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流量、没产值、没心情…苦心修车十余年,今年第一次想关店退行,汽服店老板的真实发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7 10:14 3

摘要:在这个春意料峭的3月,身边不管是经销商、汽服店还是同行的各位老板们,都攒足了劲头要大干一场,结果却是没订单、没流量、没产值、没心情,整个市场静悄悄。

作者 | 依风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2月的寒意还未褪去,3月的春风已经吹来,4月的脚步逐渐临近。

在这个春意料峭的3月,身边不管是经销商、汽服店还是同行的各位老板们,都攒足了劲头要大干一场,结果却是没订单、没流量、没产值、没心情,整个市场静悄悄。

汽服门店从线上到线下,能做的不能做的事情都做了,唯独就是不见客户来。

这个月的市场现状就是这样,亦是意料之中,但是大家都在等并期望市场会回暖。

一个人对一件事的判断,决定了这件事的上限。

我们始终认为,汽车后市场这个行业,体能巨大,潜力无限。

但是作为汽服门店的老板,我们对自己行业角色的理解,对市场变化的理解,还有很大的差距,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的,只有少数。

行业的竞争比到最后比的就是认知和行动。

一、存量时代内卷下的内耗有多可怕

先从认识的两个老板说起。

做某供应链地市服务的A老板讲到从春节开始,总部就持续向各城市合作商传递信息:“25年很难,总部很难,大家要跟进总部的动作共同度过难关。”

都知道很难,但是A老板说自己签约的任务量2025年不降反增,压力很大,正在考虑退出。

原来靠总部供应的小众和OE产品价格低,加上自己的应急配送还能满足一部分当地的汽服店需求。

今年开始,不管是机油还是易损件,轮胎还是底盘件,从大品牌到小品牌,从厂家到省代纷纷下场,既做运动员还做教练员;从价格到服务,从政策到支持,几乎都是降维打击。

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终端汽服店纷纷倒戈,最要命的是这些汽服店自己本身也没有多少生意了。

听说某连锁品牌这个月要在他们当地再开两家店,还没有正式营业就铺天盖地宣传1元换雨刷,全合成机油保养买一赠一、轮胎买三赠一、第二条半价等。

这不是竞争,这是来搅局的,A老板气愤又无奈讲到,实在没办法了,那就相互伤害吧。

A老板说如今他的重心全放在给各个上游供应商博弈,价格压到底,政策和支持要到底,以此来应对当地其他同行的竞争。

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开发和维护自己的客户,只能先把自己当地的这个行业地位和上游的商权拿到手,内卷还内耗,今年这个行业太乱了。

做某品牌加盟连锁的C老板讲到自己同时加盟了两家门店,下个月总部开年度大会,如果还是没有创新和增值,就考虑关停第一家店,寻找另外品牌合作。

和A老板一样,C老板的痛点也是经营多年,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的竞争力,线上线下统一要执行连锁总部的工作要求,自己的角色就是一个搬运工或者是安装店。

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刷单、跟拍和复制,客情和门店定位在当下抗风险能力都很弱,不管生意好坏,每个月雷打不动的任务和费用要不折不扣地支出,为了不被拖垮或者收割,只能提前打算,另寻出路。

做来做去到现在才明白,依赖谁都不如依赖自己,原来只想着加盟后多打鱼,现在才发现自己先要会打鱼,接下来从客情到门店定位,从经营到品牌,自己要汇总资源建立自己的服务模式。

二、真实的汽服门店老板发声

不管是A老板还是C老板,他们是当下千千万万个在汽车后市场从业者的缩影。

很多汽服门店老板苦心经营十余年,从最初单枪匹马一个人到如今拥有5-6个技师,设备齐全的门店,一路走来,倾注了无数心血。

然而这些年,很多人都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经营压力与日俱增,甚至萌生了关店退行的念头。

首先成本高企,利润微薄。

不管是房租、人工、设备更新,每一项都是需要从门店业务的利润里面产生,关键是这几项几乎年年上涨。

为了跟上行业的发展趋势,门店老板还必须不断投入资金购买新设备、学习新技术。

然而,痛点随之而来就是服务价格难以提升,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其次人员难找,管理困难也让很多汽服门店老板疲于应付。

虽然早些年汽服行业入行门槛低,但是要培养一名熟练技师则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现如今,愿意从事汽服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即使招到人,流动性也很大,人员不稳定,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客户投诉时有发生。

很多时候,汽服门店老板宁可自己上手,也不愿意让员工独自服务车主。

长此以往,大家对人员管理和招聘这块就心累了。

还有就是竞争激烈,客户流失成为汽服门店痛点中的痛点。

近些年,互联网养车平台,连锁汽服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凭借资本优势和标准化服务,价格战和营销战,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对于个体的汽服门店来说,缺乏品牌影响力和营销手段,又没有业务定价权和增值服务,老客户流失严重,新客户获取成本高,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

最后转型艰难,前路迷茫使得汽服门店老板很焦虑。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传统汽服门店经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转型势在必行。

然而,怎么转,转什么却成了难题。

一方面转型升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这对已经陷入经营困境的汽服店来说有很大的难度,甚至是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随着大部分汽服门店老板年龄的变化,很多人陷入了能力和认知误区,以初心和情怀为理由自我麻痹,不愿意面对当下的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未来怎么样谁也不知道,走一步算一步是很多同行当下的状态。

三、太多的门店实际已经躺平了

“有活就干,没活就歇”是汽服门店的常态化场景,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从我们入行开始就是这样一个状态,当年给人打工的老板是这么做的,当年的师傅是这么做的,甚至师傅的师傅也是这么做的。

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当下如果还这样做那就是典型的“躺平”。

汽服老板同城群里曾经聊过一个话题:门店空闲的时候时间利用率要不要超过60%。

大家议论纷纷,有说自己的员工不爱学习,有说闲的时候不知道干什么,还有说闲的时候折腾害怕员工跑了,或是员工能力提升以后就管不住了。

我们暂且不评论大家的观点,先来看一看连锁门店或者优秀同行的门店是怎么做的。

“大家都在抢客户,你不抢难道还等着客户主动来找你”,这是一位专修奔宝奥现在天天在视频号、短视频+直播、快手平台活跃的门店老板评论。

不要抱怨同行低价引流,也不要看人家又开始做活动搞宣传说一些酸溜溜的话,问问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搞起来再说。

事实情况就是这样,老客户之所以流失是因为被同行抢走了,新客户之所以自然进店率低是因为人家压根都不知道我们的门店。

“人闲生是非,团队管理首先要统一价值观”。

为什么要开晨夕会,为什么要喊口号,为什么要日、周、月的培训和总结,就是要统一大家的思想和行为。

不管是从客户接待沟通服务理念还是到车况检查施工以及对外品牌展示,这些都是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执行落地的途径就是在门店待业期间把空闲时间利用起来。

如若不然,5-10人的团队大家背景不用,思想和认知不容,行为又不同,大家各干各的,岂不是乱了套。

“门店经营必须要有一套系统的管理手段或者说门店的规矩”。

客户看到我们门店的环境干净整洁,那是因为门店所有区域都有卫生责任人,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每天上班和下班期间的卫生5S是要求所有人都执行的。

比如说员工休息的时候不允许在车间和前台,上班期间允许打游戏、看小说,车辆检查结果必须用纸质检查单给客户讲解,车辆施工前必须要向车主展示新配件和产品等等,这是店里的规矩。

老人要严格执行,新人来了更要遵守管理规定。

所以说,“躺不躺平”在门店空闲的时候就能体现出来,店里有活干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要行动起来,没活干的时候如果什么也不干那就是“躺平”,温水煮青蛙的结局就是越来越难,不知道能熬到哪一天。

其实,大家心里也都明白“躺平”并非长久之计,汽服门店要想走出困境,必须主动求变,寻找破局之路。

四、当下的榜上无名不代表未来无路可走

开年一季度即将过去,我们都有收获也存在着不足。

但是想想房租还要交,工资还要发,货款还要结,老板还要赚到钱,我们就不能怨天尤人,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前路何方?不如就在当下行动起来。

报团取暖,合作共赢不再是空号,而是真的能受益。

单打独斗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很多汽服门店自发联合起来,组建项目联盟、同城异业联盟或者是加入行业资源付费的小圈子,共享资源,以此来增加门店的宣传途径,提升竞争力。

拥抱互联网,线上和线下一定要融合这不再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上周晚间跑步的时候碰到两位老太太在广场开抖音直播卖鞋垫,半个小时卖出了180元的收入,不禁感叹,万事万物皆可联。

我们汽服行业更是如此,从门店定位到老板人设,从产品项目输出到车况问题解决,身边的老客户,潜在的新车主都可以通过短视频、直播、公众号、小程序进行广宣触达,推广的同时也让自己的门店有压力和动力来提升经营价值。

聚焦细分项目,打造特色服务。

开年以来,周边很多的同行老板都开始把目光转移到轮胎和底盘件上。

现在的气温还不算太高,一部分门店就已经在空调清洗和空调滤芯方面提前造势做功课了。

再说针对90后和00后的年轻车主群体,有门店在雨刷、胎压传感器、专车专用改装件上做足了文章。

更有门店为了承接新能源车业务自费购买新能源车对接上游渠道资源进行业务增项。

这些门店都是在维持基盘业务不变的前提下,专注细分领域,为车主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他们优先抢占了车主服务权,而那些无动于衷等着自然流量进店的老板们除了感叹还是感叹。

提升门店价值,树立良好口碑。

做到这一点任重道远,需要时间、精力和财力,从门店形象升级优化到业务定位聚焦,从客服管理到经营规范,从产品销售到售后质保,从线上宣传到现在营销。

一切的动作都是为了让车主能进店,进店以后有良好的消费体验,为车主提供透明、诚信、专业的服务,树立良好的口碑,才能赢得车主的信任和忠诚。

汽车后市场的未来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同时也孕育着机遇。

唯有积极应对,主动变革,才能在行业洗牌中赢得一席之地。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