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订阅号【养心闾】专栏,逢周四推送!本栏文章由医院心血管科专家名医亲自撰文或指导写作,内容涉及众多心血管科常见病的科普讲解与防治建议,实用、权威!敬请关注!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订阅号【养心闾】专栏,逢周四推送!本栏文章由医院心血管科专家名医亲自撰文或指导写作,内容涉及众多心血管科常见病的科普讲解与防治建议,实用、权威!敬请关注!
冠心病患者血脂降低了
还需服药吗?
医学指导:大内科 吴伟教授
文/心血管科 赵新军副主任医师、薛伟琪、许炯博
总有一些患者问:“医生,我的血脂降低至正常参考值范围了,还需要长期服药吗?”
血脂异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指南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管理目标日趋严格。2024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冠心病防治应努力将LDL-C水平从1.8mmol/L继续降至1.4 mmol/L以下。
一、LDL-C: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推手”
LDL-C被称为“坏的胆固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当血液中LDL-C浓度升高时,脂质颗粒会沉积在动脉壁内,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脂质斑块。血管斑块缓慢形成,管腔狭窄,会导致心绞痛;斑块一旦破裂便会触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导致急性血管梗塞,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由于冠心病患者已经存在血管病变,他们的心血管风险远高于健康人群,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导致患者猝死。因此,需要更加严格的血脂管理。
二、国内外指南:“全面强化”血脂管理
欧洲心脏病学会于2023年提出:所有冠心病患者的LDL-C水平须降至1.4 mmol/L以下,与1.8 mmol/L水平相比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5%。我国冠心病患者平均LDL-C为2.8 mmol/L,显著高于欧洲的2.2 mmol/L,强化降脂需求更为迫切。2018年FOURIER研究对27,564例患者随访2.2年发现,LDL-C降至1.4 mmol/L组的心梗发生率较1.8-2.6 mmol/L组降低27%。因此,冠心病的降脂治疗,国内外专家的共识是:越低越好(The lower,the better)。
三、药物联用策略的科学突破
他汀类药物是血脂管理的基石,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可减少肝脏的胆固醇合成。但单药治疗存在明显局限性——剂量倍增仅能额外降低LDL-C水平6%(也叫6原则),极少数病人容易引发肌痛或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依折麦布通过阻断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可在单用他汀的基础上再降低LDL-C水平15%-20%,且不显著增加不良反应,适合长期使用。对于顽固性高血脂患者,PCSK9抑制剂展现了突破性疗效,两周用药一次可降低LDL-C水平50%%。临床上,通常采用阶梯式方案:首先单用他汀类药物,进而联合他汀与依折麦布,仍未达标则考虑联用PCSK9抑制剂。国内研发的中成药,如血脂康、脂必妥等,也具有中等强度他汀的调脂作用。英克西兰作为一种新兴的降脂药物,应用了基因靶向技术。它通过特殊的RNA干扰机制靶向肝脏中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LDL-C的合成和转运,从而使其血液中的浓度降低。在临床试验中,英克西兰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降脂药物。患者在接受英克西兰治疗后,他们的LDL-C水平显著下降。与其他常用的降脂药物相比,英克西兰的降脂效果更为显著且持久。使用英克西兰时,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通常情况下,英克西兰以注射剂的形式进行给药。每次注射的剂量和频率将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使用英克西兰的频率通常为每六个月一次,以确保持续的降脂效果。由于价格昂贵,目前在国内尚难以普及应用。
四、生活方式干预是最实用的措施
“管住嘴、迈开腿”,调整饮食和加强运动是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疗法。指南推荐改良版地中海饮食,强调以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坚果)和ω-3脂肪酸(如深海鱼)替代饱和脂肪,同时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纤维摄入。例如,每日食谱可包含奇亚籽燕麦粥、三文鱼配杂粮饭,以及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新鲜蓝莓和黑巧克力。运动方面,每周5次40分钟的快走或游泳,配合抗阻训练,可显著提升脂蛋白酶活性,加速脂质代谢。结合中国饮食文化,总体要求是:清淡,全谷物和膳食纤维摄入,富含蛋白质,低脂饮食(多吃鱼类,少吃动物脂肪及内脏),新鲜蔬菜与水果(富含维生素),满足人体的热量要求。戒烟、限酒(如能做到戒酒更好)。作息规律,不熬夜。保持经常性的运动(见养心闾关于运动专篇)。
五、结语
冠心病患者的血脂管控,需要长期服药,终身服药,而不是服药降低了,降至正常参考值就可以停药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药物治疗,我们有信心做好血脂管理,从而有效防治冠心病,让患者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专家介绍
吴 伟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流动站合作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内科第一党总支书记、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房颤中心医疗总监
■ 广东省名中医
■ 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
■ 广东省高校特支教学名师
■ 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兼办公室主任
■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继承人
■ 国家教育部本科一流课程《中医内科学》负责人
■ 主编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5部
■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专业委员会主委
■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
■ 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10项
■ 主编或参编著作15部
■ 发表学术论文334篇,其中SCI 21篇
【擅长】
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管控;心血管疑难病;冠脉介入及起搏器植入技术。【出诊安排】
①心血管科名医门诊:周一、四上午,周三下午、晚上(南楼4层7号诊室);②心血管疑难病多学科诊疗门诊:周二上午11:00(南楼9层疑难疾病联合诊疗中心预约)。
作者介绍
赵新军
医学博士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
■ 硕士研究生导师,2022第八届“羊城青年好医生”
■ 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 中国中西医结合介入学会急诊专委会常委
■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专委会常委及秘书
■ 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17年,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院级课题2项,完成国自然课题2项;擅长冠心病、高血压、慢性心衰、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干预及介入术后中医药的康复治疗有一定优势。
【擅长】冠心病、慢性心衰、高血压、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出诊安排】心血管科门诊:每周一、四下午。
温馨提示
请关注下方“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公众号。关注后进入页面菜单栏“就诊助手”或“门诊服务”,搜索“医生姓名”即可挂号。校对:寸德俊
编辑:温嘉欣复核:梁幸琳、潘钰桦
责编:王爔晨
审定:刘苡婷
健康与你同路!
医院地址导航
关注|可预约挂号、缴费、代煎配送、查询检验(查)报告和住院日清单等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