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的未来不在贵州,但NBA为何钟情此地?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7 08:39 3

摘要:织金县城里,身穿校服的学生随处可见,他们三五成群,或聚集在早餐店的门口,或说笑着赶往各自的学校。这样的场景,在大城市可不多见。

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早上。

织金县城里,身穿校服的学生随处可见,他们三五成群,或聚集在早餐店的门口,或说笑着赶往各自的学校。这样的场景,在大城市可不多见。

我和同事驱车从他们身边驶过,直奔县城东北而去。我们的目的地是织金八小,听说这所学校的女篮每天7:30训练,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决心去一探究竟。

一株株正在盛放的紫叶李从车窗里向后退去,我特意看了下手机,温度是2摄氏度。

抵达织金八小的时候,不远处山坳里的炊烟尚未散去。我们向校门走去,担心设想的画面不会出现。

但我们刚一进入校园就听到了教练们的喊声,视线循着声音向左,田径场上,女孩子们正排成一列跑圈呢,呼出的水汽凝成雾气,缭绕在她们通红的小脸上。

我如释重负。

前天夜里我们抵达织金时,一度怀疑导航出了问题。

剩余距离显示还有1公里,依旧看不到任何城市的灯光。事实上,最后十几公里路程,除了一个牵着水牛的老汉,我们再未见到任何人影。

我同事不断放大、缩小地图,试图找出城市存在的蛛丝马迹。“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住的是郊区,参加的活动在市区?”我猜测。

就在此时,织金县城赫然出现了。原来刚才一直是山在隔绝我们的视线,此刻我们行驶在另一侧的半山腰,山脚下就是织金的万家灯火。

“我一直有一个当篮球明星的梦想”

而现在我亲眼看到,在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县城,有一群女孩正在教练的带领下系统地练习篮球。

这再次印证了我的一个观点:永远不要低估篮球在中国的影响力。

“加速!加速!还有最后一圈!”教练员的喊话把我从精神世界拽了回来。女孩子们正全力冲刺。随后,她们聚集在乒乓球台稍作休息,集体向篮球场走去。有球训练要开始了。

她们在教学楼前脱掉外套,露出里面的球服和紧身衣,她们要穿这个训练?我问她们冷不冷,她们说不冷,因为刚才已经热过身。

她们一人拿了一颗篮球,练习变向运球通过全场,最后上篮终结。

有几个孩子球性还算不错,技术动作运用比较娴熟,有的甚至颇有斯蒂芬-库里之风——她们都喜欢库里,也愿意在训练中模仿他。而大多数孩子则是初学者的水平,上篮总是不进。

水平参差不齐,但有一点出奇的相似,那就是她们都志向远大:有的想进国家队,有的想成为职业运动员。只是她们都不知道WCBA的存在,更不可能知道那是通往梦想的必经之路。

孩子们的梦想总是这样不着边际且缺乏细节,守护梦想的任务属于成年人。

李玉华是织金八小的体育老师,也是篮球队的主教练。他告诉我,他们的男队曾经拿到过全省第一,女队起步晚,学生和家长们参与的意愿也低,目前最好的成绩是全县第4。

“希望有一天能带着这些孩子走到更高的舞台上去。”他说。

现实地来看,省级比赛大概是李玉华和队员们的极限。一旦升入初中,她们中的绝大部分将无球可打。高中,即便她们幸运地进入全省“霸主”铜仁民族中学女篮,她们也只能偶尔凭借外卡进入耐高南区赛,然后被省外豪强轮番吊打。

贵州迄今唯一一个WCBA球员周欢(右)

还有更现实的。在贵州,成为职业女篮运动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贵州直到2019年,才出现了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职业女篮运动员周欢,她以第30顺位被大庆女篮选中,只在WCBA打了2个赛季17场比赛,总共得到18分。

贵州,一个遍地都是超级工程的省份,却也是无可争议的女篮洼地。中国女篮的未来,不在这里。

如果你从宏大叙事跳出来,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一个从教十年只获得3次篮球相关培训机会的体育老师,正把自己学生时代和在网络上学到的有限的篮球知识杂揉起来,带领山里的女孩子们成长。

对于她们来说,“走到更高的舞台”的重点不在于“更高的舞台”,而在于“走到”。

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流淌着不为人知的汗水,以往的她们是孤独的。直到“NBA关怀行动·女生主场”青少年女子篮球公益活动在这里落地,情况终于发生了一些改变。

“女生主场”由NBA中国与蚂蚁集团携手发起,是NBA关怀行动首个专注女子篮球的社会公益项目,旨在通过篮球教育,为欠发达地区的女孩提供成长的沃土和展示的舞台,帮助她们在成长道路上勇往直前、全面发展、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罗伯特-霍里、巴特尔、郑海霞与孩子们合影

去年8月,“女生主场”在内蒙古科右中旗正式启动。NBA为当地带来的,不止是一座好看到足以给人带来审美享受的高品质球场,还有乡村地区最紧缺的东西——篮球教育资源。

作为启动仪式的序曲,NBA中国从美国请来了NBA国际青少年发展顾问布莱恩-加姆罗斯,为科右中旗的教练们进行了为期3天的培训。

除了讲课,他也带着大家玩游戏,他希望借此传递一个观念:“篮球应该让孩子们感到有趣、有魅力,这样孩子就会喜欢打篮球……在比赛中展现出激情。”

而这一次,除了与科右中旗风格相似的球场,“女生主场”还给织金带来了巴黎奥运会女篮金牌得主、WNBA总冠军成员萨布丽娜-约内斯库的祝福,以及中国女篮名宿、原WNBA芝加哥天空队队员陈楠的亲身示范和教学。

3月18日下午,织金县平远古镇的广场上,紫叶李花绽放成粉红色的云团,将“女生主场”映衬得更加绚丽,织金一小女篮和织金八小女篮的比赛在这里举行。

两支队伍分别以当地特产“皂角”和“竹荪”命名,执教她们的,分别是陈楠和前职业女篮运动员赵唐薇。

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音乐,MC报出球员号码和姓名,女孩们逐个跑到场上,与队友击掌、向观众致意,俨然一个个“职业运动员”。李玉华说,队员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仗,“她们一个个都很兴奋。”

她们对抗激烈,频频倒地抢球,展现出极强的求胜欲。

尽管由于比赛经验不足而经常出现带球走、二次运球违例,训练的痕迹还是清晰可见:她们的变向过人驾轻就熟,她们的转身摆脱灵动机敏,她们的急停跳投有模有样,她们的快攻和传切意识都初具雏形。

比分胶着,连见惯了大场面的陈楠也认真起来,时而隔空喊话、远程调度,时而叫出暂停、面授机宜。

场上寸土不让,场边“助威团”的竞争也逐渐白热化,几十个童稚的声音汇聚成磅礴的音浪,震动着每个人的耳膜。

“八小加油!”“小皂角加油!”他们伸长了脖子,几十个小脑瓜随着进攻方向的变化而同频摆动。

“一小输是因为低调,一小让着八小呢。”

“那你们现在可以不用低调了!”

嗯,垃圾话倒是超级高水平。

最终,“小竹荪”险胜“小皂角”。李玉华说,孩子们的能力其实远不止于此,“但由于打得比赛太少,一个学期教学赛加正式比赛也就5、6场,她们对比赛的概念太模糊,上了场不知道怎么打,没比赛,她的思维就会狭隘。”

这正是女生主场的意义,它让苦于没有比赛的女孩子得到真正比赛的锻炼;它让山里山外得以沟通,让“进国家队”、“成为职业运动员”不再耽于幻想,因为真正的国手、职业运动员正在与她们对话。

她们需要被看见,也需要看见。

与发达地区的同龄人相比,她们的水平不高,但正如陈楠所说:“对于这里的孩子,打成什么样都很正常,她们首先是喜欢,能站在球场上就是成功的,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陈楠与曾琳等人对话

织金八小女篮的队员曾琳问陈楠:“尊敬的陈楠老师,请问我这种身高比较适合什么位置?”

陈楠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希望你今后无论是学习还是打篮球,一定要坚持下去。刚才你问我你的身高适合打什么位置?我要告诉你,篮球现在是位置模糊化,你要是能从1号位打到5号位,以后进国家队的希望就很大。”

观众们——包括我在内——都笑了,但我希望曾琳把这句话当真。

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在那个再平凡不过的早上。

女孩子们的训练仍在继续。此时,校园里的学生也逐渐多了起来。可能是急着到教室去,没有多少女孩子会驻足观看训练,她们对我们两个手拿相机的人的兴趣,多过篮球。

学生们从球场穿过,时不时将训练打断

“从边上走,不要从球场上走。”李玉华边盯着大家训练边担任“警戒”,帮队员们清空行进路线上的“闲杂人等”。

她们呼出的气仍然在凝结成雾,但她们似乎一点都不觉得冷。

“非常心疼,但没办法,她们每天都是这样,她们不怕冷,冬天下着雪,她们还把短的篮球服拿出来打。”李玉华说,“她们感觉穿着篮球服是一种自豪,有的下面连打底的都不穿,真的很心疼的。”

这天早上,她们不约而同穿上了女生主场为她们配发的球衣。球衣的下摆上,一只锦鲤正在追逐一朵五色花。

“我没有跟她们说要穿这件衣服,她们是喜欢,不愿意脱下来,我怀疑她们昨天睡觉都是穿着这件球衣睡的。”李玉华笑着说,“篮球她们舍不得用,都拿回家收藏了。”

她们穿着这件球衣在场上奔跑、跳跃、相互配合,她们沟通、交流、相互提醒,你教我一招、我传你一式……这球衣并不能抵御严寒,却可以让她们不再孤独,穿上它,她们就能感受到万千目光的注视,感受到“陈楠老师”的注视。

这是多么可贵的瞬间。

因为我知道,在贵州,尤其是在织金八小这样的城乡接合部,女孩子打篮球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她们要对抗的不只早上的寒气,还有匮乏的篮球教育资源以及外界对女篮根深蒂固的偏见。

“很多家长觉得女孩子打篮球、练体育会变得很粗壮。”李玉华说,“她们这种顾虑实际是不成立的。一个强健的体魄对孩子也很重要,体格好了,学习的专注度也会提升,这是毫无疑问的。只能说,有的家长的思维还没有打开,对体育的偏见还没有破除。”

可我们都知道,当一件事必须自证合理性、自证是“好东西”,这本身就说明它根基是薄弱的。

朗朗的读书声渐起,与篮球落地的声音形成美妙的和音,这意味着早训也接近尾声了。李玉华带着孩子们简单地拉伸,然后解散队伍,女孩们穿起校服奔向各自的教室。

角落里,女生主场捐赠的球车、地胶亲历了这一切。“这个地胶特别漂亮,如果铺上的话,一定会吸引更多女孩子来打球。”李玉华说,“我们现在从一、二年级开始,把女孩子的兴趣激发出来,让她们参与篮球。”

贵州的篮球很落后,但它总给我带来别样的感动。

在《这世上,竟有比波波和禅师更伟大的教练》一文中,我曾记录过几个因篮球改变人生轨迹的贵州女孩的故事。

李玉华给队员买的护具

唐瑜,小学因为打架换了四所学校。上了初中,又迷上网络游戏。开学报名,她拿着学费跑到网吧上网。后来看到铜仁民中女篮环城跑,她自告奋勇加入了球队,再后来,她成为了CUBAL一级联赛贵州省最强的控卫。她爸总说:“你要是不会打球,你能有今天?你早就嫁人了。”

小萍(化名),抽烟、喝酒、劣迹斑斑,“如果没人管,下一步就是抽白粉了。”唐瑜说。为了帮她走正道,她的小学校长把她送到了铜仁民中女篮,可她顽劣难驯,“三进三出”才完成蜕变。后来她考进了湖北一所本科院校,闲暇时还能打野球赚生活费。

有时候在大山里,多一块篮球场,就会少一个早早辍学嫁人的女孩。你永远不要低估篮球的神奇。

接下来,NBA中国还将继续和蚂蚁集团在更多地方开展该公益计划,并计划调动特色资源,将她们带去更多NBA在中国举办的篮球活动,为更多不切实际的梦想提供最走心的呵护。

在织金这个“织梦成金”的地方,“女生主场”的落地也正在编织新的梦想。

来源:篮球记者赵环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