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读它的时间是零散的,早起,晚睡,陪孩子踢足球或打乒乓球之际,有次,也曾带它去了医院,在母亲昏睡时读它。它占领了我的生活和思想,吸引了我的眼睛和心。我携她时,有种朋友在侧的感觉,要不,怎会有人说文字是有温度的呢?
总有些时刻要迎风起航
2025年读完的第八本书《伍尔夫日记选》
“春天将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回到我们身边”(1935)。这个春天真正来临之际,我读完了它,恋恋不舍的,思绪万千。
我读它的时间是零散的,早起,晚睡,陪孩子踢足球或打乒乓球之际,有次,也曾带它去了医院,在母亲昏睡时读它。它占领了我的生活和思想,吸引了我的眼睛和心。我携她时,有种朋友在侧的感觉,要不,怎会有人说文字是有温度的呢?
她的日记,仿佛是她自己的文章发源地,也就是孕育她作品的土壞。一本好的小说,一篇精辟的评论,一本动人的书,甚至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一种意识。是怎么从一粒一粒的种子,播在她的头脑里,生长发育于她的心中,收获于她的笔下。一遍又一遍,仿佛是辛勤劳动的农民,努力工作在田间地头,一天除草,一天浇水,一天除虫,重复不倦的劳作,终于最后收获。什么是天才呢?不懈努力的付出吧,有的章节,她改写过十遍,十五遍,甚至是二三十遍,精益求精之余作品成功印出大卖,她精疲力尽的样子,像极了生孩子后的女人,慢慢恢复了身体和精神后,又一轮开始。所以她精品不断,著作等身。
但,天妒英才!她生不逢时,希特勒的世界大战,日夜轰炸伦敦,她所居房屋被毁,财产尽失,生活日益艰难,而随着遥遥无期的战争,她的好友接连去世,社交生活中断,与外界信息不通。她也终于累了倦了,决绝地口袋里装满石头,步入河中,终于解脱了,歇息了。但是明明在日记中言明战争的几年是积极乐观向上的,还曾经说有信心再活十年,终究,她食言了。而她的离去,是世界的损失!也是我的损失!
她的睿智在于她觉得她的思想和文字会走向世界和未来的。当她在世时就已经做到了。而这个春天,她竟然毫不畏惧和迟疑的走进我的生命里。
来源:艺术生文化课