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北平新文艺事业的“春天”(石碧兰)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6 03:28 3

摘要: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北京市委、市军管会和市政府落实党中央城市工作政策,按照“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十六字方针全面接管北平行政机关、工厂企业和文教机构等,社会秩序迅速稳定下来。文艺作为文化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接管过程中受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北京市委、市军管会和市政府落实党中央城市工作政策,按照“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十六字方针全面接管北平行政机关、工厂企业和文教机构等,社会秩序迅速稳定下来。文艺作为文化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接管过程中受到极大重视。

汇聚良乡,做好文艺接管准备

在北平和平解放之前,中共中央就已经开始谋划北平和平接管的相关事宜。在当时的情况下,顺利接管北平意义重大。全国甚至世界都在猜想,中国共产党从农村进入城市以后,如何将“山沟沟”里的管理经验用于城市。各界都把接管北平当作共产党能否解放全国、能否管理城市及工商业的测验。对于共产党来讲,北平是城市接管的“实验室”,将这场“实验”做好,尤为重要。

从1948年12月开始,数千名准备接管北平的干部先后抵达良乡参加培训。中共北平市委针对如何进行接管北平的工作发布党内通告,任命叶剑英为军管会主任及市长、徐冰为副市长,并对接管北平的中心任务及执行方式做了具体要求。

良乡整训期间,文化接管工作受到极大重视。叶剑英在良乡接管干部会上的报告中就提出“对接管文化要慎重,尊重文化界,要斯斯文文地对待他们,让他们逐渐能为人民服务”。12月21日,军事接管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简称文管会)奉命成立,负责接管北平文化工作,钱俊瑞为主任,沙可夫为副主任。文管会以华北大学干部为主,包括三个文工团、一个创作组、一个美术工作队共400余人,下设教育、文艺、文物、新闻出版4个部门。

文管会在良乡进行了接管前的整训,除学习《中央关于新区接管教育方针》《中宣部接管新闻机关的指示》《中央关于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的决定》以及工商业政策等重要材料之外,还多次召开会议,针对接管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纪律等进行民主讨论,统一思想认识,为入城全面接管文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提前宣传“演练”,培养骨干力量。接管干部在良乡整训期间,北平西郊已经解放。为积累宣传工作经验,文管会派出文工团到门头沟、石景山宣传动员,同时组织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学生开展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传播了党的文化思想和政策,也培养了接管城市文化工作的骨干力量。

制定科学计划,克服不利条件。虽然文管会有400多人,但是对于接管北平文化工作来讲,人员远远不够。为克服这一不利条件,文管会通过讨论决定,进城后首先组织文化机构主要负责人开会,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政策,然后先接收重要单位,比如学校中的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再循序渐进地接管全部单位。

抽调人员“入关”,商定接管计划。东北电影制片厂是中共领导创建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厂,工作人员经验丰富。因此,中央决定东北电影制片厂南下进入北平,协助文管会接管北平电影事业。1949年1月初,东影23人抵达良乡,并带来30多部进步影片。在东影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这些影片先在石景山、长辛店等西郊地区放映。随后,“入关”的工作人员合并到文管会电影处,负责入城后制片厂的接管及新电影的放映。

注重吸收经验,用于北平接管。天津比北平解放时间略早。当时北平文管会副主任沙可夫专门赶到天津,做了一次简短访问,然后在北平军管会第二十七次汇报会上,详细讲述了天津文化接管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按照规定,伪报纸要停刊送审,所以很多报社都送来三个月的报纸,要求审查,想在审查后及时复刊。但是天津军管会没有提前安排人员进行审查,也没有制定审查条例,因此接管报社的工作非常被动。在沙可夫汇报之后,北平文管会根据天津文化接管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及时调整了相关政策。

1月18日,在一系列紧锣密鼓的筹备后,军管会召开汇报会,标志着入城准备工作基本就绪。2月3日,文管会入城,正式开始接管工作。

进驻北平,全面接管文艺事业

此前,一些新解放城市没有处理好“接”与“管”的关系,把一个机构弄得支离破碎。接管北平之前的良乡整训中,就已经明确了“接”与“管”的关系,即“接”就是为了“管”,“接”必须服从“管”,必须把一个机构一个系统整体地接下来,以后再按性质分给有关部门去管。对文艺部门的接管就按照这个大方向进行。进城后,文管会分别在总布胡同记者公会、艺专旧址、贡院西大街旧艺专宿舍、方巾巷、赵堂子胡同等处办公。

接管过程中,文管会设置了接管代表与联络员两套接管体系。接管代表负责向被接管机关全体人员讲话,说明政策及具体办法,同时提出被接管机关人员去留意见并请上级批示。联络员切实执行接管政策,深入了解并反映接管对象的情况,传达并解释接管的方针与办法,清理点收接管的资财、档案及账册,登记被接管机关的人员并做初步审查。接管时,一般先召开负责人及工警大会,由军管会代表宣布接管方针、政策,并征询代表意见。接着开全体大会,宣布正式接管。接管以后,人员的生活、业务由文管会处理,并酌情留军管代表或联络员驻于该处,直到正式移交管理机构为止。

关于旧人员,接管方针是维持原状,逐步改进,总的精神是“动大的,不动小的;动少数,鼓励多数”。除新闻出版部所接管的各报社、通讯社的编辑记者一律停止工作,等待甄别后再行决定以外,其他机关、学校一律以留用为原则。同时,根据旧人员的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方法。不称职的工作人员,在本单位调换工作,或者帮助找其他适合的工作;思想落后、生活腐化的人员,在单位内部培训改造,改造成功的帮助就业,改造不成功的则遣散;思想反动的人员必须撤职查办;年纪大或者生病的人员,给予一定退役金或者养老金,维持基本的生活。

文管会通过同地下党与进步群众联系,并由派驻的联络员实地调查,对各文化机关学校的人事关系和人员的政治面貌、学识技能、群众影响等大致了解后,最终决定人员的去向。比如,接收的演剧十队及前“剿总”军乐队队员并入华北人民文工团,演剧二十三队及电影放映二十七队队员解散,分别介绍参军、入学或转业。并且,通过各机关自行组织学习、授课辅导、举办演讲会等方式对留用人员进行思想教育。

通过一系列举措,文管会顺利接管了北平的文化教育机关。截至3月20日,共接管了61个单位,其中文艺处接管了中国电影企业公司第三制片厂、四维剧校第三分校、国民电影院等17家文艺单位,其中大部分拟在接管后移交华北政府文艺工作委员会。

3月以后,接管工作开始由“接”向“管”过渡,重心放在已接管对象的人事、生活与业务的管理。比如文艺部门组织电影审查委员会,取缔有不良影响的影片,暂时停演55出平剧。同时开展了一系列新业务,比如接管国民大戏院和建国东堂以后,将其作为文艺宣传场所,上演了《赤叶河》《解放》《白毛女》等剧,并开始酝酿改造旧戏和旧艺人。

推陈出新,积极改人改戏改制

坚持新文艺的方向不动摇,实现从旧文艺到新文艺的平稳过渡,是接管新解放地区文艺工作的基本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教育和耐心引导下,北平的旧文艺接受了一场推陈出新的洗礼。如开办艺人讲习班,鼓励旧艺人投身党的新文艺事业;上演以《白毛女》为代表的新文艺作品,受到大众热烈欢迎;火速开展工人文艺创作,激发工人的创作活力,为文艺事业进一步发展积蓄了重要力量。

北平是旧戏曲演出荟萃之地。早在进城之前,解放区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就开始思考戏曲改革工作。1948年7月,周恩来在西柏坡同话剧工作者马彦祥谈话时指出:“过去几年我们比较重视话剧、电影,对于旧剧重视得少了点。今后我们要进大城市了,旧剧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旧剧问题很复杂,它是过去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艺术遗产,人民喜爱它,它的观众比话剧不知要多几十倍!我们怎么能不重视它?但是它还需要改造。”并建议马彦祥以后参加旧剧改造的工作。

北平解放以后,在文管会文艺部下设旧剧科,专门负责联系旧艺人、改革旧剧相关工作。北平的戏曲改革工作由旧剧科组织开展,具体做法是开办北平市戏曲界讲习班,上课地点在天桥万盛轩剧场,被称为“天桥戏曲讲习班”。讲习班的宗旨是通过学习进行思想改造和业务革新。讲课内容是社会发展史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文艺发展方向。通过讲习班的举办,开始了戏曲“三改”,即改人、改戏、改制。

改造旧文艺的关键是改造旧艺人。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方式对旧艺人进行改造,让广大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新中国文艺事业。北平戏剧界讲习班邀请欧阳予倩、田汉、周信芳、洪深等名家授课,重点是改造艺人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旧艺人逐渐认识到,文艺应当启发人民的政治觉悟,鼓舞人民的劳动热情,做到人民看了戏、听了戏有益处。通过讲习班,昔日被压迫的旧艺人深感时代的变化,将自己看成光荣的新社会的演员,而不是旧社会所称的“戏子”,并认识到要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创作出服务人民群众的文艺作品。

对于新解放地区的文艺工作来讲,改造旧文艺是重中之重。1949年2月,曲艺界举办了一次春节堂会。首场由名演员顾荣甫表演双簧,说的是原封未动的旧词。刚讲了几句,台下工人就喊:“这些旧玩意对生产没好处,我们不要!”旧艺人也逐渐明白了旧文艺改革已是箭在弦上。

在北平市文管会领导下,以及赵树理、王亚平、苗培时等人的倡导下,成立了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团结了一批有志于发展大众文艺的新文艺工作者和解放前在北平从事曲艺、新闻、教育工作的文化人,开展了大众文艺创作研究活动。同时,在前门箭楼成立了一个大众游艺社,演唱新曲艺。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还出版了刊物《说说唱唱》,培养了不少新生力量,壮大了文艺队伍。

戏曲改革的基础工作是改制。当时北平的戏曲改制是围绕改造旧戏院——华乐戏园进行的。北平解放后不久,华乐戏园就被接管。接管之初,戏院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旧有职工队伍成分复杂、演出时场内秩序混乱、存在进行中间剥削的经励科制度、内部矛盾复杂等。改制过程中,被留用人员一律改为固定工资制,并制订了正规的职工上下班和学习制度。原来部分由“三行”提供的服务,被剧场设置的饮茶处、小卖部等经营部门取代。同时严格把好剧目关,坚决反对上演政府明令禁演的剧目,并说服剧团自动放弃上演内容反动和不健康的剧目。

除了禁演旧戏,还鼓励改革旧戏,大力提倡剧团编演新戏。“改戏”是以“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的原则,对旧戏进行必要的“消毒”。因编写新戏成本较高,剧场规定凡上演新戏,可改变与剧团的分账比例,甚至剧场可不分账。

改革旧文艺的同时,在新解放城市上演新文艺。北平解放后,在天安门前召开了庆祝解放大会。开会前,先有华北大学文工一团的同志们打腰鼓。他们穿着清一色的农民衣裳,头上系着雪白的羊肚子手巾,在成千上万的群众中击鼓跳跃,身手矫健,动作豪放,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北平市民看到之后都惊叹:解放区的文艺,竟有这样粗犷、振奋人心的美,真是令人着迷!

入城之后,文工团开始上演解放区戏剧,《白毛女》在原国民大戏院连续演出36场,《王大娘赶集》《赤叶河》《红旗歌》等剧目也纷纷上演。北平市民被解放区文艺的新风貌所吸引,为刘胡兰等人物的英勇精神所感染,纷纷表示,这些新文艺作品不仅传承了民族文艺形式,而且充满着生命力和战斗力,让大家第一次在舞台上看到了“人民”,了解到革命工作的重要与伟大,更看到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人民为解放事业而艰苦斗争。就这样,解放区文艺成功占领了北平的文艺舞台。

响应号召,掀起工厂文艺热潮

文艺处多次召开工厂业余文艺工作者和各文艺团体下厂的文艺工作者座谈会,研究如何开展工人群众的业余文艺活动。会议号召文艺工作者多下工厂,创造反映工人新生活的文艺作品,帮助工人群众建立业余文艺组织,培养工人阶级文艺骨干,发动工人进行业余创作。

1949年6月13日,北平市总工会筹委会同北平市文管会联合召开工厂文艺工作座谈会,就文艺工作者下厂工作的创作问题、组织问题等展开讨论。彭真在讲话中指出,北平文艺工作者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工人,文艺工作者一方面要加强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和工人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的工人文艺。随着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北平市文管会响应会议号召,大力开展工厂文艺工作,积极克服过去工厂文艺工作领导不统一,缺少沟通渠道,不能及时解决问题的缺陷,有计划地组织文艺工作者下厂工作,召集青委文艺部、青年艺术剧院、华大二团等团体的文艺工作者集体学习,研讨工会工作、工厂民主运动及文艺普及等问题。

9月20日,文艺处分别到人民印刷厂、被服厂、电信局、七十兵工厂、石景山钢铁厂及发电厂、长辛店铁路机厂、新华印刷厂等单位辅导培养工人文艺干部,帮助推动工厂文艺工作,并请华北平剧院、人民文工团组织小型文工队,到工厂做示范演出。同月,北平市工厂文艺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心工作是建立北平市工人俱乐部,帮助各厂组织俱乐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厂文艺辅导及创作工作。第一批即组织了各单位文艺工作者30余人,对十几个厂矿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辅导。

经多方努力,工厂文艺工作面貌一新。石景山钢铁厂在恢复生产并向北平送电以后,因火车不通,煤源中断,很快闹了煤荒。老工人建议挖掘贮煤场中被积土深埋的陈煤,以渡难关。于是,全厂很快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挖煤运动。职工们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顶着风沙,唱着《我们工人有力量》和自编的《挖煤歌》,日夜奋战,挖出地下藏煤,缓解了燃料短缺的困难。这首《挖煤歌》成了当时职工们最爱唱的流行歌曲,“西北风儿吹哟,煤烟儿到处飞哟,解放的发电厂哟,从此放光明哟,保证不停电哟,兄弟们加油干哟……”

在接管原北平七十军工厂后,接管人员分头向工人教唱新歌,成立歌咏短训班、秧歌队,工厂业余文艺活动火速开展。一些专业文艺团体也下厂演出,在国子监搭起临时台子,工人看了歌剧《刘胡兰》,留下很深的印象。厂里爱好戏剧、曲艺、歌舞的积极分子纷纷要求参加业余文艺活动,建立曲艺组。1949年10月1日,工人们满怀豪情,举红旗,敲锣鼓,唱新歌,呼口号,兴致盎然地列队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对北平的成功接管,是旧中国到新中国这一历史性大变革的缩影。它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打碎一个旧中国,也有能力管理好城市,领导人民建设一个新中国。其中,对文艺事业的全面接管和改造,既为新中国文艺事业提供了重要基础,也成为中国现代文艺发展的一次成功预演。

来源:近代史飙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