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风拂过,百花齐放。湖南长沙望城区茶亭镇油菜花海漫野鎏金,重庆单轨列车穿行在粉色美人梅花海,广东广州滨江步道上黄花风铃木争相盛开,贵州毕节地球彩带百里杜鹃映红天边……伴随春天的脚步,全国各地赏花热潮持续升温,人们纷纷涌入景区、公园、郊野拍照打卡,感受春日的盎然
春风拂过,百花齐放。湖南长沙望城区茶亭镇油菜花海漫野鎏金,重庆单轨列车穿行在粉色美人梅花海,广东广州滨江步道上黄花风铃木争相盛开,贵州毕节地球彩带百里杜鹃映红天边……伴随春天的脚步,全国各地赏花热潮持续升温,人们纷纷涌入景区、公园、郊野拍照打卡,感受春日的盎然生机。
“赏花热”催生“消费热”。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春季旅游市场提前进入旺季,“赏花”相关的搜索量相比2024年同期增长2.2倍。北京春游订单同比上涨114%,南京、杭州、丽江、林芝等赏花胜地游人如织,景区门票、酒店住宿、特色餐饮、文创商品等消费也随之节节攀升。赏花,早已不是一场简单的游玩活动,它正成为文旅消费的强劲引擎,带动着包括旅游、餐饮、住宿等多个行业的消费增长。
随着赏花活动的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创新形式也在不断涌现。“赏花+”模式迅速破圈,给传统的赏花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赏花+国风”风靡年轻群体,汉服巡游、花朝节、诗歌朗诵,让游客在花海中领略传统文化魅力;“赏花+体育”“赏花+露营”等新玩法逐渐兴起,更好地满足了游客对个性化、深度体验的需求。赏花不再局限于“走马观花”,而是与户外运动、休闲体验深度融合,创造更多元、更生动的消费场景。
让我们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赏花经济”正从景区延伸至千家万户,推动鲜花消费市场的快速扩张。近年来,鲜花逐渐从传统节日礼品转变为日常消费品,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新模式让鲜花快速融入大众生活。云南斗南花市每天向全国输送上千万枝鲜花,借助冷链物流和电商平台,实现“上午采摘,次日送达”;上海虹桥花卉市场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运营模式,每年吸引数百万消费者,进一步推动本地花卉消费的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科技的力量也在不断推动“赏花经济”的发展。过去,传统的“赏花经济”长期“靠天吃饭”,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但如今,科技创新让这一传统行业焕发了新生。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例,园方采用促培技术手段,让100余盆促培樱花提前绽放,与园内露地自然花期的樱花实现无缝衔接。南京梅花山则依托智能温室控温技术,精准实现梅花“错峰”盛开,打破了自然季节的束缚。
随着无人机喷洒、数字育种等新兴技术的引入,玫瑰、郁金香等花卉的抗病性得到大幅度提升,鲜花的品质和产量得到了质的飞跃。数字营销的普及更为“赏花经济”的拓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抖音等直播平台推出“云赏花”,单场直播带货成交额高达百万元,AR虚拟花海互动体验进一步提升了年轻消费者的兴趣与参与度。科技赋能之下,“赏花经济”从单纯的线下观赏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式消费体验。
各地也在积极开发夜间赏花市场,推出“夜樱漫游”“夜梅赏花”等特色夜游项目,利用灯光秀、音乐表演等方式丰富游客的赏花体验。花海音乐节、花卉文化节、花卉主题展览等多样化活动不断涌现,持续吸引不同群体在不同季节参与其中。借助这些创新与拓展,“赏花经济”正逐步实现“四季有花赏、四季有花看”,彻底摆脱了季节性热点的局限,迈向全年长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乡村全面振兴与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以花为媒,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正成为众多地区实现经济腾飞、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的新路径。在福建永福,樱花茶园的开放让当地的旅游业兴旺起来,为周边茶农带来了每年人均2万元以上的收入;在江苏常州,月季产业园吸引了超过30家企业入驻,为当地的经济注入了活力。地方政府通过打造“一县一花”特色花卉品牌,成功将地方特产与旅游、文化紧密结合。
更值得关注的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不仅仅是“种地卖花”,而是通过花卉产业的不断发展,推动城乡之间的双向赋能。城市的强劲消费需求通过线上订阅、鲜花配送等形式反哺乡村经济,而乡村花卉产业的发展也为城市提供了绿色生态的补给。
下一个春天,也许我们早已无须等待,因为“赏花经济”已经从短暂的盛宴,转变为贯穿四季、充满活力的消费引擎。(闻超)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