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啥概念?2021年它公告净利润4.08亿,实际可能不到2亿!要知道,这货巅峰时期可是占了70%的市场份额,这反差,绝了!更狠的是,监管层这次雷厉风行,立案调查八个月就宣布退市,这速度,比五年前康美药业那事儿快了不止一倍,监管爸爸这次是真动真格的了!
-3月21日,证监会一纸罚单,直接把*ST普利锤死了,强制退市!这瓜真是又大又圆,瞬间引爆全网。
想当年,普利制药可是妥妥的-注射剂一哥-,创始人范敏华夫妇身家95亿,荣登海南首富,风光无限。
这才几年啊,就因为连续两年财务造假,利润虚增超5个亿,直接凉凉了。
真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先捋捋来龙去脉。
证监会披露,普利制药在2021-2022年间各种骚操作,虚构交易、调节成本,把利润注水超过50%。
啥概念?2021年它公告净利润4.08亿,实际可能不到2亿!要知道,这货巅峰时期可是占了70%的市场份额,这反差,绝了!更狠的是,监管层这次雷厉风行,立案调查八个月就宣布退市,这速度,比五年前康美药业那事儿快了不止一倍,监管爸爸这次是真动真格的了!
回顾普利制药的发家史,妥妥的野蛮生长。
2017年上市,16.55元的开盘价,14个月就飙到112元(不复权),市盈率一度超过80倍,医药制造行业平均才35倍,这泡沫吹得,啧啧。
这背后,一方面是-医药女神-葛兰重仓加持,另一方面也是实控人对市值管理的痴迷。
范敏华2020年接受采访时还说-资本市场给了我们实现理想的翅膀-,现在看来,真是大型打脸现场。
这次事件,监管层面也有几个突破。
行刑衔接机制更完善了,证监会表示要按《刑法》第161条追究刑事责任,把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线索移交公安机关。
去年修订的《立案追诉标准》把入罪门槛从虚增利润30%降到10%,监管的刀是真开刃了!投资者保护也升级了,中证投服中心要打组合拳,-支持诉讼+示范判决+代表人诉讼-,比五年前尔康制药造假案投资者苦等三年才获赔好太多了。
最后,立体追责体系也建立起来了,不仅企业退市,审计机构中兴华、保荐机构海通证券等中介机构都被立案调查,全链条追责,新《证券法》的-看门人-制度落到实处了!
从行业来看,普利制药的翻车也暴露了医药行业的风险。
它的核心产品地氯雷他定虽然曾经市场占有率70%,但毕竟是仿制药,带量采购一来,中标价从2019年的每片3.2元暴跌到2022年的0.98元,营收压力巨大。
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加大研发创新(它2022年研发投入只占营收5.6%,远低于行业平均12%),结果却选择了财务造假这条不归路,真是战略失误!药明康德创始人李革说过:-医药企业的价值不在市值数字里,而在实验室的试管中。
- 这话值得所有药企深思。
对咱们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就是个活生生的风险教育案例。
复盘普利制药的财务数据,危险信号一大堆:2020年起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连续三年低于净利润,存货周转天数从2019年的98天飙升到2021年的217天,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超过40%的警戒线。
这些都是-避雷指南-,但在当时机构抱团炒作的氛围下,都被忽略了。
就像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说的:-当整个市场都在讲故事时,严谨的财务分析反而成了稀缺品。
-
展望未来,这次退市事件可能是资本市场生态重塑的转折点。
参考美国《萨班斯法案》的经验,未来可能有这几个趋势:中介机构执业标准提高,审计费用上涨;投资者维权意识觉醒,今年前两个月证券纠纷调解案件同比增长120%就是个信号;价值投资理念回归,北向资金持续加仓研发投入强度高的医药企业,市场正在自我纠偏。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去年说过:-资本市场的晴雨表功能不仅体现在指数涨跌,更体现在能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 普利制药的退市,虽然短期阵痛,但长期来看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当法治完善、监管到位、投资者理性回归,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诞生更多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药企!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来源:你好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