐献累计达到1911例,遗体捐献累计达到6814例。
南京市捐友协会副会长宋含江介绍,南京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登记人数累计9万人,遗体捐献累计 3744例,人体器官捐献累计461例。“‘真爱永恒——沐手敬书 金陵缅怀’的策划由南京市红十字会在2023年首次提出,目的是缅怀致敬南京市的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弘扬大爱精神,传播捐献理念,提升社会公众对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据了解,今年的“真爱永恒—沐手敬书 金陵缅怀 ”活动继续在11个市辖区和江北新区设置签字点,众多市民手书“人道、博爱、奉献”,表达对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的缅怀和敬意。在26日上午的缅怀纪念活动中,这些手书被粉碎后与营养土一起撒在纪念林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陶善工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