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载慈善耕耘 共绘苏州大爱 —— 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7年历程回顾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7 10:09 2

摘要:慈善公益报(苏 慈)慈善文化彰显一座城市的慈善精神,慈善精神引领一座城市的慈善风尚。自2019年起,由苏州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指导,苏州市慈善总会主办,市广播电视总台承办的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7届。晚会以“文明苏州向上向善”为主题,是苏州首个以

慈善公益报(苏 慈)慈善文化彰显一座城市的慈善精神,慈善精神引领一座城市的慈善风尚。自2019年起,由苏州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指导,苏州市慈善总会主办,市广播电视总台承办的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7届。晚会以“文明苏州向上向善”为主题,是苏州首个以慈善为主题的公益晚会。晚会坚持政治引领,紧扣时代主旋律。内容包括扶贫济困、应急救助和社会公益。形式有宣传片、现场访谈、文艺节目、表扬典型、爱心捐款、网络直播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苏州慈善事业的发展成果,以艺术之美传递慈善理念,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7年来,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募集款物价值3.218亿元,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人数累计达2516.5万人次。它让“向上向善”的精神深入人心,让慈善文化融入市民生活,让一份份温情善意在苏城流淌,汇聚成爱的海洋。

直播海报图

遵循正确方向 引领慈善向爱绽放

公益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推进共同富裕意义非凡。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作出系列重要指示,着重强调慈善事业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

苏州市慈善总会紧跟时代步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新修改的慈善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践行慈善组织宗旨使命,努力在传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精心擘画每一届新年慈善晚会的主题与目标蓝图。

自2019年起,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成为落实慈善理念与政策的重要平台。每一届新年慈善晚会都紧紧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助、社会公益”三大领域,重点关注困难的大病患者、残疾人、“一老一小”、外来务工者、新就业群体等慈善帮扶对象。在策划筹备阶段,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部门多次召开座谈会,力求全方位展示苏州慈善的新进展、新人物和新形象。

爱暖人间,一路芬芳。在2023年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上,以故事短片和现场人物访谈的形式,讲述了新疆的吾斯曼、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潘康信在苏州努力奋斗、安居乐业的故事。

苏州有700多万的外来人口,他们分布于各行各业,其中很多都是新就业群体,他们是推动苏州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苏州市慈善总会积极作为,为外来务工者提供法律援助,为快递员和客货运行业驾驶员购买意外保险、实施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慈善科普进校园”等一系列暖心举措,全方位做好关爱服务,为外来务工人员托起“稳稳的幸福”。新浒学校是高新区唯一一所外来务工子女学校,聚集了来自全国25个省和自治区的1672名学生。在爱心企业、高新区慈善总会和苏州市慈善总会的关心支持下,孩子们在这里接受教育,追逐梦想。

在2025年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上,一个感人至深的场景令现场观众动容。常熟市沙家浜爱国拥军联合会会长赵平华推着轮椅,载着战斗英雄展亚平登上舞台。40年来,展亚平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照顾烈士遗属、为困难战友捐款捐物,用行动诠释着无私与大爱。赵平华在2022年牵头成立常熟市沙家浜爱国拥军联合会,积极帮扶退役军人、慰问现役军人,个人累计捐款80余万元,成为爱国拥军的楷模。

2025年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

2024年,苏州军分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慈善总会共同开展守护优抚对象健康、困难退役军人保险、现役军人保险、为烈士寻亲等项目。支出158.6万元,覆盖15203名军人,用实际行动为军人及其家属送去关怀与保障。这一切,是慈善力量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领域的生动体现。

讲述民生故事 让慈善的魅力感染更多人

慈善,在苏州的文化脉络中源远流长。从言偃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崇德向善的理念早已融入苏州的城市精神,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每一届新年慈善晚会,都是苏州慈善成绩、力量的集中展示和慈善形象的集中表达。晚会上的民生故事,宛如一根根丝线,将爱心与需求紧密相连。苏州目前有低保和低保边缘困难群众3.1万人,特困重度残疾人7817人,特困癌症病人1万多人,“失独家庭”5600多户,困境儿童4200多名,这些困难群体都是慈善帮扶的重点对象。

新疆女教师古丽沙拉就是“看见吴中”公益基金项目的受助者之一。自2017年“看见吴中”公益基金会开启“救助困难角膜盲症患者”慈善项目以来,截至2024年底,累计救助全国范围内困难的角膜盲症患者707例,支出2040万元。近三年来,苏州市慈善总会每年资助该项目100万元。

在苏州,低保特困家庭癌症患者药品援助项目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66岁的沈梅便是其中之一。

2008年,苏州市慈善总会承接了中华慈善总会癌症药品援助发放工作。2018年起,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开展“慈善药品援助发放点服务”项目。截至2024年底,发放抗癌药品价值35.6亿元,惠及20.04万人次。助医恤病一直是苏州市慈善总会的重点。苏州市慈善总会开展了32个多元化医疗救助项目,包括困难角膜盲症患者救助、环卫工助医关爱、困难群体“苏惠保”医疗纾困、低收入家庭大病医疗再救助、特困人群医疗救助、计生特扶家庭意外健康保障、对口地区资助帮扶、基金助医关爱、医疗慈善保险、沙钢和金螳螂企业定向医疗救助等。2024年,累计支出款物价值2421.39万元,缓解了患病家庭经济负担。

“人应怀揣‘三颗心’,爱心、良心、衷心。”2025年慈善晚会现场,“陆氏慈善基金”发起人陆艳青,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大伯陆大民对他的谆谆教诲,介绍了陆大民慈善事迹,现场观众深受感动。昆山作为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吸引了10万台胞安居乐业。他们热心公益慈善,每年向昆山市慈善组织捐款500余万元,实施10个慈善公益项目,从捐资助学到社区服务,传递了两岸同胞间的深厚情谊。

教育是民生之基,助力教育是苏州市慈善总会的重点。2018年,由波司登集团捐款500万元、江苏省慈善总会捐款300万元、苏州市慈善总会捐款200万元、常熟市慈善总会捐款100万元,共同援建铜仁市思南县长坝波司登小学。2024年,市慈善总会联合市教育局、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18个教育领域的慈善项目,涉及慈善助学、心理疏导、慈善文化、环境保护等不同领域,累计支出善款2470.83万元……

苏州市慈善总会高度聚焦“一老一小”,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慈善项目。2024年,慈善总会围绕老年群体和困境儿童,主要开展了困难家庭适老化无障碍改造、金庭敬老院设施改造、重阳助老、为老助餐、老年人心理关爱和结对困境儿童“康乃馨计划”“结伴同行·幼苗计划”、社区喘息服务慈爱点等项目11个,2024年支出款物价值303.73万元,着力构建覆盖老年群体济困、照护等助老康养服务体系和呵护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保障体系。

七载时光流转,在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的舞台上,100多位人物故事暖心呈现,绘就了一幅大爱长卷——30多年坚守与付出的“孝老爱亲”中国好人杨建清、89岁的离休干部冯浩鹏与爱人孙建华、新四军老战士何娴轩、蓝天救援队“战士”许鹏、退休工人何梅……他们的故事借助晚会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凝聚各方力量 传递爱心与温暖

在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紧密合作下,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稳步推进。每一届晚会,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等都会亲临现场观看,他们以身作则,带头传播慈善精神,以实际行动支持慈善事业发展。

总会通过新年慈善晚会,吸引了众多爱心企业参与。从大型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从本地企业到外资企业。国发集团、东吴证券、苏州银行等国有企业,恒力、亨通、沙钢、波司登、通鼎、金螳螂等著名企业,吴中集团、中亿丰控股集团、中吴绿能科技、梦嘉集团等民营企业纷纷慷慨解囊,不仅连续多年持续助力新年慈善晚会,还发动员工投身慈善活动,形成良好的企业慈善文化氛围。

爱心企业举牌捐赠

晚会得到了各类社会组织的广泛支持。这些社会组织涵盖教育、医疗、环保、文化等多个领域,他们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晚会提供丰富多样的慈善项目、感人至深的慈善人物故事、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以及贴心周到的志愿者服务等。

总会与各大媒体建立了稳固而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渠道,对新年慈善晚会和慈善项目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报道。晚会不仅收获了良好的收视与口碑,还屡获殊荣,如江苏电视文艺奖综艺节目三等奖、春节特别节目好作品、苏州市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电视文艺奖(综艺节目)一等奖等。

榜样引领风尚 激发全民慈善热忱

近年来,苏州涌现了一大批热心公益、乐善好施、播撒真情大爱的慈善楷模,他们或是凡人“草根”,或是达则兼济天下的企业家,他们用实际行动传递人间大爱。在全国、全省表彰的慈善先进中,苏州市的集体和个人获奖数均名列前茅。

自2005年以来,苏州市已有34个个人、企业荣获“中华慈善奖”。在第六届“江苏慈善奖”中,苏州获得25个奖项,获奖数超过全省五分之一,连续5届位列全省榜首。高德康担任中华慈善总会荣誉副会长。沈小平担任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

见贤而思齐,一批长期坚守在慈善公益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善意的慈善先锋人物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晚会上呈现了一批批慈善先锋人物、一个个先进企业的动人故事,映照出人世间的温暖与大爱,触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弦——“八一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昆山捐资助学第一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周火生,“全国优秀特殊教育工作者”“中国好人”陆振华,CCTV“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中国“阿甘”陆鸿……

苏州众多爱心企业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企业的担当与情怀,成为引领社会向善的重要力量。在历年晚会上,众多爱心企业踊跃捐款,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成为7年晚会的一大亮点。恒力、亨通、沙钢、波司登、通鼎、金螳螂、国发、东吴证券、苏州银行……这些榜样的力量,在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的舞台上汇聚,激励着更多人加入慈善行列,共同为苏州的温暖与美好贡献力量。

探索创新发展 绘就慈善新画卷

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以“破界思维”重构传统慈善模式,形成“科技赋能+文化浸润+全民参与”的三维创新体系,开创了慈善组织举办慈善晚会的“苏州样本”。

机制创新,构建全面慈善生态。在2023年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的舞台上,以晨宝一家的故事为典型代表,通过宣传短片、现场访谈等形式,生动展现了这些创新举措所带来的显著成效,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慈善创新为困境家庭带来的希望与改变。

自2018年起,慈善保险项目应运而生,为困难残疾人、困难计生特扶家庭、困境儿童、重度精神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帮扶;为冲在前线的卫健系统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交通及新闻工作者等抗疫一线群体竖起坚强后盾;为民间应急救援志愿者、骨髓捐献者、教师、医护人员、警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快递工作者等行业群体送去慈善关爱。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投入约4100万元,覆盖173万人次。苏州市慈善总会还积极开拓“慈善+互联网”,从2019年开始成立互联网慈善部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募集善款超4亿元。“慈善+信托”累计设立23单,资金规模高达3.44亿元,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积极打造数字人民币公益捐赠场景,2024年接收数字人民币捐款961.24万元,引领慈善捐赠向数字化、便捷化方向迈进。

文化浸润,打造慈善IP矩阵。一是非遗赋能的叙事创新。苏州评弹、昆曲与慈善故事结合,正是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的生动例证。通过悠扬的评弹曲调,将苏州慈善故事娓娓道来,以吴侬软语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慈善温度。苏州市未成年人昆曲教育传播中心自2007年成立以来,开展“昆曲为在校学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1800余场公益演出及讲座惠及百余所中小学的40余万学生,让慈善文化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深入人心。二是原创节目的情感共振。由苏州市滑稽剧院精心创作的小品《远方的妈妈》,通过细腻表演,讲述最美退役军人杨建清照顾已故战友母亲的感人故事。原创小品《冬日暖阳》聚焦特困癌症患者何立荣,呈现其抗病魔及获助重燃希望的经历。小品《连心家园》改编自朱秋芳关爱计生特扶困难家庭的真实故事,展现基层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张家港市聋人舞蹈队的《做你的翅膀》以无声肢体语言诠释坚韧互助。双丝带抗癌文艺队的原创舞蹈《人世间》体现癌症患者对生命的热爱。原创歌曲《微光》以动听旋律寓意慈善力量汇聚能照亮黑暗。

技术赋能,重塑慈善参与场景。一是沉浸式舞台的迭代创新。主要以爱心元素与丝带线条为核心,构建沉浸式舞台系统。7年来,在传承红色主基调的同时,同步学习借鉴国内外大型颁奖典礼精华,每年推陈出新,打造独具苏州慈善辨识度的晚会氛围。二是数字生态的立体构建。晚会在中央、省、市级媒体平台直播,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人数累计达2516.5万人次。特别是从2022年开始,采用4K高清技术直播,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同时,自主研发搭建了H5互动平台,整合集视频直播、互动留言、线上捐款等多元功能。三是AI技术的温情演绎。AI赋能慈善,一方面体现在慈善项目上,另一方面,晚会策划组也依托AIGC(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革新创作模式,如利用AI技术完成4组慈善主题海报及视觉包装初稿等。

苏州素有“崇文重教、乐善好施”的传统。7届新年慈善晚会,是苏州慈善事业发展的生动缩影。它见证了苏州这座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人文关怀,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公平、温暖、有爱的社会环境。展望未来,苏州市慈善总会将继续以新年慈善晚会为依托,汇聚更多爱心力量,为苏州的慈善事业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苏州的大爱精神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本版图片由苏州市慈善总会提供

来源:慈善公益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