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气预报的诞生始于数据采集。气象工作者通过地面观测站、高空探测设备及卫星遥感技术,实时收集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数据,经过高精度数值模型的运算,推算出未来的天气变化。对于气象灾害防御而言,预报预警信息准确,至关重要,而气象观测犹如洞察灾害的“眼睛”,是精准预
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近日,记者走进南阳市气象台,揭秘天气预报的诞生过程。
天气预报的诞生始于数据采集。气象工作者通过地面观测站、高空探测设备及卫星遥感技术,实时收集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数据,经过高精度数值模型的运算,推算出未来的天气变化。对于气象灾害防御而言,预报预警信息准确,至关重要,而气象观测犹如洞察灾害的“眼睛”,是精准预报预警的基础。
【南阳市气象台台长 周鑫:我们通过综合气象观测,包括高空和地面等观测手段,采集气象实况资料,经过复杂的模式运算,推算出未来气象要素分布情况。最后经过各级气象预报员会商,结合地形、气候特点,综合研判得出精准的预报结论对外发布。】
据统计,2024年,我市气象部门在三夏、三秋等关键农事节气及汛期、大气污染防治、森林防灭火等重要时期,发布精细化预报等各类服务材料1100余期,发布预警信号155期,为群众根据天气安排工作生活提出了科学的应对建议。接下来气象部门也将继续开展以预警为先导的递进式气象服务,有效缩小早期预警差距,更全面、具体地服务社会。
南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记者 郁文博 黄金 报道
来源:新浪河南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