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晨光熹微中,该县南河店镇民族中学的学子们身着整齐校服集结完毕。从校门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15公里征程,沿途经过西庄古桥、郭营风洞等历史地标,每一步都丈量着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这种"移动的思政课堂",让学生们在汗水浸透中触摸历史温度,在集体协作中淬炼意志品质。
春意盎然启新程,红色基因代代传。3月25日,南召县南河店镇民族中学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爱国精神”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远足研学活动。
晨光熹微中,该县南河店镇民族中学的学子们身着整齐校服集结完毕。从校门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15公里征程,沿途经过西庄古桥、郭营风洞等历史地标,每一步都丈量着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这种"移动的思政课堂",让学生们在汗水浸透中触摸历史温度,在集体协作中淬炼意志品质。
南召县南河店镇民族中学学生李文静说:“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民族的脊梁,今天的跋涉让我懂得爱国不是口号,而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担当。”
在南召县南河店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们有的铺开宣纸,以兼毫笔蘸松烟墨、有的用天青点染山峦,在传统青绿山水画中注入现代审美、有的则在围棋教室展开“楚汉争霸”对弈,将棋盘化作微型战场......孩子们用当代视角重新诠释传统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书写青春的华章。
南召县南河店镇民族中学学生王梓杨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学生,我认为此次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我最喜欢的是书法,我认为写书法能陶冶情操,我认为这次活动对我们来说十分有意义。”
在基地开辟的“耕读园”中,迎来特别的劳动实践课。学生们手持铁锹翻耕黄土,老师们耐心地向同学们讲解春耕备耕、不违农时的田间劳动常识,演示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大家按照分工认真进行翻土、播种等劳作,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干着,虽然手上沾满了泥土,但丝毫影响不了他们的热情,个个都沉浸在劳动的快乐中。
近年来,南召县始终将红色教育作为培根铸魂的战略工程,通过打造"红色研学路线""非遗传承工坊""田间课堂"等特色载体,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成长血脉。南河店镇民族中学的创新实践,正是我县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的生动注脚。在这片承载着革命荣光的土地上,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正以赤诚之心,书写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答卷。
南召县南河店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负责人张道君表示:“孩子们在基地聆听英雄故事,用画笔描绘心中丰碑,以泥土塑造革命场景,通过多元化的沉浸式体验,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心灵震撼。同时我们基地始终秉承“实践育人、劳动启智”的理念,致力于为青少年打造一个亲近自然、体验劳动、感悟成长的实践平台。在这里,同学们将走出课堂,走进田野,通过亲手种植、手工制作、团队协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谛,体会劳动创造幸福的深刻内涵。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五育融合”新路径,继续开展红色研学、劳动实践、文化寻根等活动,为南召县推动素质教育改革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全媒体记者:孙胜笛
来源:南召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