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烟火气”点亮“夜经济” 多业态激发新活力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7 09:12 3

摘要:热气腾腾的烧烤、香气扑鼻的甜品、清爽可口的奶茶,五彩斑斓的霓虹灯下,圣城街道前朴里特色小街上热闹非凡;不远处的后朴里夜市,同样是人来人往,吆喝声与欢笑声交织出一幅充满活力的“夜经济”画卷。

寿光融媒讯(记者袁萍)热气腾腾的烧烤、香气扑鼻的甜品、清爽可口的奶茶,五彩斑斓的霓虹灯下,圣城街道前朴里特色小街上热闹非凡;不远处的后朴里夜市,同样是人来人往,吆喝声与欢笑声交织出一幅充满活力的“夜经济”画卷。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夜经济正显现出旺盛的活力,寿光市着眼当下,创新打造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烟火气”消费活动,通过发展“夜经济”推进多层次城市商圈建设,为城市消费增添新动能。

“夜经济”升温

烟火气升腾

华灯初上,圣城街道前朴里特色小街再次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在这条百余米的小街上,菜煎饼、哈尔滨烧烤、幸福炒鸡架、奶茶冰激凌、铁板鱿鱼等各色美食吸引着众多食客。

“天暖和了,人气也上来了。”“最近销量还算不错。”……说起最近生意,多家店铺负责人表示肯定。记者在现场看到,现场顾客不少,有的店铺门前甚至排起了小长队,还有的商家一边开门营业一边现场开直播,生意很是不错。

“享受美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还能打卡游玩。”确如顾客所言,作为寿光新晋夜市“打卡地”,小吃街引入特色商家,发展“网红”街景、夜市等新业态项目,创新性增设箱式店铺,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消费、打卡。

傍晚六点,刚踏入后朴里夜市便与浓浓烟火气撞个满怀。西侧街区,商家的吆喝声、顾客的谈笑声,融汇成夜间的热闹景象。东侧美食区,不少市民正与三五好友围坐在小方桌边开怀畅饮、大快朵颐,美食街上人流如织,摊主热情的吆喝声和顾客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热气腾腾的夜市映射出浓浓的烟火气。

“我家就在附近,下了班经常带着家人来夜市逛逛,吃吃美食,感受一下热闹的氛围,幸福感满满。”家住一中花园的李女士正带着孩子在夜市闲逛。她告诉记者,自己最喜欢夜市的“烟火气”,各类美食集聚一堂,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美食香味,挑动着食客们的味蕾。下班后,与家人一起来逛逛,品美食、赏夜景,心情惬意。

人间美味,市井烟火,满是生活气息。除了餐饮美食类夜市,寿光还打造了不少主题夜市,如文创夜市、非遗夜市等,这些特色夜市不仅丰富了夜市内容,还满足了市民个性化需求,让城市的“烟火气”愈发浓厚。

地摊经济长远布局

创造就业新平台

“纯手工果汁要不要?”“好吃的烤串,一元一串啦!”……在人民广场新兴街夜市,商贩们纷纷叫卖着自家的招牌商品。

“我在这里经营七八年了,收入很稳定。每年天气转暖后,生意就会越来越好。”一位卖小吃的摊位前,四五位顾客正在排队,老板脸上挂满笑容,热情地招揽着。旁边,烘焙蛋糕摊位上同样人气十足,摊主边介绍新品边为顾客打包。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动手做美食,去年参加了一期新华青年夜校培训班后发现了商机,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又外出学习了一段时间,学成归来后专职干起了烘焙。

除了长期在夜市经营的摊主,现场还有不少上班族傍晚来“练摊儿”,他们主要售卖网红蛋糕、手工制品等小商品,感受城市烟火气的同时过了一把“老板瘾”。

“00后”摊主王永惠平时有自己的工作,利用晚上业余时间经营小摊,挣点“零花钱”。在她的摊位上,形式多样的儿童玩具吸引了不少顾客驻足。“随着天气转暖,人流量会逐步增加,相信生意会越来越好,争取干上两个月能给爸爸换部新手机。”第一次“练摊”的王永惠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

“前期我们经过多方考察,发现‘网红’街景、夜市等新业态项目很有前景,于是投资建设并运营了这条街。目前来看,效果不错。”在前朴里村,村干部介绍,特色小街运营以来,不仅增加了集体收入,还有效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带动了周边沿街商户的发展。如今,小街及北侧沿街商户一半以上来自周边村和社区。小街夜市带来人气后,该村及周边村的沿街商铺生意也火爆起来。

一直以来,“地摊经济”为市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生活服务,同时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在助力维护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市通过设置便民经营点、举办培训活动等方式,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为青年创业者、低收入家庭及外来人口等群体提供了更多增收机会。夜市经济的兴起,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更成为推动就业、激发城市活力的新动力。

强化保障

促进居民乐享消费

“没想到小吃街这么热闹,不但东西好吃实惠,管理也是规范有序。”在前朴里特色街,市民王女士和朋友流连于各个摊点之间,大饱口福的同时连连感叹。

据了解,为做好小街管理工作,前朴里村将商户纳入村生产网格中,安排网格员定期巡查消防和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并积极了解商户诉求,帮助协调解决。为进一步优化环境卫生,村里还根据每月“红旗楼道”的评选情况,为获评“红旗楼道”的整栋楼每人每月发放20元特色小街代金券,正向激励村民落实环境卫生的同时,拉动特色小街的消费,增进村民对本村产业发展的认同。此外,村里还为每家商铺统一配备了灭火器、灭火毯、安全出口标识、应急照明等安全设施,邀请食品安全专家为商户进行集中授课,不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检,让群众吃着放心、安心。

与过去“野蛮生长”的模式不同,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夜间经济同样需要规划和秩序。为此,寿光结合民生需求、消费习惯、安全环境等因素,积极链接多方优质资源,合理规划、因地制宜,让小摊位展现大文明。与此同时,各部门协同合作,创新举措,完善管理制度,开展了针对便民市场涨市溢市、餐饮油烟污染等专项整治行动,劝导流动摊点入市经营,劝导市场周边非机动车有序停放,确保城市烟火气在有序、安全、繁荣的环境中持续绽放光彩。

如今,寿光的夜经济不仅让黑夜亮了起来、人气聚了起来、商圈火了起来,在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的同时,打造了独具当地特色的新内容、新坐标,既给群众提供了就业增收渠道,又为消费者带来了新的休闲体验。

天气转暖,不论是“网红打卡地”前朴里特色街、现代繁华世界街区,还是新兴街夜市、全福元商场、万达广场、东郭古街……漫步寿光街头,烟火气息渐浓。“夜经济”一头连着居民生活,一头连着城市发展。在升腾的“烟火气”里,不仅有老百姓期盼的幸福生活,还有城市积攒的发展底气,可以说,培育夜经济不仅是全方位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也是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增强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抓手。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多元消费蒸蒸日上,离不开政策的托举支持和保驾护航。为了留住人间“烟火气”,守住城市“文明味”,做大做优“夜经济”,当前,寿光正积极培育新场景、新服务和新业态,不断释放消费新活力。各部门单位下足“绣花”功夫,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丰富硬件载体、拓展多元业态,增加消费场景,激发市场活力,有力、有序地推进“夜经济”健康发展,全力推动人气“聚”起来、消费“火”起来、生活“乐”起来。

来源:寿光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